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3篇
  免费   1356篇
  国内免费   2262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405篇
地球物理   1469篇
地质学   6546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地理   57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概述了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指出深部找矿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重大矿产的成功发掘,其深度均在千米以上,铀矿化垂向分布深度可达4 km以上。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勘查深大矿床的特点和条件,认为岩石-构造条件是深部矿化定位的重要因素,复式岩体、成矿系统的垂向变化、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是深部找矿的关键依据。综述了中国南方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有利地质构造条件和潜力,成矿流体是该区铀矿化的根源,白垩—第三纪重大地质事件是该区深部铀成矿的重要前提,重大地质事件引发的NE-NNE,NW向深大断裂及断陷盆地是铀矿化赋存的重要场所和勘查靶区。在已知铀矿田、成矿带勘查范围基础上,在该区进行深部探索将会获得重大突破。探讨了湘南—桂北地区深部找铀的勘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2.
337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东缘,区内发育近EW向、NNE向构造裂隙群及NW向辉绿岩和正长岩脉体,发育以碱性为主的多种围岩蚀变。区内矿床主要赋矿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属壳源型。矿石内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矿石的LREE/HREE比值为3.25,Sm/Nd比值平均为0.307,Ce/Yb比值为7.127,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成矿流体具有较深来源。矿石较围岩亏损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平缓,与幔源辉绿岩特别是与正长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近,负铕异常比围岩更为强烈,反映成矿流体的来源具有幔源性。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可以认为337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幔源性质。  相似文献   
63.
1 Introduction The association of massive Fe-Ni-Cu sulfides andchromite is a very unusual feature of podiformchromitites occurring in mantle tectonites of ophioliticcomplexes. It has only been described in theSoutheastern Desert, Egypt, where sulfides a…  相似文献   
64.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咸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咸,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5.
唐青凤 《地下水》2005,27(1):31-33
在野外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基础上,对下河泉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泉水流量动态、水源地保证程度与可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建立下河泉水源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甘肃花岗岩类成矿作用研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花岗岩分布广泛,与其有关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笔者将甘肃省划分为北山、敦煌一阿拉善、祁连山及西秦岭4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区;进一步在北山、祁连山及西秦岭3个区划分出20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带;并就加强花岗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和找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7.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不尽相同,且变化较大,在特定时刻出现峰值,主要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的控制;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这与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在一定的相对湿度范围内(以大气中水汽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发生降水时,由于水滴的冲刷和附带作用,PM2.5和PM10质量浓度降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北京市与国内8个省会城市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比较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了1996年中国制定的PM10排放标准和1997年美国EPA制定的PM2.5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8.
吐拉苏火山盆地中与金成矿有关的热液富含K^+、Na^+、F、SO4^2-和N2、O2等,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岩浆.火山的热液,有大气水参于的次生热液.平均均一温度96~158℃,平均盐度0.26%~1.08%,热液活动深度0.26~0.67km,具有低温、低盐度、在地壳浅部活动的基本特征.热液活动生成围绕金矿体由内向外环状展布的黄英岩化、高级泥化、泥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围岩蚀变带.与其有关的金成矿期分为原生沉积富集和次生热液交代蚀变2期,后者包括毒砂黄铁矿化、面状硅化、脉状硅化和绿泥石碳酸盐化4个成矿阶段.金富集成矿主要与黄英岩化蚀变带和面状硅化、脉状硅化2个成矿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滇西龙川江盆地铀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川江盆地是滇西主要的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一批砂岩型铀矿床。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运用水成铀矿成矿理论,对龙川江盆地的基本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铀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斜坡带,赋存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砂体中,且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0.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