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8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单连芳 《地球化学》1994,23(1):91-98
本文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并探讨大洋锰结核中锰矿物化学组分间的相关性,用三组分图,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初步确定不同成因锰矿物的Mn/Fe值:原生δ-MnO2,2-2.5;次生致密带的次生δ-MnO2,1-2;重结晶形成的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5;由于结核中的物质分配和后生作用形成富Ni,Cu非晶质铁锰氧化物的Mn/Fe值亦大于5。  相似文献   
42.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优质储层形成机制直接与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尤其是白云岩化作用相关,但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在锰含量、锶含量、阴极发光性等特征上反映其成岩过程与经典成岩理论相悖;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和锰、锶含量的关系也表明与大气水有关的成岩过程和作为重要储集岩的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无关,传统的白云岩化机制难以解释结晶白云岩的成因。具有海源色彩的高锶、低锰成岩流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飞仙关组碳酸盐的成岩作用,其来源与成因值得进一步关注,控制其运移、封存和发生水—岩反应的时空机制有待回答。整个海相三叠纪时间段盆地尺度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不同结构组分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锶和锰含量研究(包括碳酸盐岩中不同结构组分的阴极发光性研究),可为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尤其是白云岩化作用和作为重要储集岩的结晶白云岩的成因研究),天青石矿床成因研究和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锶、硼、溴卤水的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43.
个旧锰结核矿床产在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田顶部的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从矿床地质产状、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个旧锰结核属于异地海相成因,后经搬运沉积在第四系砂锡矿之中;与中太平洋海山CAD19锰结核的物质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对比,表明个旧和CAD19锰结核有相类似的稀土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并出现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44.
广西东平锰矿半氧化带中的菱锰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矿床地质背景,从时间空间分布,晶体形态,显微镜鉴定,X射线衍射曲线,电子探针分析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对碳酸盐锰矿半氧化带中的菱锰矿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鄂东北早元古代沉积变质锰矿是我国时代最古老的锰矿之一,是由早元古代锰质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后又经风化富集形成工业矿床。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元素和矿物组合复杂,具有独特性。本文研究了各种组分的演变关系和元素集散因素,为锰质碳酸盐岩在高压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及其后表生作用中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6.
利用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对γ-MnO_2和β-MnO_2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对于200.0mg碳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γ-MnO_29.13~45,6mg;β-MnO_24.56~36.5mg,在线性范围内测量7次,其RSD分别为0.59%~5.28%和O%~5.72%。同时对γ-MnO_2和β-MnO_2的混合试样及湘潭电解二氧化锰也进行了定量测定,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1%~12.4%和1.96%~7.52%。该方法进行物相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经济和不经化学分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7.
The geochem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meromictic Lake A (maxdepth 120 m) on northern Ellesmere Island, Canada,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the history of the lake and to provide a baseline for future studies. The lake contained seawaterdiluted by freshwater input that had been mixed prior to the lake's isolation from tidalaction. Input of freshwater after isolation of the lake create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resultingin the creation of distinct oxic, suboxic and anoxic zones. Dissolved oxygen was present to 13 m,and sulphide beneath 32 m. Manganese and iron cycling dominated the redox chemistrybetween these depths. Total manganese concentrations reached 176 M, higher thanin most other natural stratified lake or m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48.
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分布了众多的小型铁、锰矿床(点),前人称之为“武宁式”铁矿。通过对黄连坑锰矿区地层的含矿性、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震旦系地层是“初始矿源层”,滑脱构造对成矿物质起迁移、富集及容矿作用。并与萍—乐断陷盆地内的沉积加热液叠改型乐华锰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矿体规模、矿石类型、锰品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应属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初步认为黄连坑锰矿床属构造控矿、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49.
常征 《地质与勘探》2020,56(4):845-851
电解锰压滤渣是工业生产金属锰过程中采用湿法酸浸电解工艺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这种传统的废渣处理处置方式,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次研究将电解锰压滤渣通过焙烧生产活性微粉、产生的脱硫烟气制硫酸,是一种能有效解决电解锰压滤渣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本文对"锰三角"地区拟建20万吨电解锰压滤渣焙烧生产活性微粉、脱硫烟气制硫酸生产示范线项目,进行了区域市场调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该项目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4162.7万元,为当地循环经济和锰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50.
Trials conducted at Dry Creek, a solar saltfield north of Adelaide, Australia, indicate that manganese, as manganous sulphate, can increase both the purity and strength of salt crystals grown at an ambient or neutral-slightly acid pH range resulting in a salt suitable for high purity uses. The improved load bearing strength of the crystals indicates that manganous sulphate could also be useful in salt floor maintenance. However, the impact of an apparently slight rise in pH to 8.5 was significant. Crystals produced at the higher pH from the manganese enriched brine were opaque with many tiny, almost colloidal crystals. The salt did not drain well, had low load bearing strength and was notably imp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