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1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51.
内蒙古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是近两年来在内蒙古中东部找到的一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银-铅-锌矿预查区,大规模找矿勘查和综合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坑)探结果表明,在白音查干地区及外围存在有数条长千余米、宽几十米到百余米的银多金属矿化带。钻孔中所见矿化体以厚度大、连续性好和品位高为特征,银含量变化范围为(22.4~2270)×10-6,平均值为502.68×10-6;最高值为3775×10-6;铅为0.46%~5.40%,平均值为0.69%,最高值为6.19%;锌1.34%~18.5%,平均值为2.64%,最高值为32.11%。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了空间条件,二叠系泥质粉砂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起到了圈闭作用。根椐上述成矿理论,结合地质和物化探资料数据,认为在白音查干银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52.
中国西部喀喇昆仓明铁盖多金属矿化区的卫星遥感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环境的地质分析与遥感探测标志是矿产遥感定位的  相似文献   
253.
扬子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磷矿分布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0%~2上。扬子地区主要的含磷层位是晚震旦世的陡山沱阶和早寒武世梅树村阶。扬子地区在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具备极佳的形成磷矿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磷质来源丰富,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形成了大型磷矿带和磷矿聚集区。滇东北寻甸-东川-会泽-带、川西南马边-雷波-会东一带、鄂西神农架和黄陵背斜西部是寻找大型磷矿和富磷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54.
伊海生  张叔华 《矿物岩石》1993,13(3):100-108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拉尔玛金矿床赋矿岩石和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点,指出元素的沉积初始富集是成矿的基础,而后期叠加改造强度则是元素工业富集的关键。进一步通过元素组合的相关分析,详细地剖析金、铀矿化及其伴生元素系列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55.
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红外光谱对乳腺恶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 症四类医学病理诊断中常见并且矿化多发的乳腺疾病进行了矿化灶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矿化形成位置、结构以 及钙化性状的综合比较表明,乳腺浸润性癌和原位癌中导管内陈旧性坏死易发生矿化;在乳腺纤维腺瘤中胶原纤维上会形 成大量类似砂粒体的矿化小体;乳腺增生症中矿化灶位于粗大的胶原纤维之间,胶原纤维上沉淀大量矿化小球,矿化灶内 部呈纤维状结构,束状构造,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部分钙化灶Ca/P(原子分数)比高于磷酸钙系列矿物的理论比值,说明存 在磷酸钙以外的其他钙盐,如草酸钙沉积;脂肪坏死组织中的矿化灶无特殊发生位置,矿化灶内部呈粗纤维结构。不同类 型乳腺疾病中矿化灶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胶原纤维、上皮细胞与矿化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6.
宋伟  马学军  贾国欣 《江苏地质》2011,35(4):405-412
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震中所在地隆尧地区多次发生规模较大的地裂缝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工作,在隆尧县南(经过震中所在地白家寨村)发现一条断续分布的长约17km的地裂缝,在局部伴有地层错动现象。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对华北平原地质构造及断层近期运动规律特征做了进一步调查,认为隆尧地裂缝的地层错断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断层蠕滑活动形成的,表现为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内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另外,长期干旱和过量开采等自然及人类活动因素也会使地下水逐年下降引起地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