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737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2558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e late Paleozoic Wudaogou Group, one of the oldest metamorphic units in the eastern Yanbian area, has important tectonic and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 Here, we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ir protoliths,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gold and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using new petrographic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data for various lithologies within the Wudaogou Group. The protolith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Wudaogou Group was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 (e.g. basaltic andesite, trachyandesite, and basalt) and sedimentary rocks including argillaceous rocks, quartz sandstone, arkose and clayish greywacke, as well as pyroclastic sedimentary rock, covering tuffaceous sandstone. Before undergoing late Paleozoic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regional metamorphism, these protolith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iddle–late Permian in an island arc setting within a continental margin collage zone.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metamorphism of the protoliths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Wudaogou Group were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from subduction to collis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Similarities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 (REE) patterns and parameters among the metamorphic rocks within the Wudaogou Group, auriferous ores from the Xiaoxi'nancha gold (copper) deposit, and scheelites from the Yangjingou tungsten deposit, together with the favorable metallogenic element contents within the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imply that the Wudaogou Group could provide parts of metallic material for the gold and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Yanbian area, as exemplified by the Yangjingou deposit and Xiaoxi'nancha deposit, 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rocks, especially the metamorphic sandstones, quartz schists and quartz mica schists within the Wudaogou Group, have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Yangjingou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However, the specific lithologies within this group which control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still uncertain, and need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42.
张元清  孟庆伟  颜廷福  刘兴福 《探矿工程》2015,42(11):38-40,45
长春市高家窝棚—双泉眼矿区为松软煤系地层,采用绳索取心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方法,选择加大钻孔孔壁与钻杆环状间隙的钻孔结构;经实验选择以粘土、共聚物、植物胶、铵盐、腐植酸钾、磺化沥青、聚丙烯酸钾等材料配制的冲洗液,并加强冲洗液的日常维护管理;配备离心式除泥机;套管丝扣连接处涂抹松香(粘结剂),并用薄钢板焊接补强丝扣连接处,防止套管脱扣等技术措施,成功地完成了2个深孔的钻孔施工,终孔深度分别为1112.45 m(ZK6405孔)和1359.95 m(ZK3201孔),岩心采取率达到100%,煤心样品没有燃烧破坏现象,较好地满足了地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3.
赣中相山铀矿田基底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古化石资料和前人研究表明,相山铀矿田基底变质岩原岩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对这套变质岩的原岩组成和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大部分变质碎屑岩样品以中等Si 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较高的Fe2O3T+Mg O及低的Ca O含量为特征。所有样品的稀土元素具有∑REE总量较大、轻稀土富集和Eu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解中各样品的总体组成模式相当接近,稀土配分型式为右倾式,与后太古宙页岩和上地壳相似。西蒙南图解和涅洛夫图解表明,神山组原岩主要为复矿物砂岩和长石砂岩,库里组原岩主要为石英岩质砂岩及长石砂岩;上施组原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少量硅质泥灰岩、泥质砂岩。结合变余构造特征分析认为,这套变质碎屑岩形成于滨浅海—陆棚沉积环境。所有样品中Th/Sc比值变化范围较小(0.5~1.1),而Zr/Sc比值变化范围较大(8~24),揭示了变质岩源区成分复杂,可能经过多次沉积循环。在Th-Sc-Zr/10和La-Th-Sc图解中,大部分数据落入大陆岛弧区,说明该套岩石可能沉积于靠近大陆岛弧的相关盆地。Hf-La/Th图解表明,原岩的物源大部分来源于古老地层的抬升剥蚀,酸性岛弧源区仅占少数,说明其沉积时期岩浆活动并不明显,而物源区伴有构造隆升,结合地化特征分析推测赣中相山基底变质岩原岩形成于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残留海盆。  相似文献   
944.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中东段八宿、安多、蓬错西等地已有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报道,然而西段至今尚没有发现类似岩石出露。在班公湖-怒江西段改则洞错地区舍拉玛沟中发现高压麻粒岩(可能是退变榴辉岩),岩石呈透镜状、似层状或块状产于斜长角闪岩及变质辉长岩中,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研究确认,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大部分钠黝帘石化),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时代为254±2Ma,指示班公湖-怒江洋盆打开的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二叠世。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780~900℃和13~16k P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430~480℃和4.5~5.2k Pa,极有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发生高压麻粒岩相(甚至达到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现说明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存在高压变质带,可能是大洋深俯冲的产物,这对研究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5.
刁雨薇 《地下水》2015,(1):188-190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下统太原组的沉降差异特征,统计出盆地内各井太原组在晚二叠纪、晚三叠纪、早侏罗纪、中侏罗纪、早白垩纪以及现今的上覆岩层厚度,编绘出太原组在该沉积期沉降差异图。根据所绘的沉降差异图,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在二叠系至中侏罗系盆地沉降特征相似,其大体是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沉积深度不断增加,而至白垩纪沉积时,盆地沉降中心略向西偏移,盆地中部较低,向四周逐渐升高,而盆地北部较东部高。而已发现气藏的位置与太原组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6.
坎萨希(Kansanshi)铜矿位于赞比亚北部赞比亚铜矿带西部,为大型铜金铀等多金属矿。矿床产于新元古界含膏岩碳酸盐岩变质地层中,成矿期为晚寒武世(513~511Ma)。在古封闭海和海湾环境下形成了铜的预富集层位,新元古代达马拉-卢菲利安(Damalan-Lufilian)弧造山活动后期的退变质作用及热液作用形成铜的矿化,铜矿化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片岩的构造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947.
童金南 《地球学报》2015,36(5):546-558
华东地区三叠纪海相沉积仅存在于早―中三叠世时期。它们既是区域构造控盆沉积作用下的产物,也能够反演区域印支构造运动的作用型式和演变历程。华东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可以划分为2个地层区和6个地层分区。各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序列可以按照地层的时间属性和连续的空间沉积古地理分异,整合为一套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仅局部岩相差异较大的地质体可采用单独的地层名称。借助于生物和环境事件标志,可以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地层序列的时空分异表明,印支构造运动的第一幕或序幕可能始于早三叠世晚期,这时在扬子地块的北部已与华北地块对接形成一系列局限的次级边缘海盆,并于最后于中三叠世晚期彻底关闭;与此同时,扬子地块南缘与华夏地块之间也于早三叠世晚期逐步被挤压变陡,形成台-坡-盆沉积体系,并且于早三叠世末被关闭,从而在中三叠世形成统一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948.
渤东低凸起东营组储集层以低渗为特征,低渗成为制约该区东营组勘探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渤东低凸起L3构造东营组低渗储集层特征,探讨了低渗储集层成因.L3构造东营组储集层砂岩溶蚀作用发育,斜长石含量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石英加大明显.储集层主要以中孔低—特低渗为主,孔径小,连通差,吼道窄,排驱压力大.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研究区东营组沉积时为淡水环境;测井和岩心观察证实,地层中含多层碳质泥岩和煤层.早期腐殖酸的溶蚀作用,造成低温下不稳定的斜长石大量溶蚀,这些溶蚀孔隙在后期深埋过程中受压实和成岩作用影响被复杂化、细小化是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少,岩石抗压实能力差也是储层低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9.
以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为指导,综合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和储层孔渗参数等资料,对台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概括烃源岩、储集层及封盖保存等基本地质条件对油气聚集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机理,认为台西盆地具备良好的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存在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盆地东部陆区白垩系—中新统下部、西部海域南日坳陷白垩系—始新统、澎湖坳陷始新统下部为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有利层位,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50.
安徽巢湖地区孤峰组地层为一套层状硅质岩与泥质岩交互沉积岩系,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和SiO2-Al2O3,SiO2-Mg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到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δCe具有正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属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ΣREE值在22.62~209.03μg/g之间,平均值为88.58μg/g;Ceanom值的范围在0.20~2.78,平均值为1.70;(La/Yb)N值在0.39~2.80之间,平均值为1.01,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本区硅质岩形成于深水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