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4篇
  免费   1781篇
  国内免费   4111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262篇
地质学   11823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66篇
自然地理   42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西天山伊耳曼得型金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天山一种以伊耳曼得和恰布坎卓它等金矿为代表的金矿类型,其成矿流体液相成分以K+离子为主,其次是Na+、Cl-、SO42-及少量的Ca2+、Mg2+.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是CO2、H2,少量的O2、N2、CH4和CO.流体的矿化度平均为8.28g/L,盐度比较低,其范围为1.5%~0.39%(NaCl),流体的pH值在2.8~5.5之间.流体离子强度为0.146~0.18.氧逸度为lgf o2=-35.2~-38.9,流体的pH-lgf o2稳定范围与冰长石-绢云母型和酸性硫酸盐型金矿床的稳定范围不一致.流体温度范围为93~151.4℃.流体压力范围为5.6~17 MPa.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压和低盐度的特点.流体属于H2O-NaCl-CO2体系,来自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渗滤到地下,受到火山和地温梯度的影响,形成了沿一定深度运动的热循环流体.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环境是一种过渡类型.成矿流体沿火山碎屑岩孔隙和微裂隙多次渗透交代而成矿.  相似文献   
182.
测井资料交会图法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赵建  高福红 《世界地质》2003,22(2):136-140
在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岩性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评述目前常用的岩性识别方法后,重点以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为例,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升平气田深层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为对象,优选出密度测井、自然伽玛测井、声波测井、电阻率、钍铀等测井项目的数据进行交会,编制出测井曲线交会图版,并以此为依据识别出该区的火山岩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等。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3.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垂向分带及油气藏流体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古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可溶性岩石和具溶蚀性的流动水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古岩溶与古风化壳常共生.受储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构造圈闭分割性、流体分布不完善性及高地温场等因素影响,流体在古潜山奥陶系储层的分布很复杂,孔、洞、缝发育程度及搭配好坏是决定油气产量的核心,圈闭条件与流体分布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4.
高压下玄武岩浆的不混溶及其对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们在温度850~1300℃,压力1.0~3.0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的碱性玄武岩熔融实验产物中发现在高于2.0GPa压力下玄武岩熔融后的淬火产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分的玻璃,其中一种呈褐色,另一种为浅色或无色.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玻璃具有相对高的MgO、FeO和相对低的SiO2、K2O、Na2O含量及Na2O>K2O的特征.熔体的不混溶间隙与温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压力关系密切,即在大于2.0GPa的压力条件下两种玻璃的不混溶间隙突然增大.因此,由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应来自大于2.0GPa的上地幔,且是能够提供酸性端员物质以及快速上升的构造环境.这与双峰火山岩可以产生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主要产于俯冲带的弧后拉张环境而不是岛弧前缘一致.  相似文献   
185.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从诸多濒临带压开采威胁的煤矿中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这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了矿压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式。通过对以往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和总结,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的不足,继承和发展了公式的优点,得出了考虑因素较全面和较科学的突水系数计算式,从而为解决煤层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薄弱地带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公式在太原西峪煤矿和晋城矿务局(西区)得到了应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6.
紫阳-岚皋地区碱中性岩地质特征及其含矿(铌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盛波  王炜红  汪显均 《陕西地质》2003,21(2):19-26,32
陕西紫阳县至岚皋县一带,分布着东西长160余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的古生代碱中性岩浆岩带。通过对碱中性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铌钽等稀有金属含矿性调查和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是本区重要的铌钽成矿区,碱中性岩浆岩是本区主要铌钽含矿岩体,碱中性岩具铌钽稀有金属矿化,伴镧铈稀土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187.
根据文献[1]、[2]介绍了基桩反射波法动测正演问题的数理模型、计算方法及其通用性,并据此计算了完整嵌岩桩及有不同厚度沉渣的嵌岩桩与摩擦桩的理论曲线。提出了在一定物性参数条件下判断沉渣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的方法,并给出了数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8.
PLS法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华明  丁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4):320-322
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的基本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综合考虑多因变量影响因素,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进行回归建模,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9.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军  郭涛  王庆飞 《地学前缘》2003,10(2):411-414
介绍含Th U Pb矿物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利用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在研究岩石形成年龄、构造热事件年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简要评价该方法的优、缺点 ,并指出它的应用前景 ,认为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将有可能在深源岩石包体年龄研究、含放射性元素矿床形成年代研究等方面大有作为 ,并使地质年代学研究更加精细化 ,有助于深入探讨复杂地质事件及其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0.
An eddy covariance (EC) station was deployed at Solfatara crater, Italy, June 8–25, 2001 to assess if EC could reliably monitor CO2 fluxes continuously at this site. Deployment at six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crater allowed areas of focused gas venting to be variably included in the measured flux. Turbulent (EC) fluxes calculated in 30-min averages varied between 950 and 4460 g CO2 m−2 d−1; the highest measurements were made downwind of degassing pools. Comparing turbulent fluxes with chamber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fluxes using footprint models in diffuse degassing regions yielded an average difference of 0% (±4%), indicating that EC measurements are representative of surface fluxes at this volcanic site. Similar comparisons made downwind of degassing pools yielded emission rates from 12 to 27 t CO2 d−1 for these features. Reliable EC measurements (i.e. measurements with sufficient and stationary turbulence) were obtained primarily during daytime hours (08:00 and 20:00 local time) when the wind speed exceeded 2 m s−1. Daily average EC fluxes varied by ±50% and variations were likely correlated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Variations in CO2 emissions due to volcanic processes at depth would have to be on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e measured diurnal variability in order to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volcanic hazard. First-order models of magma emplacement suggest that emissions could exceed this rate for reasonable assumptions of magma movement. EC therefore provides a useful method of monitoring volcanic hazard at Solfatara. Further, EC can monitor significantly larger areas than can be monitored by previous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