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5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528篇
地质学   4097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27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992.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文安斜坡沙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特征。研究表明,文安斜坡沙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杂基含量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占总孔隙的72.81%,储集物性较差,属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岩屑溶解/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充填→石英溶解/碳酸盐胶结→黄铁矿胶结。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差值作为参数,系统分析了有效储层控制因素。有效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分选、成岩作用以及地层压力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碎屑颗粒越粗,分选越好,杂基含量越少,有效储层越发育;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较明显,是影响中深层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蚀,平均增孔量3.42%;早期地层超压抑制压实作用,保护孔隙,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河北省某钼矿为单一斑岩型钼矿,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为了进一步提高钼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试验采用混合捕收剂(煤油∶2号油=2∶1)和新型捕收剂PE-100相结合的方法,粗选时可使粗精矿的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品位也略有提高。为节约生产成本,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选矿工艺,即原矿磨矿(-0.074mm占60%)后,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再磨(-0.038mm占85%)后再进行5次精选,最终获得钼精矿品位w(Mo)=50.007%,回收率为89.90%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接壤处的四川九寨沟地区发育了总厚6000m以上的碳酸盐岩,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一系列专项调查,将该区内岩石地层划分为9个岩组。生物地层划分了3个珊瑚组合带,3个腕足组合带,1个腕足顶峰带,2个双壳顶峰带以及有孔虫组合带和顶峰带各1个。生态地层研究划分了两个生态群落。根据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划分了11个地球化学段。研究了地层的常量元素和碳同位素特征。对碳酸盐岩进行了微相分析。综合各项沉积标志进行了沉积环境判别,其中岷河组沉积环境最为特殊,属于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刘莉  张悦  马超  王建华 《华北地质》2010,33(1):71-75
在总结大量矿物分选的实践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用混合重液法分离石英斑晶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及用折光率法间接测量混合重液的技术。发现了用折光率值为1.577~1.579的系列混合重液分离石英斑晶效果最好,分离纯度达到95%~98%,解决了从浅成火山岩中分选单晶石英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石英的分离效率、纯度和回收率,从过去石英的富集率20%提高到95%~98%,从人工挑选的几克增至几百克,可从挑选的40~80目扩大到120目。  相似文献   
996.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孢粉化石采自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的秀D1井,分析、鉴定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秀D1井井深62.1~1089.7m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井深703.85~1089.7m)以Osmundacidites-Kluk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堤塘期(Tithonian),中部孢粉组合(井深381.5~699.3m)以Dens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Berriassian),上部孢粉组合(井深62.1~339m)以Cicatricos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秀D1井钻遇地层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大北沟组,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所产的孢粉组合对比。含孢粉组合地层时代的确定解决了井柱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关系,同时为区域地层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7.
川西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川中香溪群地层对比问题一直富有争议,而且由于前陆盆地的活动性、不对称性、沉积中心的迁移性等特点让川西—川中地层的划分对比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次研究重在借助钻、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并结合露头剖面和地震资料,寻找全区可对比的标志性的层序界面,然后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古生物资料等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川中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提出了合理的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地层对比方案。这对盆地范围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沉积体系的展布、有利相带的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等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常规声波反演的方法原理和反演技术以层状介质为基础,其研究目标多是层状储层。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具有非规则形态、非均匀散布的特征,常规声波反演技术有其不适应之处。笔者研究的测井约束多重反演技术,解决了非层状、非均匀储层的地震反演问题,得出反映碳酸盐岩溶洞储层信息的波阻抗数据体,提取了突出溶洞型储集体低速特征的差异波阻抗,为寻找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陕西省华阳川铀铌铅矿床是小秦岭成矿带中成矿特征最为独特的矿床,碳酸岩脉的破碎带是重要的成矿空间。未矿化的碳酸岩中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其他矿物很少;发育铀矿化的碳酸岩脉中矿物种类繁多,大部分为方解石,其次为角闪石、金云母、榍石、褐帘石、铌钛铀矿、重晶石、磷灰石、石英、磁铁矿、碱性长石等矿物。碳酸岩的LREE含量异常高,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显示典型的火成碳酸岩特征。基于碳酸岩脉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143Nd/144Nd-87Sr/86Sr)的关系图,初步判断华阳川铀铌铅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刘再华 《地球学报》2001,22(5):477-480
CO2向H^ 和HCO3^-的转换是一相对慢速过程。因此,其动力学可能决定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在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实验中,使用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碳酸酐酶(CA)来催化这一CO2转换反应,结果发现,对灰岩而言,加入CA后,其溶解速率在高CO2分层时可增加10倍,而对白云岩,其溶解速率增加主要在低CO2分压时,可达3倍左右。这一发现表明,化学风化(包括碳酸盐岩溶解和硅酸盐风化)作用在大气CO2沉降和全球碳循环里的所谓丢失的汇中的重要性需要重新评价。毫无疑问,已往的研究由于未认识到CA在风化中的催化作用,因此低估了风化作用的速率,同时也低估了风化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研究自然界不同水体中CA分布及其活度和CA在自然界风化作用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