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0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752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5345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地理   54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针对采用球服务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同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利用一维线性浅水模式从一个比较普遍的角度对地转适应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特点进行分析。中首先考虑了两类不同的初始不平衡流的适应问题。一个是Gill所采用的质量不平衡模型,即初始场是静止的,只有水面扰动;另一个是Rossby中所考虑的动量不平衡模型,其初始不平衡流中只有风场的扰动,对这两个模型的适应过程而言,一个显的 特点就是能量转换率始终不会大于1/2或小于0,即适应过程中有位(动)能的释放和向动(位)能的转换,但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只有其中的一半可以保留在最后的平衡场中。另外,本对任意初始不平衡流适应过程中的能量学特征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偏差场(相对于一定基本态)的动能和位能而言,上述能量转换关系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73.
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东天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富集区之一,通过初步研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金属矿床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对每个成矿亚系列形成的构造环境和主要地质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进而探讨了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导致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74.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75.
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系统观和历史观的结合,是现代矿床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的几个要点,即(1)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我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3)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矿化网络是在一个成矿系统中形成的诸类矿床和相关异常的时空分布和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表达。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3)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3)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4)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5)各类矿床被改造的情况。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76.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秦岭金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 :八卦庙矿区发育有条带状的热水沉积岩 ,金矿床类型属于热水沉积韧性剪切带改造型 ,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马鞍桥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 ,含矿岩系为早古生代的深水斜坡浊积岩相 ,矿区的“浅色岩相”系变质成因 ;煎茶岭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而非超基性岩浆热液型金矿。以上研究为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类型  相似文献   
77.
得尔布干成矿带中段八大关——新峰山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尔布干成矿带中段八大关—新峰山地区断裂构造发育 ,北东向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与成矿有关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的中性—中酸性侵入岩及次火山岩。赋矿层位主要有上库力组、塔木兰沟组及谢尔塔拉组。在分析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79.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 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the 32 typic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studies on the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gas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 is the basic unit controlling petroleum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Generating intensity, generating amount, accumulating efficiency and migration dist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Through analysis on results of resources evaluation, discovered reserves and residual reserves, potential areas in middle-scaled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Ordos, Sichuan, Tarim and Qaidam basins are found out to be the main basins developing and enriching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80.
本文根据北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分布特征,对北山地区初步划分出几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建议作为今后进行区域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