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42篇 |
免费 | 8118篇 |
国内免费 | 114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86篇 |
大气科学 | 5101篇 |
地球物理 | 9583篇 |
地质学 | 30703篇 |
海洋学 | 5151篇 |
天文学 | 2171篇 |
综合类 | 3393篇 |
自然地理 | 73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709篇 |
2022年 | 1371篇 |
2021年 | 1557篇 |
2020年 | 1657篇 |
2019年 | 1888篇 |
2018年 | 1513篇 |
2017年 | 1721篇 |
2016年 | 1946篇 |
2015年 | 2091篇 |
2014年 | 2581篇 |
2013年 | 2482篇 |
2012年 | 2848篇 |
2011年 | 3037篇 |
2010年 | 2603篇 |
2009年 | 3096篇 |
2008年 | 3063篇 |
2007年 | 3394篇 |
2006年 | 3310篇 |
2005年 | 2880篇 |
2004年 | 2690篇 |
2003年 | 2593篇 |
2002年 | 2322篇 |
2001年 | 2051篇 |
2000年 | 1898篇 |
1999年 | 1759篇 |
1998年 | 1521篇 |
1997年 | 1404篇 |
1996年 | 1261篇 |
1995年 | 1056篇 |
1994年 | 1105篇 |
1993年 | 937篇 |
1992年 | 741篇 |
1991年 | 525篇 |
1990年 | 469篇 |
1989年 | 378篇 |
1988年 | 285篇 |
1987年 | 193篇 |
1986年 | 124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35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江苏暴雨概率预报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来12~36 h、36~60 h和60~84 h的暴雨预报为目标,利用2011年—2013年夏季6—8月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分析了江苏夏季暴雨的可能预报因子。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和代表性分析后,优选了22个对不同强度降水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暴雨预报因子。以这些因子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江苏省暴雨概率预报方法。其预报产品已在江苏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上投入业务使用。该方法在2011—2013年7月,针对提前12 h预报的历史回报试验中,TS技巧评分平均为13.6,明显高于EC细网格24 h降水预报产品(平均TS评分仅为4.5)。在2014年梅汛期的6月25—26日、7月1—2日和7月4—5日三次区域性暴雨个例的预报试验中,提前60、36、12 h的预报效果均较好,其平均TS评分(44.6)也明显高于欧洲细网格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20.4)。 相似文献
997.
下击暴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击暴流是危害飞行安全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特别是尺度为1—4km的微下击暴流。为了了解下击暴流的发展过程,以及大气环境条件和云-降水微物理结构对下击暴流发生演变的影响,利用我们设计发展的非静力全弹性中尺度-γ模式,以一次发生了下击暴流的大气的温、湿、风实测资料为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给出了下击暴流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得出一些大气环境条件及水凝物粒子微结构对下击暴流发展的影响机理,有助于台站预报员掌握这种天气现象的出现和演变。 相似文献
998.
南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南华北盆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后认为其经历了12个演化阶段:变质结晶基底的形成(Ar-Pt1)、拗拉槽-裂谷盆地阶段(长城纪Ch)、克拉通—裂谷盆地阶段(蓟县纪Jx-新元古代青白口纪Qb)、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O2)、整体隆升-弧后盆地阶段(O3-D2)、克拉通-(弧后)前陆盆地阶段(D3-T1)、印支运动阶段(T2-T3)、类前陆盆地阶段(T3-J2)、压扭背景下的挤压冲断-走滑拉分盆地阶段(J3-K11)、冲断抬升剥蚀阶段(K21-K2)、裂陷盆地阶段(E)及坳陷盆地阶段(N-Q)。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经历了沉积→埋深→抬升剥蚀改造→再埋深的过程,在再次埋深过程中具备二次生烃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9.
CAI Xiyua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2,86(3):779-787
The Cenozoic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show a clear temporal and spatial zonation and episodic tectonic evolution, which control their episod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zonal accumul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hydrocarbon migration system and dynamic evolution in the rift basins,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m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system tracts with different sequence orders was further studied. And we summarized stacking patterns and horizontal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s, such as lithological, tectonic-lithological,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al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observed from depression center to basin margin.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various scales of pools exhibit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rderliness in different pool-forming units, i.e., depositional systems, plays and depressions.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scales of poo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evolution and depositional filling in the rift basins. The result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n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It will promote the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typ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lead to the active shifts of exploration targets in different zones, and thus support the stable progress of fine exploration in mature explor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000.
1997年9月23日~10月8日,在甘肃省安西—敦煌地区用Y11B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和GPS导航定位进行了地下水勘查试生产工作。用均匀大地模型,结合已知的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了淡水区、过渡类型水区、咸水区和苦水区及泉水湖。所推断的水质和土壤含盐量与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和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都吻合得很好,且细节更为清楚。对差异较大的地方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