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1751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1.
312.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313.
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板块东北缘存在四条主要的中元古代变质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江南变质带、沿江变质带、云台一张八岭变质带和连云港一泗阳变质带。它们分别为中元古代的古弧后盆地、火山岛弧、裂谷及弧前盆地,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系。苏(北)胶(南)变质造山带应解体,其中一部分属扬子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314.
Yoko  Adachi  Simon  Wallis 《Island Arc》2008,17(1):41-56
Abstract   The main mesoscopic features of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in the Hongusan region of the Ryoke Belt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single deformation phase, Dm . The associated stretching lineation is roughly east–west and has an associated top-to-the-west sense of shear. This information fills an important gap in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deformational history of the Ryoke metamorphic belt. Andalusite porphyroblasts are well-developed in the Hongusan area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link the deformational history with the metamorphism. However, the andalusite porphyroblasts show both intertectonic and post-tectonic microstructures. Some porphyroblasts have an intertectonic core and post-tectonic rim. Analysis of associated metamorphic minerals and bulk-rock chemistry suggests that the distinct types of microstructure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distinct formation reactions related to regional and contact metamorphism. The intertectonic microstructure shows the presence of a deformation pre-dating Dm , referred to as Dc . These two deformation stages are sufficient to account for all the main deformation features. The distribution of post-tectonic andalusite growth shows a very broad thermal effect around an intrusion in the area. This can help place constraints on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Ryoke metamorphic belt.  相似文献   
315.
Due to the geological complexities of ore body formation and limited borehole samp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robust weighted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machine (LS-SVM) regression model to solve the ore grade estimation for a seafloor hydrothermal sulphide deposit in Solwara 1, which consists of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complete samples without ore types and grade values. The standard LS-SVM classific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ore type for each in complete sample. Then, a 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 (WKN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nterpolate the missing values. Prior to modeling,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an appropriate splitting for the training and test data sets so as to eliminate the large discrepancies caused by randomdivision. Coupled simulated annealing (CSA) and grid search using 10-fold cross validation techniques a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uning parameters in the LS-SVM model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well-known techniques such as inverse distance weight (IDW), ordinary kriging (OK), and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is demonstr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ust weighted LS-SVM outperforms the othermethods, and has strong predictive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316.
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全面掌握新疆旅游资源的实查资料基础上,对全疆旅游资源做系统分类与定量评价,总结其类型、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新疆地理环境变迁和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新疆高品质旅游资源的成因。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与全国相比,主类、亚类齐全,基本类型占66.5%;八大类中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的种类较丰富;建筑与设施类景点最多,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次之;新疆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优良级占43.6%,整体为中间大两头小的谷仓型结构;高等级集中于凸峰、观光游憩湖区、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废城与聚落地、石窟、边境口岸、特色街巷、传统手工产品与制品、民间演艺等类;空间分布呈现为三带两环状和六点状集聚特征,这与新疆地貌格局和高品质景点的聚群作用有关;新疆自然旅游资源是整个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的产物;而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环境是人文类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17.
西大别浒湾高压变质带变沉积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大别山浒湾高压变质带是研究秦岭-大别山-苏鲁造山带演化的关键区域, 但是该地区榴辉岩相变质时间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浒湾变质带熊店附近的一个变沉积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 来确定该地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碎屑锆石的年龄, 并确定该变质带的演化历史.该样品的变质锆石具有弱分带或无分带、低Th/U比值、重稀土含量低且相对平坦以及无明显的Eu负异常等特征.反映这些变质锆石形成时有石榴石, 而缺乏长石, 其形成对应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条件.该样品中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为310±3Ma, 这一年龄代表了该地区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的时间, 因此浒湾地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时间为石炭纪.碎屑岩浆锆石得到了3组近谐和的U-Pb年龄, 其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分别为: 400±5Ma~419±5Ma、426±5Ma~449±5Ma以及496±5Ma~524±7Ma, 还有1个颗粒给出了580±7Ma的较老年龄.这些结果表明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可能大部分来自于华北板块南缘, 少量来自于扬子板块.   相似文献   
318.
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相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祺诚  隋建立 《地球科学》2009,34(3):387-391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含石榴石相橄榄岩, 带来了发生在上地幔的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和铝辉石→贫铝辉石+石榴石的重要信息, 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结构分层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的研究, 推导出发生相转变的P-T条件, 为建立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岩石分层结构提供了重要约束.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向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发生在55~70km, 随着深度增加,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从富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70~120km) 转变为贫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120~150km).   相似文献   
319.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相似文献   
320.
朱良峰  李建  潘信  吴信才 《岩土力学》2006,27(Z1):711-714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可用于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的定量分析。将范数灰色理论引入到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分析之中,确定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系数的因素权重,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重庆市綦江县土台镇滑坡为例,进行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的范数灰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滑动面岩土体强度参数是影响土台镇滑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地震作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该滑体稳定性的影响要稍弱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