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4篇
  免费   2299篇
  国内免费   2314篇
测绘学   890篇
大气科学   1168篇
地球物理   3304篇
地质学   5874篇
海洋学   925篇
天文学   488篇
综合类   848篇
自然地理   75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31.
鲜水河断裂带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大地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3,15(2):139-147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鲜水河断裂带测区沿7条测线,测量了岩体三维残余应力,绘成区域残余应力等值线图、主应力线图及其应变能密度等值线图,探讨了其对带内大地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2.
山西地区的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20年山西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了山西地壳应力场存在着有别于华北应力场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这种小区域应力场在中部断陷盆地都是以北西—北北西向的水平拉张作用为主,而在东、西两侧隆起区则是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的结论.但如果把上述断层面解中的所有P轴、T轴再分别投影到吴尔夫网上,得到是一个一致性很好的断层面解,由此推断山西地区的平均应力场的主要特征与华北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相同,而山西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征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933.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934.
本文首次提出将剖面归一化总梯度方法推广到平面加以应用,得到平面归一化总梯度方法,并根据剖面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公式相应地推导了平面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公式,将其应用到内蒙陆西凹陷探测油气田,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35.
Regional studies of Sq variations measured at five permanent observatories in Argentina 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upper and mid-mantle, reaching a depth of approximately 800 km. After separating the total field into its part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origin, the in duced field was modeled, applying two-dimensional techniques. Additionally, induction arrows and an equivalent apparent resistivity curve were calculated A north-south heterogeneity was detected, showing an increase of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hallower layers north of the profil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high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area.Also at CONICET (Consej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y Técnicas).  相似文献   
936.
Separation of electrostatic charge during the transport of particles by wind adds a force to the gravitational and fluid forces that determine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moving by saltation. Evaluating this electrostatic force requires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very near the saltation surface, and charge-to-mass ratios for the moving particles. Field mill readings 4 cm above the surface in a moderate blizzard showed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s high as +30 kV m-1. Another experiment gave charge-to-mass ratios of individual saltation particles in low-level drifting that ranged between +72 C kg-1 and -208 C kg-1. From these measurements, we estimated electrostatic forces as large as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on some saltating particles. Including forces of this magnitude in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significantly alters predicted saltation trajectories from those for uncharged particles. Predictions appear reasonable that for some saltating particles, the electrostatic force prevents new surface impacts. These results should help improve models of energy transfer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during blizzards and sandstorms.  相似文献   
937.
傅虹  王世芹 《地震》1999,19(2):204-208
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对滇西南重点监视区做了短临预报,但这期间未发生所预期的地震。而滇西南地区6级地震的背景和省内的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为此,认为前兆异常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结果。异常与地震是相互伴生的兄弟关系,不是父子间因果关系,是造成地震虚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8.
变质作用矿床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申保 《地学前缘》1999,6(2):231-232
近代矿床学研究已初步摆脱经典和相对立的内生及外生作用矿床的研究范围,走向一个以整体地质环境为背景,以各种地质作用相互联系为基础的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从矿床的源区和源岩出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特别是与挥发组分的参与相结合,追溯其矿床的形成过程。变质作用矿床是一类中间型的矿床,属于近源迁移型。在原有地壳中含矿建造和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它的后期混合岩作用过程,并通过变质作用传导体制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流体的参与,形成一系列由前变质矿床直至混合岩化期后矿床。文中对影响变质作用矿床的控制因素及其地位作了扼要的叙述,进行了变质作用分类的探讨,并从其传导体制中出现的热流及其形成环境上,与岩浆型花岗岩期后热液型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939.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940.
在介绍由高程异常确定大地水准面有关理论的同时,提出了用地形质量计算重力异常垂直梯度的方法,结合高程异常资料,可以使山区大地水准面得到精化。将本方法应用于珠穆朗玛峰,获得其大地水准面高为- 30.36 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