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128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57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陈田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41-1353
510矿床为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田具典型代表的矿床之一,该矿床地质特征代表了若尔盖铀矿田的总体特征。本文在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在最新勘查进展和成果认识,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特征的进一步总结与研究,初步认为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与区内铀成矿关系密切,总结出了“灰岩与硅质岩组合建造—断裂构造—岩性界面—热液活动”多要素组合控矿的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利用区内成矿要素与已知矿体的分布特征,构建了区内深部矿体的三维数字可视模型,结合区内铀矿化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预测了深部找矿空间7处,提出了深部及外围资源扩大的方向,为区内下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2.
王基元 《地质与勘探》2021,57(2):254-268
金厂河金铜多金属矿集区是滇西保山-镇康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调查与典型矿床对比,系统总结了矿集区内成矿关键控矿因素及矿床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矿集区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研究表明,矿集区成矿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明显,分为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热液-矽卡岩复合型三种矿床类型。地物化综合找矿信息是寻找矿集区金铜多金属矿的有效标志,依据不同矿床类型的最佳找矿方法组合建立了在成因与空间上有一定联系的"金厂河"式、"打厂凹-核桃坪"式、"黑牛凹"式、"黑岩凹"式、"黄家地"式、"山乡"式六种找矿模式,并优选打厂凹-核桃坪、陡崖矿区深部作为寻找"金厂河"式矿床的有利靶区。目前已在打厂凹矿区深部新发现"金厂河"式隐伏矿床,这对该区下步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3.
丁坤 《地质与勘探》2021,57(5):969-980
龙头沟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及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测试方法对成矿期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Co含量为(0.33~183.93)×10~(-6),Co/Ni比值介于0.035~1.9之间,且Co/Ni比值多小于1,表明黄铁矿可能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多具有沉积成因和沉积改造成因微量元素特征,黄铁矿中Au的富集可能与中低温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第Ⅰ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0.1‰~3.74‰,均值为1.71‰,显示出幔源硫特征;而第Ⅱ阶段的δ~(34)S=-13.99‰~13.35‰,均值为2.17‰,介于0±3‰之间,显示该阶段可能是幔源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第Ⅲ阶段δ~(34)S=7.44‰~14.72‰,低于围岩(δ~(34)S=18.14‰~20.54‰),显示该阶段可能有地层硫参与,是上升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可能由幔源和赋矿围岩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874.
陈喜峰 《地质与勘探》2021,57(6):1203-1215
非洲是全球铝土矿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以产有多个世界级铝土矿矿床而著称。为分析该地区铝土矿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本文在总结非洲铝土矿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铝土矿资源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成矿条件、成矿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演化过程,划分了成矿区带。研究表明:①非洲铝土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非地区,具有储量巨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②矿床类型为红土型,是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母岩、古气候、古地形地貌等多种成矿条件耦合下,铝硅酸盐岩及富铝变质岩发生深度红土化作用的产物;③成矿母岩以中新生代基性侵入岩、火山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古生代变质岩为主;④赋铝土矿红土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⑤成矿构造单元以西非克拉通为主;⑥主要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新生代。根据铝土矿的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将非洲铝土矿划分为西非铝土矿成矿省和东南非铝土矿成矿省2个成矿省及6个一级成矿带,这些成矿省、成矿带是非洲重要的铝土矿矿产地和找矿远景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75.
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876.
斑岩型矿床多形成于汇聚型板块边界。由于其较浅的就位深度,大部分古老的斑岩型矿床很容易受到后期的剥蚀而消失殆尽。研究斑岩型矿床成矿后的埋藏和去顶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矿床的保存条件和区域找矿前景至关重要。新疆西准噶尔西部的苏云河斑岩型钼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是一处保存良好的斑岩型矿床,为我们研究前中生代斑岩成矿系统的保存条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本文首次针对该矿床开展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锆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分析,结合热历史反演模拟以及前人的年代学数据显示,苏云河斑岩钼矿的蚀变过程至少持续了55Myr。在早二叠世到中三叠世,矿区接受5.2~8.1km厚的沉积物覆盖。中三叠世至早白垩世(240~120Ma),矿床经历了快速剥露作用,剥露速率为49.0~56.7m/Myr,去顶量为7.4~9.2km。早白垩世(120Ma)至今为缓慢剥露阶段,剥露速率为6.7~21.7m/Myr,去顶量为0.8~2.6km。中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并不是特定构造事件(比如:南部羌塘和昆仑-柴达木碰撞或者羌塘和拉萨碰撞)远程效应的产物,而与区域内走滑断层的活化密切相关。而矿床早期沉积的巨厚盖层以及早白垩世以来干旱气候和缓慢剥露,为石炭-二叠纪斑岩型钼矿得以保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77.
多个造山带和盆地矿田地质调研发现,热力作用和热力构造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岩浆-热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一定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热力(含部分应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类型。在矿田、矿田地质和矿田构造的概念及类型划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的类型划分方案。按成矿期构造形成的主控作用方式,将矿田构造划分为:应力、热力、重力和复合转化4种构造类型。按照矿田岩浆活动-热力作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影响深度、构造环境和成矿类型,将矿田岩浆-热力构造分为五大类24个亚类:1近地表热水喷流沉积-地热异常群集型;2热液型;3岩浆侵入-斑岩-矽卡岩-韧性剪切流变-热穹窿型;4岩浆通道-小岩体矿床-壳幔混合成矿型;5地幔热柱型。这些不同深度的岩浆-热力构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壳幔岩浆-热力构造作用下,经常形成重要矿床类型组合和超大型矿床。对盐丘、岩浆热穹窿、地热异常、壳幔热柱等几种特殊类型的岩浆-热力构造进行了简要的特征分析。以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实例,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以矿田建造和构造-岩相填图为基础,剖析矿区岩浆-热力构造特征,归纳其岩浆-热力构造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断控热液型,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矿床,并且显示出印支期岩浆侵入体、斑岩、矽卡岩带、多组断裂破碎带和热液蚀变带的发育与找矿富集中心紧密套合,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EW向和NWW向断裂控矿显著,矿田中深部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78.
肥城陆房地区是一个重要萤石矿分布区,目前评价的2个萤石矿,分别位于九山和赵家庄矿区,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受NE,NNE向构造控制,均为岩浆热液充填型。从这2个萤石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国内已有萤石矿资料,分析肥城陆房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总结其成矿规律,并指出今后该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79.
[研究目的]磷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全面描述了中国磷矿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加强了对全国磷矿矿情的掌握.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系统总结了中国磷矿时空分布特征,圈定了磷矿找矿远景区和磷矿重点勘查区,对未来磷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  相似文献   
880.
新疆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重要矿产整装勘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祁漫塔格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是新疆十大重要找矿远景区之一。通过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有望在该区快速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笔者首先简要阐述了本区地质矿产特征、以往工作程度和已取得的重要找矿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矿产资源整装勘查部署的初步方案和预期取得的找矿成果,并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矿业权管理以及经费来源、队伍组织等多方面探讨了实现整装勘查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