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2篇 |
免费 | 409篇 |
国内免费 | 12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1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158篇 |
地质学 | 3144篇 |
海洋学 | 258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170篇 |
自然地理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77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兴水口顾渚山风景区的紫笋茶,是闻名国内外的优质名茶。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紫笋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相关性。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首先造就了一个避风向阳、雨量充沛的小气候环境;特定的泥盆系与花岗岩类浸入岩的地层背景所形成的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一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形成了对茶树生长有利的酸性土壤。特定的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又提供了充足的水份,还补充了茶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对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最终提出了长兴县茶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广西那坡县果提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石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该金矿床系断裂构造控矿、金矿质来源于矿区深部中酸性岩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矿床的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矿田赋存部位、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多重岩片控矿理论,构造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对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识。最后指出秦巴地区进一步寻找大型矿床的地区。 相似文献
64.
65.
通过编制区域性1:300万“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和1:50万“柴达木北缘板块构造地质图”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学者对这两份图件的审查意见及建议,重点讨论有关区域性板块构造图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供区域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6.
近几年来 ,在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北岸 ,已发现多处建筑物开裂损坏的现象 ,随着建筑向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地段的发展 ,建筑物损坏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对该区地层的分布特点及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述 ,以期引起建筑和工程设计部门对该区不良地质现象的重视 ,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证明了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中著名的Blasius方程的一个新性质,它在二维平板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建立它的积分形式,并给出方程中的临界值βc的分析估计。 相似文献
68.
Shallow Radar (SHARAD) on board NASA’s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has successfully detected tens of reflectors in the subsurface of the north polar layered deposits (NPLD) of Mars. Radar reflections are hypothesized to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material interfaces that result in visible layering. As a first step towards verifying this assumption, this study uses signal analyses and geometric comparisons to quantitatively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ors and visible layers exposed in an NPLD outcrop. To understand subsurface structures and reflector geometry, reflector surfaces have been gridded in three dimen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slopes to obtain accurate subsurface geometries. These geometries reveal reflector dip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optical layer slopes. Distance–elevation profiling of subsurface reflectors and visible layer boundaries reveals that reflectors and layers demonstrate similar topography, verifying that reflectors represent paleosurfaces of the deposit. Statistical and frequency-domain analyses of the separation distances between successive layers and successive reflectors confirms the agreement of radar reflector spacing with characteristic spacing of certain visible layers. Direct elevation comparisons between individual reflectors and discrete optical layers, while necessary for a one-to-one correlation, are complicated by variations in subsurface structure that exist between the outcrop and the SHARAD observations, as inferred from subsurface mapping. Although these complications have prevented a unique correlation, a genetic link between radar reflectors and visible layers has been confirmed, validating the assumption that radar reflectors can be used as geometric proxies for visible stratigraphy. Furthermore, the techniques for conducting a stratigraphic integration have been generalized and improved so that the integration can be undertaken at additional locations. 相似文献
69.
70.
文章扼要介绍了广西第三代 1∶5 0万数字地质图的主要内容、特点及编图新理论和新技术 ,并指出该项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