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6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属火山岛弧环境,受隐伏斑岩、矽卡岩和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找矿信息的提取,提出3个找矿靶区和4个找矿预测区,新发现3个铜金矿(化)体,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矿床规模达到大型,预测金资源量大于50t,铜资源量大于6万t。  相似文献   
102.
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Cu-Pb-Zn-Au、W-Sn-Bi-Mo和Fe-Mn-S多金属成矿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因组合、形成构造环境及其随地质历史演化的特点,将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归纳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古生代海相沉积-叠生改造型铜铅锌铁锰矿床、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等7个矿床成矿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初步认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华夏陆块西北缘古岛弧褶皱区;新元古代受变质铁锰矿床与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有关,并经受了后期区域变质、热变质作用的改造,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古生代层控型铜铅锌铁锰矿床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部位;加里东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奥陶纪末—志留纪陆内造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印支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与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后碰撞伸展阶段,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隆起区边缘;燕山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岩石圈伸展引起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海西—印支期拗陷区或中生代盆地边缘;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有关,主要发育于钦-杭结合带两侧古陆边缘。  相似文献   
103.
透岩浆流体作用与矿田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4.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带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带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 Ma和221 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 Ma).  相似文献   
105.
豫西熊耳山寨凹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寨凹钼矿床位于河南熊耳山地区,是新近发现的穿插于太古宙太华岩群深变质岩中的辉钼矿石英脉型钼矿床.为了获得该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从10件采自辉钼矿石英脉的样品中挑选出辉钼矿单矿物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10件辉钼矿样品22次测定结果的年龄最小值为(1 680±24)Ma,最大值为(1 831±29)Ma.其中10件辉钼矿粗粒(自然粒度)状态下13次测定结果的等时线年龄为(1 686±67)Ma,MSWD=16;4件研磨后粉末状辉钼矿9次测定结果的等时线年龄为(1 804±12)Ma,MSWD=1.09.两条等时线的仞始<'187>Os值在误差范围内接近于0,表明<'187>Os全部由Re衰变而来.上述结果表明,寨凹钼矿床形成于17~18亿年的中元古代早期,是目前中国已知最老的钼矿床,为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环境中构造-岩浆热事件所伴随的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与熊耳群火山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辉钼矿的Re含量为4.832×10<'-6>~0.665×10<'6>,平均3.045×10<'-6>,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围岩地层.东秦岭地区从元古宙到印支期、燕山期的铜矿化构成该区的钼成矿谱系,寨凹钼矿床可能是该谱系中最早的端员.  相似文献   
106.
恰功铁矿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矿山,矿体的形态、大小、位置、产状、边界等几何特征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小渡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恰功铁矿磁异常资料进行了位场信号分离,然后应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反演了异常与其场源深度的对应定量关系,最后把位场分离后的异常场源深度叠加起来,就可以对矿山深部找矿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7.
东秦岭八里坡钼矿床地球化学 特征与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海潮 《地质与勘探》2009,45(4):367-373
东秦岭地区八里坡钼矿床是近年在金堆城钼矿床外围找矿中新发现的,野外地质观察显示岩体与矿体北东倾伏,有向南西深部延伸的趋势,而且最厚矿体出现在西南边界(ZK2101);地球化学研究证明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富钠特征,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类,具有成钼多金属矿的潜力;石英包裹体测温与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了八里坡钼矿床具有中高温、高盐度热液成矿特征,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而且平均温度与平均盐度向南西有增大的趋势,值得加强矿区西南深部矿体的探测.  相似文献   
108.
王光洪 《地质与勘探》2009,45(4):450-455
为了扩大资源储量,降低找矿风险,文章运用大地电磁法、地电化学法与吸附相态汞方法组合在高原寒冷地区开展物化信息进行金矿预测研究.通过已知区可行性研究验证方法组合的找矿成效,总结适合高原寒冷景观条件下的物化探找矿模式,即金矿通常位于Au地电化学异常正投影下方、电阻率高低突变带偏低阻体一侧,配套土壤吸附相态汞异常寻找破碎带型金矿较有效.依据上述找矿模式,在忠曲矿区开展金矿预测工作,在矿区西部发现找矿有利地段3处,东部发现找矿可疑地段1处.  相似文献   
109.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背景条件,是西藏最具潜力和规模巨大的贵金属成矿带.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和对成矿规律认识不清,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开发的岩金矿产地.通过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砂金、岩金矿(化)点,地球化学异常和重砂异常的分布并进行控矿因子分析,建立了该带两种岩金遥感找矿模式,通过验证发现该区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岩金矿产地,并认为蚀变岩型金矿和穆龙套型金矿是该带最重要的两种矿床类型,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0.
三明地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与闽西南坳陷带接合部,萤石矿资源丰富,其成矿受常口一瀚仙一余朋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总结该断裂构造带地质条件.阐述已知萤石矿点基本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成矿预测,提出了清流余朋等五个成矿重点区.宜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