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由于投影差的存在,正射影像镶嵌时往往采用基于镶嵌线的镶嵌方法,当两幅正射影像镶嵌时,选取镶嵌线要尽量避开房屋。本文将两幅正射影像镶嵌建立为一个图模型优化问题,并且采用图割获取最小割将影像重叠区域划分为两部分,最小割经过的分界线即为影像镶嵌线。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效率较高,不需要指定镶嵌线的起始点,而且可以较好地避开房屋。  相似文献   
102.
最早期脊椎动物的镶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舒德干  陈苓 《现代地质》2000,14(3):315-321
采自云南昆明市海口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昆明鱼为活埋标本 ,其软躯体构造保存极为精美 ;来自同一层位的海口鱼为正常死亡后埋藏 ,除身体最后部略有腐烂外 ,整体特征保存良好。这两种鱼皆呈鱼形 ,不仅具带鳃软骨的原始头颅和比无头类简单“人”字形肌节更为复杂的双“人”字形肌节 ,而且还发育了原始偶鳍和围心腔构造 ,表明它们已演化成高等脊索动物有头类 ( Craniata)或称脊椎动物 ( Vertebrata)。另一方面 ,它们的低骨化性 (如尚未发育出真正的脊椎骨 )和生殖系统演化的滞后性 (仍具多对生殖腺 )等原始特征 ,使它们呈现典型的镶嵌演化性。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运用波浪镶嵌构造理论,讨论了中秦岭区由于几条主要断裂带相互欠替式的动“静”转化,使其间地块随之天平摆动及分“和”运动,从而导致了泥盆系发育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4.
利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作为西北干旱城乡结合部的兰州市西固区在不同地貌形态上景观镶嵌体的数量特征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景观镶嵌体的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小,优势度先减小后增加,海拔越高变化率越大;利用效率高的景观类型在河谷川区集中度高,在高海拔地区利用程度低的类型分离度指数小。应用分形结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类型的复杂性远高于人工景观类型,而稳定性后者高于前者;在川区自然景观的复杂性较大,而在高海拔的山区人工景观的复杂性较大。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山区景观镶嵌体系统是一个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复合生态系统;(2)在低海拔地区景观镶嵌体结构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高海拔地区主要受自然-垂直地带性影响为主;(3)人类活动通过其复杂的内部机制影响着景观镶嵌体的稳定性,从而作用于景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5.
非正射影像镶嵌效果与控制点的布局及镶嵌线的选取密切相关。基于地理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非正射影像的镶嵌方案:将几何精纠正的控制点与影像镶嵌线布设在主体高程面内。遵循此原则,能降低利用推扫式中心投影成像原理获取地形起伏区遥感影像投影差对影像镶嵌的影响。对太原市2006年3月一组CBERS-02 CCD影像镶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削弱甚至消除非正射影像镶嵌中的几何拼接缝。  相似文献   
106.
结合图形学思想,提出基于三角剖分与方向线拼接的算法构建高精度坐标转换格网模型。以中国东部与南部某城市数据为例进行比较,〖JP+1〗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发挥图形结构在已知点选取中的作用,有效控制误差传递,获取很好的拼接效果,且各三角形子区互不影响,拼接区不存在拼接缝,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数字相机技术的发展,以胶片为主体的机载航空平台逐步向数字化平台发展。本文结合国内最先进的CCD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分析了CCD相机中高空摆扫航摄图像的成像过程、成像模型、图像几何形变与计算。在研究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带有飞行位移的列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系统校正方法,校正了由相机装机倾角和飞机飞行位移所导致的图像几何形变,并通过校正结果图像的拼接验证了系统校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利用DEM对经过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遥感数字影像(单色或彩色),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并按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正射影像数据,并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影像地图。DOM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信息丰富、形象逼真、获取快捷等优点,可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也可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或最新信息,为城市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从中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  相似文献   
109.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8,自引:5,他引:168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分区。新生代侧向构造分区表现为盆山构造,古生代晚期侧向构造分区总体表现为显生宙造山带与古老地块的镶嵌,具体划分为两个弧形造山系、两个雁行斜列的帚状构造和3条线性造山系,分别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喀拉塔格等4个古板块;喀拉塔格古板块是新元古代地壳作为基底的古岛弧与其周围的海洋岩石圈组成的板块,残迹保存在南天山碰撞带之中;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准噶尔—吐哈地块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西准噶尔和中亚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组成部分,查尔斯克—斋桑带、依连哈比尔尕带和康古尔塔格带,构成了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界,南天山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板块的碰撞带。在纵向上,该区地壳被划分为震旦纪至石炭纪、二叠纪至侏罗纪和白垩纪以来的陆内演化等3个构造层。该区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晚期古洋盆的演化与关闭、二叠纪至侏罗纪受古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影响、以及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等3个构造阶段;在某些地质时期还与幔源岩浆的底垫对地壳或岩石圈的改造有关。该区前身的古洋盆包括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两个洋盆。从动力学角度看,该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分别受控于水平方向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垂直方向上软流圈地幔与上覆岩石圈或地壳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仅使该区大陆地壳的增生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方式,而且使该区地壳演化表现为挤压和伸展两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10.
利用雷达回波三维拼图资料识别雷暴大风统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雷达回波三维组网拼图数据、加密自动站和地面灾害大风资料,对2008—2012年京津冀地区20次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检验了基于模糊逻辑建立的利用回波强度识别大风的算法,分析了大风出现的位置。该大风识别算法确定了雷暴大风的6个雷达识别指标及其对应的权重系数和不同季节的隶属函数。检验分析块状回波、带状回波和片状回波3类大风过程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块状回波类大风是由孤立的强单体风暴引发的,风暴单体具有回波强、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和移动快等特点,雷暴大风多出现在风暴单体附近且二者移动路径一致;带状回波的长度远大于宽度,主要包含飑线和弓状回波,大风影响范围广且多位于带状回波的前沿一带;片状回波多指大面积层云回波中镶嵌着强回波单体块的混合回波,对应出现的雷暴大风多位于风暴单体的周边区域。3类回波识别到的可能出现大风区域与实测大风范围基本吻合,块状、带状和片状3种类型的雷暴大风命中率分别为96.2%、68.6%和45.3%,漏报率分别为3.8%、31.4%和54.7%。由于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偏低和回波强度弱,片状雷暴大风识别漏报相对较多;空报原因除了与测站分布稀疏有很大关系外,也与识别算法本身有关。识别检验证明雷暴大风综合识别方法是合理可靠、切实可行的,可以为雷暴大风的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和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撑,这一工作也为进一步预警大风出现的位置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