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7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560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藏南拆离系是一条重要的锑、金成矿带,呈东西向平行于变质核杂岩带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识别出3种主要矿床类型:1沙拉岗式锑矿床:受南北向正断层和东西向层间断层控制,矿体为石英-辉锑矿脉,围岩蚀变较弱;2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主要受间断层控制,局部与南北向断层相关,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辉锑矿脉体群组成,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发育;3浪卡子式金矿床:位于变质核杂岩周缘,受剥离断层和正断层控制,矿体呈石英细脉和蚀变岩构成的透镜体,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强烈。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主要为低温和低盐度流体。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显示,沙拉岗式锑矿床具有西藏地热水的特征(δD值为-140‰~-166‰),而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两者的硫同位素大多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驱动的地热系统密切相关,在变质核杂岩附近形成浪卡子式金矿床,向外形成马扎拉式锑-金矿床,远离核杂岩形成沙拉岗式锑矿床。  相似文献   
812.
塔里木南缘浅变质岩系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阿其克、皮牙曼、杜瓦、康开依、桑株水库一带断续出露一套浅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杂砂岩、变质钙质砂岩、细粒片岩及少量千枚岩、变质砾岩、大理岩等.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为绿泥石、白云母、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黑云母、钠长石.本文着重就岩石中片状变质矿物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的发育特点、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它们的晶体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变质温、压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该套变质岩属于由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引起的低绿片岩相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813.
大别山高级变质岩云母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平 《地球学报》2001,22(5):409-412
应用云母Rb-Sr等时线法对大别山高级变质岩的后期改造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重液变温技术将云母按比重的区别,分成若干组分,然后用常规的Rb-Sr方法测定.应用这种技术对大别山黄土岭太古代麻粒岩相岩石中的黑云母和产于超高压变质带内的石马含石榴石片麻岩的白云母进行了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黄土岭太古代麻粒岩相片麻岩中的黑云母-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9 Ma,与该区片麻岩中的角闪石的K-Ar和Ar-Ar年龄,及燕山期花岗岩的Rb-Sr年龄一致,说明这一太古代下地壳岩石受到了燕山期深熔-岩浆事件的影响;大别山东南部石马含石榴石片麻岩(榴辉岩相)中的白云母Rb-Sr等时线年龄为191±10 Ma,反映了印支-早燕山期区域性低级变质事件的时代.研究表明,大别山区的不同构造单元中产出的不同类型的高级变质岩自中生代以来有不同的后期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14.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3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给出了2001年2月26~28日在北京市方庄小区用系留气艇观测大气边界层O3垂直分布的结果.结合相关资料,对边界层O3的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冬季边界层O3主要受边界层气象条件、尤其是逆温层的影响比较大.在逆温层以下O3都维持极低值分布,超过仪器所能观测的最低极限.在逆温层向自由大气过渡的高度区域,O3浓度明显的梯度变化与风速垂直切变有关.观测还表明冬季城市市区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水汽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影响边界层O3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15.
The Fujian coast Changle—Nanao metamorphism zone rocks are composed of gneiss, schist and hornblendite which had gone through metamorphism of amphilbolite facies, and followed the large-scale intrusive mass of gneissic granite. The zone was originally composed of Early Palae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and island arc volcanic and sedimentary rocks. In 180-150 Ma, the zone underwent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and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in 130-80 Ma, rose rapidly and collided with the Southeastern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volcanic rocks along the NE trending ductile shear belt. The above geologic setting laid the present Fujian coast tectonic foundation whos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known to be interrel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Taiwan. Central Range. Contribution No. 2589 from th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SFC (No. 49472148).  相似文献   
816.
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别造山带南部,出露与超高压榴辉岩伴生,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浅变质岩的锆石U- Pb 年龄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晋宁早期(1100 ±140 Ma) ,与扬子地块南缘的一些岩浆岩的年龄相似。浅变质岩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及超高压地块区域片麻岩的锆石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均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仅使浅变质岩的Rb- Sr 体系重置而没有影响到其U- Pb 体系。  相似文献   
817.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0~4000的岩心样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在不同深度共测定了3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布在98.6-3.2Ma之间,年龄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是随钻孔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地表样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是87.1Ma,至3899m深处则为3.2Ma,基于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特征,反映出地壳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年龄值随深度的变化,也有若干波动,尤其是1550~2450m之间的这部分岩心,在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上是不连续的,这部分岩体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构造作用带。根据年龄一深度关系和约束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对超高压变质岩体的后期折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18.
弓长岭太古代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的长英质变质岩为该地层的标志层(K和K_S层)。原岩恢复表明二矿区黑云母石英钠长变粒岩(K层)为含火山灰的中酸性火山熔岩;而岭东区的石榴云母石英片岩(K_S层)为含火山灰的泥砂质沉积岩,二者不能对比。据此,本文补充和完善了该区地层剖面。它表明弓长岭硅铁建造生成于大陆边缘的陆棚浅海环境,其铁矿层赋存于一海进层序的中上部。该建造的沉积岩组合特征与绿岩带不同,而与典型的高级区表壳岩组合类似。  相似文献   
819.
浙西南中元古界龙泉群的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雄健  许金坤 《地质论评》1992,38(3):271-278
龙泉群区域变质岩系的时代一直被归属于震旦纪—早古生代(闽北的相当层位被置于震旦系)。笔者首次获得该群的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376.5±82.1Ma(Sm-Nd)和988.6±40.2Ma、951.7±11.4Ma(Rb—Sr),由此确定龙泉群的时代为中元古晚期(1000—1400Ma),其主期区域变质年龄约为950±50Ma。龙泉群副变质的Nd模式年龄t_(DM)=1.8—2.0Ga,其主要蚀源区为早前寒武纪陆壳。变质基性火山岩的ε_(Nd)(t)=1.63±0.63,反映其岩浆源自壳下亏损地幔并经古老硅铝壳的污染。结合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分析,龙泉群系早元古代浙闽克拉通内地槽(裂陷糟)火山—沉积产物,属内硅铝壳造山带而非洋壳残块。  相似文献   
820.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应用马杏垣教授倡导的构造解析方法,对湘赣边区NNE 向走滑盆岭山链的构造发展过程及样式进行了研讨,论证了该地区前中生代EW 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与中新生代NNE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之间的立交桥式横跨叠加关系和构造背景,建立了华南陆壳俯冲 会聚走滑转换造山模型,提出了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构造的新概念,并对其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文中强调,发育在湘赣边区的NNE 向走滑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南段的主干成分,由NE30°同向走滑断裂(P) 和NW320°反向走滑断裂(R′) 交织而成的雁列菱形网结系统是该断裂在地表的基本构造样式。大多数陆壳俯冲型和会聚走滑型的花岗岩都具剪切重熔成因,雁列的半地堑盆地和新华夏式变质核杂岩体主要受走滑 伸展变形场所控制。指出自晚三叠世以来,该地区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重大构造转换和两个性质及发展趋向相反的走滑造山过程,即印支晚期的陆壳俯冲向陆内会聚走滑转换和侏罗纪时期的会聚走滑造山;早白垩世开始的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转换和白垩纪- 老第三纪的离散走滑造山。每次构造转换和构造变形对该地区的成岩成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