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在欧亚大陆形成过程中,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洋壳曾长期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消减,致使板块北部不断抬升,(竹蜓)带也呈现有规律地缺失。(竹蜓)带缺失揭示:①华北板块自中石炭世晚期开始抬升,至晚石炭世晚期变华北地势由北、东部低,南、西高(C_2)为北、东部高、南部低;②随着板块北部的不断抬升,海浸中心不断向南迁移,煤层和海相层也由北而南层位逐渐变新;③郯庐断裂以西几乎全部缺失中石炭世早期和中石炭世晚期早时(竹蜓)带,因此,石炭纪华北海浸是中石炭世晚期中时向山西及华北腹地推进的;④(竹蜓)带缺失的相对上升区一般为浅滩相,这是由于华北石炭纪的构造振荡运动振幅小,频率大,而仅表现为海陆环境的频繁交替,并未能脱离沉积盆地环境,故一般不存在沉积间断;⑤石炭纪郯庐断裂活动对这一时期的沉积起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了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地震应变能释放自198年以后出现较明显的加速过程;b值、地震活动度S值、最大震级缺震曲线均出现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993.
山东焦家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物理化学条件、金迁移沉淀及成矿机理。文中认为金主要以氯或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流体为Ca~(2+)—HCO_3~-型,成矿温度为340~200℃,弱酸性较还原.成矿具长期演化、多次叠加富集的特点,韧性变形和脆性断裂作用是两次重要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淮北地区是皖北重要的铁铜成矿区,为系统总结该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基于近年来在该地区取得的找矿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成岩、成矿年代学特征,认为该区有3个成矿系列: 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金成矿系列、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石膏成矿系列和与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轻稀土成矿系列。分别论述了该区4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该区为两阶段成矿,成矿空间受深断裂、弧形构造和岩浆岩带的共同控制。最终建立了该区早白垩世早期“前常式”、“杨桥孜式”和“王场式”铁多金属矿床和早白垩世晚期“旗杆楼式”铁-轻稀土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5.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地,现已查明各类矿床(点)121个。通过研究发现,该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现有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深部都有隐伏岩体赋存。通过对熊耳山地区重磁场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熊耳山地区隐伏岩体侵入模型。熊耳山西段主要是寨凹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10 km2,分3个阶梯深度:0~0.8 km、0.8~2 km、2~4 km;熊耳山中段铁炉坪-花山隐伏岩体位于寨凹隐伏岩体和花山岩体之间,赋存面积约184 km2,深度3~5 km;熊耳山东段旧县-花山隐伏岩体,赋存面积约338 km2,北部深度0~1.5km,向南逐步加深至1.5~3 km。根据区域矿产分布分带特征,结合隐伏岩体侵入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在熊耳山西段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钼钨铜矿和大型金矿的潜力;中段隐伏岩体深度较大,以寻找中低温矿产为主;东段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深部仍有寻找斑岩型钼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6.
自然金系列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宽 《江苏地质》1997,21(2):86-89
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对几种不同成因类型金矿中自然金进行金、银的测定,计算每粒自然金的金银比值,绘制这些自然金的金银比值连续系列曲线,客观地探讨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条件,为金矿的地质研究和找矿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和遗传算法分别建立了本区地下水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量、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 ,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主要受控于岩溶水的人工开采 ,而降雨量对其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998.
新疆北部及邻区的地壳发展演化历史十分复杂,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30亿年的长期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该区地壳演化历史的研究,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着重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贵重、有色金属矿产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贵重、有色金属矿产的主攻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对可供地浸法开采的512铀矿床镭-氡放射性平衡规律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在对该矿床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于泥浆压力的存在,使镭-氡放射性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地降低了伽玛测井的伽玛照射量率,使按伽玛测并确定的储量计算参数不准确。为此,作者对这一平衡破坏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储量计算参数的镭一氡平衡破坏修正值,既消除了伽玛测井的影响因素,又增加了20%的远景储量。建议在今后对该矿床进一步工作时,对该平衡破坏规律采用岩芯取样为主,同时辅以适量的专门物探参数观测孔进行验证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对山东半岛地热场特征、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温泉分布关系的研究以及地热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温泉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温泉的形成机理为深循环-地热增温,即大气降水或第四系潜水沿断裂带深循环,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吸收地球内热增温形成热水,再沿断裂破碎带上涌至地表而形成温泉。温泉水温取决于地下水循环深度,按笔者提出的经验公式推算,山东半岛14处温泉水的最小循环深度界于1503~3084m间。温泉水循环深度大致指示控泉断裂构造发育的最小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