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3篇 |
免费 | 721篇 |
国内免费 | 9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6篇 |
大气科学 | 701篇 |
地球物理 | 1123篇 |
地质学 | 1663篇 |
海洋学 | 93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209篇 |
自然地理 | 5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217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312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o begin explor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at couple vegetation to cloud formation processes, we derive the lifting condensation
level (LCL) to estimate cumulus cloud base height. Using a fully coupled land–ocean–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HadCM3LC),
we investigate Amazonian forest feedbacks on cloud formation over three geological periods; modern-day (a.d. 1970–1990),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21 kya), and under a future climate scenario (IS92a; a.d. 2070–2090).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both past 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LCL is higher relative to modern-day.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800 m increase in LCL during the LGM is related primarily to the drier atmosphere promoted by lower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contrast, the predicted 1,000 m increase in LCL in the future scenario is the result
of a large increase i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reduced vegetation cover. 相似文献
12.
温差对泉州四至井水氡测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变化是影响水氡观测值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1986-2009年泉州台四至井观测数据资料的分析,说明:调整观测室室内温度使其超过采集水样的原始温度,在运输水样过程中对水样采取保温措施,减小取样水温和鼓泡后水温的温差,能够得到更真实、准确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13.
剖析"太阳-气候-水资源"体系作用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探究太阳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对研究区域水文过程显著影响分别发生在11 a和2~7 a周期上;太阳黑子运动能量以ENSO为"媒介"作用于流域降水和河川径流,但对地下水位波动影响不明显;太阳黑子活动在不同时频域对研究区域水文过程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太阳黑子的"直接"影响可能通过调制ENSO外的气候模态来实现,其"间接"作用则通过"ENSO-西太平洋副高-东亚环流-水汽运动"系统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NASA的海冰密集度资料(时间为1978年10月~2002年9月,分辨率为1.0×0.25),计算并分析了1978~2002年的北极海冰面积、范围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洞穴沉积铀含量及其同位素初始234U/238U[(234U/238U)0]变化均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文章分别对石笋中U含量和(234U/238U)0的气候意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认为洞穴沉积U含量和(234U/238U)0可能指示土壤湿度和有效降水变化。然而,不管是对洞穴沉积的U含量还是(234U/238U)0,其气候环境意义解读还存在两种观点。但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了洞穴沉积的U含量和(234U/238U)0是研究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替代指标。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土壤环境和过程,还应关注U来源的相对贡献变化和其他微量元素与U元素的关系。这一指标可能在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地表生物量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口本琵琶湖表面定振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周期约为69.5min,另外,利用实测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进行分析,得到了主要周期约为68min,两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9.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20.
苹果树叶片全氮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Field-Spec Pro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了不同苹果品种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全氮含量,采用相关性及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拟合分析技术,对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叶片全氮含量的定量监测模型,以期为遥感技术在苹果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在715nm处具有最大负相关系数(r=?0.817),并且基于此波长所构建的对数关系估算模型明显优于线性模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值在723nm处具有最大正相关系数(r=0.87),并且基于此波长所构建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接近;对于所选取的3类高光谱特征变量,全氮含量除了与黄边位置及由红边位置和黄边面积所构建的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相关性较弱外,与其余变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些变量对苹果叶片全氮含量进行估算具有可行性。对所建立的各类方程进行检验,最终筛选确定在723nm处的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值所构建的指数模型作为苹果叶片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