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2077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81.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Jurassic–Cretaceous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fore-arc deposits expose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In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Upper Jurassic deep-marine sediments are uncomformably overlain by a Lower Cretaceous volcaniclastic sequence that crops out on Livingston, Snow and Low islands. U-Pb zircon ag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upper Anchorage Formation (153.1 ± 1.7 Ma) and the Cape Wallace granodiorite of Low Island (137.1 ± 1.7 Ma) as well as 40Ar/39Ar ages of 136–139 Ma for Low Island andesites. Data are also presented for a U-Pb age of 109.0 ± 1.4 Ma for the upper volcanic succession of Snow Isl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ublished stratigraphy, these data provide a refined chrono- and lith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or the deposits herein referred to as the Byers Basin. Tentative correlation is explored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deposits on Adelaide and Alexander islands, which could suggest further continuation of the Byers Basin towards the south. We also discuss possible correlation of the Byers Basin with the Larsen Basin, a sequence that shows the evolution of foreland to back-arc deposits more or less contemporaneously with the fore-arc to intra-arc evolution of the Byers Basin.  相似文献   
182.
河南省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规划营造林38.9万hm2,总投资12.77亿元。经测算,项目实施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别为44.17,18.95,103.75亿元,综合效益达166.87亿元,而且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3.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基底和花岗岩成矿元素丰度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振东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8,72(3):267-27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及花岗岩岩基成矿元素丰度背景,从而为区域Cu、Au,W、Sn等成矿作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用此来作为窥视地壳组成及成矿作用时空演变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4.
四川南部珙县早侏罗世一新蜥脚类恐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在珙县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中,发现的原始蜥脚类恐龙化石的一新属种石碑珙县龙。成年个体长约14m。化石材料相当丰富,除头骨不完全外,其他部分乃至全部均保存完好。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但又和蜥脚类有不少共同点。它对研究蜥脚类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5.
研究区侏罗系后城组地层发育着多组节理,根据其方位及相互关系,自早到晚分为5个节理组,其定向分别为174°、77°、58°、145°和119°,反映出节理形成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交替变化和偏转。岩石应变强度具有由弱至强,再由强至弱的演化趋势,而节理型式趋向不规则。区内节理多属构造成因,推测形成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近南北向的区域挤压过程。热液活动在区内节理形成之后,而后119°方位节理组发生右行走滑。  相似文献   
186.
依据研究区的地热梯度(25℃/km),在高温高压(最高温度为1050℃,最高压力为1.2GPa)条件下系统测量了横穿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的元江-墨江地质剖面上的哀牢山岩群各类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大理岩和片麻岩)的纵波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类的纵波速度随温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不同.在相当于衷牢山岩群变质岩峰期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P=0.4-0.8GPa,T=35-700℃),测得大部分岩石的纵波速度为5.50-5.80km/s,这一纵波速度值与区域地球物理测深揭示的中地壳低速层的纵波速度相当因此,结合该区变质岩、地壳内热状态及地球物理测深研究成果可初步认为:组成哀牢山岩群的浅粒岩、变粒岩、酸性片麻岩以及部分千枚岩、片岩为该地区中地壳低速层的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87.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模式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目标选择的难点,从烃源岩与圈闭时空配置的角度,建立侏罗系油气早期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聚集晚期成藏3种模式。盆地油气来源、充注时期、油藏调整及破坏等方面存在规律性,这决定了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呈现出“断褶区聚气,山前、潜伏区聚油,凸起顶、凸起斜坡区油气并存”的基本格局和油气富集程度依次变好的序列。据此预测油气富集范围,从中优选冷湖4号东斜坡、乌南—巴依凸起斜坡、怀头他拉—德北斜坡、潜伏Ⅰ号等新靶区。  相似文献   
188.
同碰撞海沟沉积可为重建板块缝合带大地构造演化、约束陆块初始碰撞时间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改则县亚多组和日土县多仁组进行了沉积学、岩相学、碎屑锆石年代学、重矿物研究。沉积学分析表明,多仁组、亚多组沉积于海底扇环境。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限制了最早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多仁组、亚多组砂岩Q:F:L分别为52:4:44、32:8:60,均以丰富的沉积岩和酸性火成岩岩屑及少量的变质岩屑为特征;重矿物以磷灰石、锆石、电气石等稳定重矿物为主。多仁组和亚多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模式,主峰分布在350~200 Ma、550~450 Ma、900~750 Ma、1900~1800 Ma、2550~2450 Ma范围内。这些数据表明,亚多组、多仁组碎屑物质来源于沉积区北侧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增生杂岩及南羌塘岩浆岩。多仁组、亚多组出现的大量沉积岩岩屑,表明物源区经历了广泛的构造缩短作用,导致沉积岩和同期岩浆岩被剥蚀,因此多仁组、亚多组是拉萨-羌塘同碰撞的产物。据此推断,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改则-日土区域拉萨-羌塘初始碰撞发生在晚侏罗世多仁组、亚多组沉积之前。  相似文献   
189.
在城市群越来越演化为多尺度、多区域复杂系统背景下,有必要引入多分形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空间结构。本文基于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其局部的多分维谱,根据谱线分析不同尺度下长江中游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结果显示: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夜间灯光容量维在整体和局部都出现双标度现象。② q < -5.5时,整体广义关联维谱线突破理论上限2,在q > 0时,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分维显著较高。③ 整体的局部分维谱和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局部分维谱表现为单峰偏右。根据上述结果,得到和验证了以下结论:①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② 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层级和区域的空间结构差异显著,呈现出多尺度复杂特征。③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不同尺度中均倾向于中心集聚式发展。研究揭示多分形模型能够从尺度依赖视角有效揭示巨型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及其背后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前景。  相似文献   
190.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