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3篇
  免费   4206篇
  国内免费   5464篇
测绘学   1907篇
大气科学   2805篇
地球物理   3630篇
地质学   14345篇
海洋学   3907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1854篇
自然地理   5463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999篇
  2020年   918篇
  2019年   1185篇
  2018年   942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1103篇
  2015年   1188篇
  2014年   1437篇
  2013年   1297篇
  2012年   1624篇
  2011年   1648篇
  2010年   1408篇
  2009年   1638篇
  2008年   1504篇
  2007年   1798篇
  2006年   1709篇
  2005年   1540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70篇
  2002年   1120篇
  2001年   913篇
  2000年   780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621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三传感器波浪水槽二次反射主动吸收方法是加拿大科学院水力中心最近开发的一种水槽反射波控制技术。该法在造波板前 1~ 2倍波长处布置 3个传感器 ,通过入反射波分离方法得到准确的入反射波参数 ,以此调整造波信号 ,有效地吸收由建筑物反射回到造波板的二次反射波。文中在分析波浪水槽二次反射吸收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加拿大水力中心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32.
133.
关于波浪Boussinesq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波浪 Boussinesq方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述 ,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4.
曲良 《海洋通报》2020,39(3):335-341
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2011年9月、2013年5月和2014年10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进行了5个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海域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烃的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D整体呈冬季低、春季高的趋势,而石油烃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平面分布上,春季和秋季COD高值主要分布在靠近黄河口海域。春季和冬季石油烃高值主要位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区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pH、悬浮物、溶解氧及磷酸盐是影响COD的主要环境因素,而石油烃主要受盐度、温度、pH、无机氮、磷酸盐的影响。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 H、盐度和溶解氧是影响COD的关键因子,温度是影响石油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5.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6.
胶州湾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夏季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在一个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大于底层,表层平均8.99×109个/L,底层平均5.23×109个/L。胶州湾水体异养浮游细菌日变化幅度在表层水体较为明显,底层相对较小,但其变化规律均为最高值在小潮期而最低值出现在大潮期。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及水温和日光中的紫外辐射是影响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交换是影响其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7.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8.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139.
为揭示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环境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盐度、pH值及不同浓度的NaCl、KCl、CaCl2、MgCl2、EDTANa2溶液,探究这些因子对赤点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表明,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27.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7min;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0min;适宜的pH范围为7~9,pH为9时精子的运动时间最长为33min。赤点石斑鱼精子在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在400~700 mmol/L的NaCl溶液、400~600mmol/L的KCl溶液和500 mmol/L的CaCl2溶液中精子均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在MgCl2溶液中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活动能力不佳。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最适温度范围与繁殖季节的最适水温范围符合,适宜盐度范围较广,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较强。赤点石斑鱼精子在NaCl、KCl、CaCl2溶液中活力较佳,在MgCl2溶液和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40.
高维全  王玉霞  韩雪 《海洋通报》2020,39(4):416-425
旅游产业是海岛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借助 DEA 模型测度 12 个海岛县 (区) 的旅游效率,采用组合方法对海岛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演变进行刻画,并通过 EVIEWS 软件分析海岛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 (1) 海岛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不高,技术效率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规模效率水平较低,海岛旅游发展能力未得到全面发挥。 (2) 海岛县 (区) 之间旅游效率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明显。海岛旅游效率空间状态演变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可能存在“贫困陷阱”和“俱乐部趋同”现象。 (3) 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对海岛旅游效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城镇化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约束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