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6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1529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700篇
地球物理   959篇
地质学   3671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6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双剪试验的结果表明,岩石摩擦滑动过程中的AE b 值动态曲线可归纳为锯齿状和台柱状两类,分别对应于不规则粘滑和规则粘滑.滑动瞬间滑面上摩擦系数变化△μ的分布决定岩石的滑动方式,不均匀分布易发生不规则粘滑.均匀分布易引起规则粘滑;破裂和滑动是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两类AE 机制,两类AE 的能量分别与破裂面面积及△μ成正比.研究结果提示,平直光滑的地震断层可能显示出特征地震的发震特点.  相似文献   
282.
构造置换应分成形体置换和方位置换两类。形体置换是在一定尺度内新的透入性构造要素代替了旧的透入性构造要素,使后者不易识别或无法识别的置换作用;方位置换是在一定尺度内旧的透入性构造要素残存着,但其方位被改变,与新的透入性构造要素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置换作用。片层理是受到不明显的形体置换和强的方位置换的层理,它具有片理的方位,层理的形体,是与片理产状一致的那一部分层理。  相似文献   
283.
284.
罗平 《地震研究》1991,14(1):41-49
本文研究了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和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认为:1.震前中期、短期及临震各阶段异常均有显示;2.中期异常是趋势性上升的高值异常,它占全部异常的比例,与国内其它几次7级地震相比较略偏低;3.短期异常中有高值和低值异常,位于震中区及北西向腾冲-耿马地震带上的水氡观测点,以氡浓度降低的负异常为主要特征;4.震中周围300公里内未发现临震异常,它多出现在300—500公里范围内,特别集中在小江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285.
华北地区地震短临异常综合标志及预报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英  张清荣 《地震》1994,(1):23-30
本文对华北16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多兆短临异常进行了分析,归纳出短临异常的综合变化特征。依据短临异常的综合特征,提出在中期异常背景上孕震过程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两个定量化综合标志。研究了孕震后期在观测到较多数量短临异常情况下,能否发布5级以上地震预报意见的预报指标。作为本文结果的检验,计算了8次地震丧的综合标志和预报指标。本研究工作在短临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6.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相似文献   
287.
将翁文波(1984)信息预测过程的理论应用于地震的决策过程,用四个圆的交叉和重叠表示不同组合,共可分出13个区,从决策结论是有震的情况可区分出7种不同性质的决策结果,剩下6处种都是在无决策情况下。决策有震且正确的有4种性质,决策有震且错误的有3种性质,当前,有关地震预报的理论尚很不完善,决策有震的符合比率相当低,通过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有利于理解漏报、虚报、伪报、假正确等情况的产生原因,有利于改善地  相似文献   
288.
In the inner aureole of the Bufa del Diente alkali syenite (north-east Mexico), thin calcareous argillite bands horizontally embedded in impure marbles acted as contact-metamorphic aquifers for hypersaline brines of magmatic origin. Thick-bedded marbles were largely impervious. From 180 m up to the intrusion contact, argillites were completely decarbonated, resulting in melilite + wollastonite + phlogopite + perovskite-bearing parageneses. In marbles, this assemblage is confined to a narrow 7-12-m-wide infiltration zone adjacent to the contact. Up to this distance, calcite + wollastonite + diopside + alkali feldspar + titanite was stable, indicating that the fluid evolution in these marbles was internally buffered. Brine infiltration from the metaargillite aquifer into the marbles occurred perpendicular to the marble-metaargillite boundaries and was confined to a zone 4-6 cm wide above the boundaries. This is documented by the three reactions Cc + Di = Mel + CO2, (1) Cc + Kfs + Di + H2O = Phl + Wo + CO2, (2) Cc + Ttn = Prv + Wo + CO2, (3) Melilites (Ak32-45Gh13-32Sm32-40 to Ak52-72Gh0-1Sm28-48) occur as rims around diopsides and become continuously thicker towards the metaargillite beds. Fluid inclusion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infiltrating brine was hypersaline (NaCl + KClcq~ 65 wt%) and that the reactions took place at the water-rich side of the H2O-CO2-salts immiscibility field at about 600d? C (2, 3) and 660 to 680d? C (1) at P~ 1200 bar and Xco2~ 0.02.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brine infiltrated from the aquifer into the marble was very low and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boundary. The maximum width of brine infiltration was about 6 cm. This confirms that brine flow was largely parallel to the aquifer, not perpendicular to it. The CO2 produced by the decarbonation reactions probably escaped as an immiscible low-density H2O-CO2 fluid of Xco2≤ 0.5 into overlying marble via grain-edge flow. The metaargillite-marble boundary acted as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6 cm in thickness keeping back the brine in the aquifer and losing the in-situ produced low-density CO2-rich fluid.  相似文献   
289.
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案综合信度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晓青  高孟潭 《中国地震》1995,11(3):257-265
由于存在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正确合理地评价地震观测结果的可信度,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引入具有广泛应用途的层次分析法,并以华北北部为例,结合Delphi专家咨询结果,给出了反映各个预测方案结果的可信度及具有满意一致性的相对重要性权系数。其结果可作为综合各种预测方案,确定该地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0.
大陆造山带中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简称隆-滑构造)是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造形式。它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三部分组成。由于它与后造山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有着形貌相似的特点,因而很容易误将其归属为变质核杂岩构造。由于隆-滑构造有其特定的形成时间和独特的组合样式及构造特征,在造山带构造变形演化序列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构造的识别和确立对造山带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隆-滑构造形成后又受到造山期收缩作用的挤压改造,它的原始形象已不甚明确,但一般常可以在复背斜构造中首先发现前造山期隆-滑构造的存在。由于隆-滑构造的特殊性,它对于造山带的构造学、地层学、变质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的研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