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1264篇
地质学   2013篇
海洋学   48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针对海洋GIS应用的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洋GIS分析效率,使系统分析模型更简洁、更具领域特性,在分析相关针对GIS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UML的扩展机制,定义针对海洋GIS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M。描述UML-M的元模型,研究基于UML-M的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的模型表现方法,包括简单空间对象、覆盖对象、复杂空间对象、时空对象等。实例分析表明,UML-M可以很好地应用在海洋GIS中。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波数值模拟的非规则网格PML吸收边界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义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5):1520-1526
以格子法为基础,以声波方程为例研究非规则网格PML(Perfectly Matched Layer)方法.本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局部坐标系下的分裂方程和基于积分近似的微分方程弱形式.该非规则网格模拟方法允许在计算域内设置任意形状的人工边界.对于二维半空间问题,与采用矩形人工边界相比,采用半圆形人工边界可减少计算量20%以上.采用光滑的曲边界,不仅可减少计算区域,还可避免常规的PML吸收边界在吸收带角点区域的特殊处理.本方法事先计算和存储边界单元的局部几何参数,在计算的每一时间步查表调用这些参数,与常规的直边界PML方法相比,不增加任何计算量.  相似文献   
993.
弱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的准各向同性近似正演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各向同性(QI)近似可用于弱各向异性介质的正演模拟.本文通过运用QI方法的零阶和一阶近似,计算了VTI介质模型的地震记录.得出的地震记录与标准各向同性射线理论(IRT)和基于伪谱法的三维地震正演模拟得出的地震记录作了比较,可以认为是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994.
空间尺度转换是近年来区域生态水文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研究问题。其需要主要是源于模型的输入数据与所能提供的数据空间尺度不一致以及模型所代表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与所观测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不吻合。综述了目前区域生态水文模拟研究中常用的空间尺度转换研究方法,包括向上尺度转换和向下尺度转换。详细论述了2种向下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动态模型。前者是通过将GCM大尺度数据与长期的历史观测数据比较从而建立统计学相关模型, 然后利用这个统计学经验模型进行向下的空间尺度转换. 然而动态模型并不直接对GCM数据进行向下尺度的转换,而是对与GCM进行动态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型(RCM) 的输出数据进行空间尺度转换. 通常后者所获得的数据精度要比前者高,但是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并不是全球所有的研究区域都有对应的RCM。还详细论述了2种向上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斑块模型。前者是建立一个能代表小尺度信息在大尺度上分布的密度分布概率函数, 然后利用这个函数在所需的大尺度上进行积分而求得大尺度所需的信息。而后者是根据相似性最大化原则将大尺度划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小尺度斑块,然后将计算的每个小尺度斑块的信息平均化得到大尺度所需的信息。通常在计算这种斑块化的小尺度信息的时候,对每个小尺度也会采用统计学经验模型来计算代表整个斑块小尺度的信息。建议用斑块模型与统计学经验模型相集合的方法来实现向上的空间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995.
以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为例,讨论了基于VRML的水库及其周围地理环境、流域状况仿真建模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仿真系统可以直观分析水库的环境情况,水库管理者可在场景中漫游,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同时该系统作为对水库进行研究的人机交互平台,可进行实时完善和扩展。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3月,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Optech公司的ALTM3100在南京市成功获取到10 km2的LiDAR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笔者对如何利用LiDAR技术与数据进行真3维电子地图制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其关键步骤在文中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自己在城市3维建模技术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7.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设置的标准试验方案下,首先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模拟了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状况,然后通过4组数值敏感性试验逐一模拟了大气CO2浓度、海洋表面温度(SST)和海冰、陆地冰盖和地形、东亚植被变化4项强迫因子的单独气候效应,进而对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除华南局部略有升温外,中国年均地表气温显著降低,降温幅度总体上向北增大,青藏高原处存在一个降温中心。其中,SST和海冰变化是华南局部略偏暖的主因,它同时导致了东亚其他区域地表气温的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陆地冰盖和地形变化对于东亚地表气温的显著冷却作用主要体现在东亚的西北部;大气CO2浓度降低会引起东亚地区0.2~0.9℃的普遍降温;相对而言,东亚植被的降温作用(0.5~1.0℃)主要显现在中国40°N以南的区域。与此同时,SST和海冰变化能引起中国东部年均降水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大气CO2浓度、陆地冰盖和地形、东亚植被单独变化均不会显著影响东亚年均降水的分布状况,然而,上述四项因子的共同变化会通过协同作用引起中国东部年均降水的显著减少,西部地区降水则与现在差别不大。此外,末次盛冰期东亚夏季风的显著减弱源于SST和海冰变化,冬季风变化则可归因于SST和海冰、陆地冰盖和地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西岭金矿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的研究,搜集和整理了矿区的地质资料.在充分学习了澳大利亚Vul-can软件的技术后,基于该软件首次建立了矿区地质钻孔数据库,构建了矿区的多个三维可视化地质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并利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和普通克吕格法2种品位估值方法分别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并与传统的地质块段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9.
斜向扩张是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独特的构造特征,其地形分段特征明显区别于经典的快速-慢速端元洋中脊模型,是理解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地质过程的重要切入点.基于西南印度洋中脊Indomed-Gallieni和Shaka-DuToit段多波束地形数据,分析了不同斜向扩张角度(α)洋中脊的地形分段样式.其中,46.5°~47.5°E(α...  相似文献   
1000.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是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中亚粉尘形成搬运沉积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北部、北天山南麓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两处黄土剖面,对其沉积速率最高的层段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粒度分布曲线拟合两种方法,重建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伊犁盆地黄土主要由远源和近源物质组成,分别由高空西风和中尺度的区域风搬运而来。高空西风所携带的远源粘粒级矿物颗粒对盆地东部降雨较高地区有一定的贡献,而在盆地西部不容易沉降下来。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而近源区沉积物的可用性在黄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非风暴过程中(沙尘暴过后)出现的浮尘在沙尘暴天气频率减少的时期对黄土的发育有重要贡献,而在沙尘暴天气频发的时期,较差的植被覆盖度能够使得已经沉降下来的浮尘组分重新被扬起至大气中。由此建立了一个粉尘堆积的概念模型。认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对现代沙尘天气的治理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