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7篇 |
免费 | 834篇 |
国内免费 | 17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篇 |
大气科学 | 366篇 |
地球物理 | 363篇 |
地质学 | 4515篇 |
海洋学 | 133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222篇 |
自然地理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63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320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GIS描述的现实世界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传统GIS却只能以静态的方式表现[1],随着GIS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需要GIS来管理空间信息的动态变化。为更有效地定义和描述空间变化,并实现其动态模拟,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空间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建模,对传统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扩展,引入动态图形对象模型、时空事件模型、事件处理引擎等概念,基于SuperMap GIS组件平台进行模型验证;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高效时空索引和动态缓存机制来提高空间变化过程动态可视化的效率。本研究针对通用的空间过程进行底层建模,实现事件驱动的空间过程模拟机制。这不仅简化了上层应用开发的工作量,而且优化了基础模型层的结构,同时引入了事件驱动引擎、事件索引、动态地图缓存等机制,较好地提升空间过程模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兰坪—思茅盆地红层铜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兰坪—思茅地洼盆地中新生代红层铜矿可分为三个成因类型:沉积型,沉积-改造型和改造型。它们呈“层—梯”式产出。在成因上与热卤水活动有关。在分布上受澜沧江断裂和中轴断裂控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成矿热动力与成矿期区域性幔热异常和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期,即地洼初动期的沉积—成岩矿化期(T_3-E_1)和地洼激烈期的改造成矿期(E_2)。其中,改造成矿是本区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73.
本文简述了沙柳河南区有色金属矿床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的来源与性质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接触交代改造叠加型,进而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4.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 3/4级地震、常德北太阳山7级地震、澧县6级地震、大庸6级地震和澧县—安乡6 1/2级地震组成,相应的地震地质背景是江汉—洞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剩余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若考虑地震-构造相关分布为“Z”字型,则该地震事件的主控构造——太阳山断裂带东断裂具左旋走滑的力学机制。根据区域地震—构造相关发展过程,常德大震事件可视为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的前震序列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5.
76.
Y. Muraki Y. Matsubara S. Masuda S. Sakakibara T. Sako K. Watanabe R. Bütikofer E.O. Flückiger A. Chilingarian G. Hovsepyan F. Kakimoto T. Terasawa Y. Tsunesada H. Tokuno A. Velarde P. Evenson J. Poirier T. Sakai 《Astroparticle Physics》2008,29(4):229-242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large solar flare of April 15, 2001, the Chacaltaya neutron monitor observed a 3.6σ enhancement of the counting rate between 13:51 and 14:15 UT. Since the enhancement was observed beginning 11 min before the GLE, solar neutrons must be involved in this enhancement. The integral energy spectrum of solar neutrons can be expressed by a simple power law in energy with the index γ=-3.0±1.0. On the other hand, an integral energy spectrum of solar protons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energy range between 650 MeV and 12 GeV. The spectrum can also be expressed by a power law with the power index γ=-2.75±0.15. The flux of solar protons observed at Chacaltaya (at 12 GeV) was already one order less than the flux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It may be the first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the energy spectra of both high-energy protons and neutrons. Comparing the Yohkoh soft X-ray telescope images with the observed particle time profiles, an interesting picture of the particl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educed. 相似文献
77.
华北克拉通中部中条山区涑水杂岩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地体之一。为了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性质及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选择涑水杂岩中TTG质岩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这套TTG质岩石富Na、高Al、Sr,低Y、Cr、Ni含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富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套TTG质片麻岩形成于2553~2561Ma,属新太古代晚期产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为正值,两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2.7~2.8Ga。结合涑水杂岩中TTG质片麻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这套TTG片麻岩可能主要来自2.7~2.8Ga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在新太古代晚期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物质加入。考虑同期发育大量花岗质岩石的事实,说明新太古代晚期在华北克拉通中部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俯冲作用,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已经基本成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提出中条山区~2.5Ga岩浆事件代表一期重要的陆壳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78.
79.
新疆小热泉子铜(锌)矿床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热泉子矿床是我国最近发现的一个中型富铜(锌)矿床,其矿床成因为众多的矿床学家所关注.本文对该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矿物的S、O、H、Si及稀有(惰性)气体He、Ar同位素特征作了较祥细的论述,同时用K-Ar法对硫化物的年龄测定进行了初步尝试.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1.5‰~+11.1‰,平均为6.15‰(46);3He/4He(初始)值为5×10-8~2.17×10-6,平均为0.64×10-6(6),40Ar/36Ar值为305.27~439.81,平均为353.57(6);容矿岩中石英的δ18O值为+7.5‰~+11.7‰,平均为9.23‰(8),δ30Si值为0~-0.8‰,平均为-0.3‰(8);δD值为-66‰~-121‰,平均为-97‰(3).硫化物的K-Ar法年龄主要为339.1Ma、230.2Ma及98.4Ma,这些数据均显示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的特征,矿床的形成具同生及多次成矿作用的特点.上述资料为该矿床的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信息. 相似文献
80.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