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7年9月4日—6日河北临城震群遗漏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9次被测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震级范围为M_(L )0.0—1.2,并标定新检测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估计其震中位置及震级。通过地震精定位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临城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应为近EW向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82.
山东乳山地区震群特征及发震背景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10月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发生M3.2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震群活动。截至2016年5月,山东台网已经记录到了1万多次余震,其中3级以上地震9次,4级以上地震3次。频繁的地震构造活动引起了乳山市及周边地区强烈震感。为研究乳山震群的发震机理,本文利用山东台网数字化地震波资料和新建的乳山台阵资料,通过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了震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条带分布;采用CAP方法(Cut and Paste)反演震群中9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几次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平均约为5km,与台网编目定位的结果基本相同。从得到的精定位结果并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来看,震群的走向是NW向,倾角是NE向,与最近的乳山断裂有一定距离。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有一条或多条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83.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不同的地壳速度分区模型,应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共得到4921个精确定位结果.重定位后的地震更加集中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以及四川盆地南缘,震源深度多为5~20 km.根据NGDC-720地磁场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三分量磁异常及其梯度张量,重定位后的大多数地震位于负磁异常区域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强-弱磁异常边界.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居里点深度,并计算了磁性层的平均地温梯度,进而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其地壳温度结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大多数地震均发生在居里点深度较大、地温梯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数M≥2.0地震震源区温度为100~500℃,M≥4.0地震震源区温度多为200~400℃.2008年汶川MS8.0、2013岷县MS6.6、2014年鲁甸MS6.5以及2017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区温度均为300℃左右,而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温度接近约400℃,更多地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异常.  相似文献   
84.
门源地区地壳三维体波速度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甘肃、青海数字地震台网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记录到的门源地区地震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结合地质构造背景,研究了门源MS6.4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介质环境及该地区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之后地震的走时残差均方根显著降低,重定位后的地震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与断层位置有关的条带状分布.门源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浅层P波和S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与地壳速度结构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地震主要分布在高速异常区域及其边缘.门源MS6.4地震震中附近的P波和S波速度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高速异常,且在震源区下方存在P波低速层,这种特殊的构造条件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梁建宏  孙丽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5):2152-2162
2017年8月8日21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S7.0级强震,本文应用对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都有较好约束的hypoRelocate精定位方法,对8月15日前ML大于1.5的854个余震重新定位.重定位使用了6178个Pg走时、3363个Sg走时、158929个地震对的相对走时差以及74个ML大于3.5的34个地震构造的SH尾波互相关走时.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区呈NW向分布,长度约35 km、宽度约12 km.以主震为中心,余震形成西北和东南两个丛集区,其中西北区的余震展布较东南区宽,发震断层近似垂直,与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吻合.余震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主震深度为16 km.从沿断层走向的垂直剖面可见,主震周围一直延伸到地表的区域,余震相对稀少,出现明显空区,这种现象可能与主震发生时该区域的滑动位移较大,应力得到充分释放有关.另外,我们还发现震后60 h之后余震的深度明显变浅,且西北向的深度明显浅于东南向.通过对比分析流动台站布设前后余震深度的分布特点,我们认为这种时空演化差异主要是由流动台站陆续布设和使用造成的,对余震的主要分布特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6.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截至2017年8月14日16时,共获得209个余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呈近EW向或NWW向分布,余震区长约50km,宽约17km。余震分布在主震的西侧,推断此次地震单侧破裂。余震震源深度为1~25km,其中,震级较大余震深度为8~17km。精河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随时间呈起伏状衰减,震后2天内比较活跃,此后出现较快衰减。随时间推移,余震区呈现中西部衰减慢、东部衰减快的特点。此次地震震中距2011年精河5.0级地震震中21km,相比2011年精河地震,其震源更深,震级更大,但震源机制解相近,均为逆冲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为此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7.
谢大伟  张诺  苏颖  于鸿飞 《干旱区地理》2020,43(5):1401-1408
通过对南疆三地州 7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调研,定量分析了搬迁前后影响产业发展 的主要生计资本变化情况,分析认为搬迁安置点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移民搬迁后依托 产业园区、设施农业、新开发土地、特色资源等发展优势产业,结合案例总结了 6 种产业发展模式, 每种产业模式都有特色产业及发展条件。移民就业渠道少、土地流转比例低及适应新产业难成为 制约后续产业的发展主要因素,为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安置地情况,为移民提供更多就业渠 道,提高搬迁移民的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88.
The use of fractal geometry to evaluate seagrass scaling behavior and the persistence of seagrass landscape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a disturbanc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Ria Formosa is a dynamic barrier-island system with a migrating inlet that creates a cyclic disturbance in a seagrass landscape. Seagrass patches which develop in the intertidal and shallow subtidal areas of Ria Formosa were digitized from a temporal sequence of aerial photographs, from 1980 to 1998.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evaluate seagrass scaling behavior was proposed by Meltzer and Hastings (1992), and relate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atch size with the existence of patch size-related patterns. The Hurst exponent was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temporal persistence of the seagrass landscape. Univariat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between temporal persistence and disturbance. The existence of patch size-related patterns was identified for all years suggesting shifts in generating processe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domains of scales in the seagrass landscape. The results enforces the idea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existence of diverse processe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domains of scales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issu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 while trying to understand changes in seagrass landscapes. The Hurst exponent estimate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migration and relocation of the inlet affected this system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the seagrass landscape is persistent, i.e., the patch dynamics observed is stable. Furthermore, persistence values we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ly sized patches, small patches having lower persistence then larger patches.  相似文献   
89.
南京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南京地震台电阻率NS向观测2005年4月初出现明显的转折变化,经过外线路巡查、仪器标定及对比分析后认为,该变化是地电布极区附近的东新村拆迁,自来水管网拆除引起,非背景场变化,也非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90.
We applied the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relocation algorithm to 1348 earthquakes with M_S≥2.0 that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region, Xinjiang, from April 1988 to June 2003, using a total of 28701 P- and S-wave arrival times recorded by 32 seismic stations in Xinjiang. Aiming to obtain most of these M_S≥2.0 earthquakes relocations, and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D method and the condition of data, we added the travel time data of another 437 earthquakes with 1.5≤M_S<2.0. Finally, we obtained the relocation results for 1253 earthquakes with M_S≥2.0, which account for 93% of all the 1348 earthquakes with M_S≥2.0 and includes all the M_S≥3.0 earthquakes. The reason for not relocating the 95 earthquakes with 2.0≤M_S<3.0 is analyzed in the paper. After relocation, the RMS residual decreased from 0.83s to 0.14s, the average error is 0.993 km in E-W direction, 1.10 km in N-S direction, and 1.33 km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hypocenter depths are more convergent than before and distributed from 5 km to 35 km, with 94% being from 5km to 35 km, 68.2% from 10 km to 25 km. The average hypocenter depth is 19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