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991.
992.
Microbial metabolism impacts the degree of carbonate saturation by changing the total alkalinity and calcium availability; this can result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microbialites. Here, the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urnover of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s of a hypersaline lake, Big Pond, Bahamas, were determined to identify the driving forces in microbialite formation. A conceptual model for organomineralization within the active part of the microbial mats that cover the lake sediments is presented. Geochemical modelling indicated an oversaturation with respect to carbonates (including calcite, aragonite and dolomite), but these minerals were never observed to precipitate at the mat–water interface. This failure is attributed to the capacity of the water column and upper layers of the microbial mat to bind calcium. A layer of high Mg‐calcite was present 4 to 6 m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mat, just beneath the horizons of maximum photosynthesis and aerobic respiration. This carbonate layer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zone of maximum sulphate reduction. It is postulated that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arbon produced at the surface (i.e. the cyanobacterial layer) of the mat bind calcium.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heterotrophic microbes consum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ach proces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arbon, liberating calcium and producing inorganic carb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geochemical changes can increase the carbonate saturation index, which may result in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 conclusion, the 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s well as sulphate reduction,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microbialites both in marine and hypersal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93.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  相似文献   
994.
以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正演模型,探索和研究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对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冻土带地表土壤中专性微生物含量异常与地下天然气水合物丰度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能灵敏而有效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带。探区内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以热成因气为主、生物气为辅的混合气源特征。试验成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资源勘查中,灵敏、快捷、经济而有效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试验;木里地区  相似文献   
995.
天然金红石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并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本研究利用双室反应器,将天然金红石可见光催化作用引入微生物原有的电子还原过程。利用电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天然金红石可见光催化条件下的还原反应进行研究。金红石光催化条件下,体系整体内阻下降23.5%,功率密度增加57.1%,体系反应效率得到提高;在(0.70±0.0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处发生的微生物还原氧气的反应得以加强;同时反应极化内阻降低93.05%,表明在动力学层面上促进了原有反应的发生。研究证明,可见光下天然金红石的光催化作用强化了微生物对电子受体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996.
韩晓东 《地下水》2011,(6):168-170
对含氯类有机物的降解进行研究,提出,氯代烷烃的降解主要采用双金属体系法;氯代芳香烃的降解多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对于氯代酚类则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法等.  相似文献   
997.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对亚硝酸盐有强降解作用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F1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及其对高污染鱼池底泥的净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F1具有高效降解转化高浓度亚硝酸钠的能力,其适宜降解条件为:亚硝酸钠质量浓度范围为1~1000mg/L;菌种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998.
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绍文  周爱国  孙自永 《地质通报》2011,30(11):1757-1762
从湿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湿地退化造成的危害3个方面分别提取筛选出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和后果指标,构建成完整的湿地退化调查指标体系(CSR模型)。从湿地退化对人类产生的压力、压力状态、人类的应对等方面提取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构建成监测指标体系(PSR模型)。综合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得到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对评价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管理、湿地恢复和重建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总结目前红树林面临的各类生态退化机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模型,构建了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福建省漳江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漳江河口红树林生态退化压力仍处在较小的范围内,主要压力源来自生物入侵以及海岸带水产养殖和围垦;对影响显著的生态退化因子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持并加强保护措施,将有助于当地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未来维持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对亚硝酸盐有强降解作用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SF1 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及其对高污染鱼池底泥的净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F1 具有高效降解转化高浓度亚硝酸钠的能力, 其适宜降解条件为: 亚硝酸钠质量浓度范围为1~1 000mg/L; 菌种接种量为10%; 中量充气发酵; 发酵时间为12~36 h;发酵pH 值为6.5~8.0。直接接种SF1发酵液(接种量10%, 菌液A 值0.36)到鱼池底泥, 36 h 后, 底泥的亚硝酸盐去除率达到67%, 显示了SF1对鱼池底泥较强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