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23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内蒙古中西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万荣 《地质与勘探》2010,46(5):751-764
本文首次对内蒙古中西部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大苏计钼矿床、西沙德盖钼矿床、柳坝沟金-钼矿床、哈达门沟金-钼矿床、查干花钼-钨矿床和流沙山钼-金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对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概略性论述。柳坝沟、哈达门沟和白乃庙矿床均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中产出,大苏计、查干花、西沙德盖和流沙山矿床直接产于海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中,尽管上述矿床在产出环境和地理位置上存在有一定差别,但是它们均与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或岩脉)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属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钼多金属矿床。另外,根据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可划分出5个钼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即大苏计-明星沟钼矿化集中区、白乃庙-谷那乌苏铜-钼-金矿化集中区、哈达门沟-沙德盖金-钼矿化集中区、马尼图-查干花钼-铋-钨矿化集中区和流沙山-黑鹰山钼-金-铁矿化集中区。研究结果表明,成矿作用与板块消减、碰撞和缝合过程中所诱发的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2.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公认的Re-Os同位素定年代表物辉钼矿,目前已在金属硫化物矿床年代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浓HNO3分解辉钼矿样品,大大地简化了Re和Os的化学制备过程,并根据辉钼矿中正常Os含量水平相对放射成因187Os可以忽略的特点,以正常Os标准为稀释剂,实现了仪器测量过程中Os同位素质量分馏的在线校正,改善了分析数据的质量。该方法经辉钼矿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获得了满意的Re、Os含量及Re-Os年龄数据,并且在南岭地区与连阳复式岩体相关的姓坪夕卡岩型钼矿床成矿年龄研究中获得了成功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有意义的能反映真实地质事件的年龄数据,辉钼矿样品不仅要有足够的取样量,而且还要保证粒度细、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123.
车户沟钼-铜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伦钼矿带上典型的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断裂南侧。矿床赋存于成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还存在隐爆角砾岩型矿化和石英脉型矿化。根据脉体类型和矿物组合将车户沟钼-铜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分别为(1)辉钼矿-黄铁矿-石英阶段、(2)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英阶段、(3)黄铁矿+石英阶段、(4)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成矿流体寄主矿物石英中发育Ⅰ型含CO2三相包裹体(LCO2+VCO2+LH2O)、Ⅱ型含子晶三相(V-L+S)包裹体、Ⅲ型富气相(V-L)包裹体、Ⅳ型富液相(L-V)包裹体、Ⅴ型纯气相(V)包裹体和Ⅵ型纯液相(L)六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类型从早到晚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表现为阶段(1)、(2)以发育Ⅰ型含CO2三相包裹体(LCO2+VCO2+LH2O)和Ⅱ型含子晶三相(V-L+S)包裹体为特征,成矿晚期阶段(3)、(4)以发育Ⅲ型富气相(V-L)包裹体、Ⅳ型富液相(L-V)水溶液包裹体为特征。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及盐度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270~400℃、230~370℃、160~290℃、120~230℃,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流体盐度,阶段(1)流体盐度分两组:3.39%~14.25%NaCleqv和31.01%~66.75%NaCleqv、阶段(2)流体盐度分两组:1.23%~12.85%NaCleqv和31.14%~64.33%NaCleqv、阶段(3)、(4)盐度分别介于1.05%~21.47%NaCleqv和2.07%~10.73%NaCleqv,盐度逐渐降低。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体体系成分以H2O、CO2、Cl-、SO42-、Na+为主,贫F-、Ca2+、Mg2+为特征,特征离子比值暗示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二氧化碳NaCl-H2O-CO2体系岩浆流体在主成矿阶段(1)、(2)发生流体包裹体的沸腾作用和相分离,伴随流体沸腾、CO2逸失、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晚期阶段(3)、(4),成矿体系趋于开放,流体存在大气降水混入演化为晚期中-低温、中-低盐度贫CO2的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作用机制上沸腾作用是导致主成矿期辉钼矿、黄铜矿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成矿作用晚期阶段(3)、(4)流体混合作用成为成矿作用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4.
李小伟  莫宣学  赵志丹 《岩石学报》2010,26(10):3153-3157
本文介绍了热力学相图在浅成低温热液硫化物矿床中的应用,并以三江地区金顶铅锌矿床中的矿物含量为例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在相同温度下,浓度与矿物(组合)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并且一些矿物(组合)对应特定的酸碱条件,例如在400K和105Pa条件下,黄铁矿与方铅矿的组合在碱性环境下稳定,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组合在酸性环境中稳定,且酸性条件下当lg[Pb2+]≥-11.29时,才开始出现方铅矿;另一方面对比了298.15K和400K条件下矿物共生组合的及介质pH值的变化情况,并得到400K条件下形成矿物或矿物组合所需离子的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5.
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建刚  袁海潮  刘瑞平  李小东  何克 《岩石学报》2010,26(12):3538-3548
陕西华县八里坡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新的钻探工程探明该岩体中钼矿的规模达中型以上。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 iO2=69.87%~73.76%;A l2O3=13.74%~15.74%,MgO=0.25%~0.46%,K2O=3.85%~4.51%,K2O%Na2O%;δEu=0.70~0.77,呈弱负铕异常;Sr/Y40,Zr/Sm20,Sr=256.8×10-6~637.6×10-6,Y=6.63×10-6~13.72×10-6,Yb=0.98×10-6~1.86×10-6;(87Sr/86Sr)i=0.709~0.710,εNd(t)=-22~-20。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结果与中国胶东-大别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且是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特征相似。位于东秦岭西段的八里坡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于东段的超大型南泥湖钼(钨)矿床,结合钻探验证,岩体西南深部可能具有较好的钼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6.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7.
内蒙古赤峰市鸭鸡山钼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鸡山钼铜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温都尔庙—翁牛特旗褶皱带,该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鸭鸡山钼铜矿床分布受控于区域EW向深断裂,矿体产于EW向主断裂F1上盘的二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东西向F1断裂和北东向断裂控制。该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和黄铜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子矿物三相和纯气相3种类型。流体盐度(w(NaCl))为2.06%~44.00%,集中在40%~44%和4%~8%;流体密度为0.85~1.25 g/cm3,集中在1.20~1.24 g/cm3和0.88~0.92 g/cm3;成矿温度为167~380℃,集中在320~360℃和200~220℃;流体盐度、密度、成矿温度在直方图上均表现为双峰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为高盐度、高密度和高温的岩浆流体,气相包裹体与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共存,表明该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沸腾或不混溶;成矿晚阶段为低盐度、低密度和中温的混合流体。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为274.7~368.5 MPa,用静岩压力梯度估算成矿深度为8.32~11.2 km。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中高温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128.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的太山庙复式花岗岩体北东侧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内接触带。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其形态、产状受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说明竹园沟钼矿床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均与深部同熔型花岗岩浆有关,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以后区域上花岗岩基分布区的找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邵武观音山钼矿体产于早二叠世栖霞组(P1q)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容矿岩石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属热液交代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30.
绘制了Cu-Fe-S-H2O体系在不同温度、反应物浓度条件下的E-pH图。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体系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矿物溶解浸出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更有利于浸出反应的进行;热力学计算的反应物及产物在氧化浸出体系的变化与工业生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