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传统的测量电路无法解决诸如海底大地电磁场这样微弱地学信号的检测问题。近几年诞生了一种称之为△-∑的电路理论以及相应的硬件芯片,给微伏级的弱信号检测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径。文章介绍与地学探测有关的一种△-∑电路类型,该类型以低频段微弱信号为检测对象。采用系统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对△-∑原理作了较深入的讨论,阐明这种电路技术对提高微弱信号观测的分辨率是有效的。结合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中的信号采集问题,介绍了在仪器中把多路的被测模拟量变为数字量的技术过程。经对实际采集的海底信息的频谱曲线进行分析,证实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多路信号采集的电路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2.
小波分析在声发射资料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声发射数据分析的一些难点,把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小波技术引入声发射资料处理中,分析证明结果可靠。它在本中的应用有:(1)提取有效信息。小波强大分解(细化0能力可用来从高口音中找出有效记录,分解合成时可以去掉不理想的通道,使声发射数据更加“规则化”,有望实现到时自动判读。(2)对相互叠加的事件进行有效分离。结合全波记录,可使事件尽可能少丢失,提高声发射数量统计及b值计算等的精度。(3)使成份复杂的声发射波形数据分离成具有单一特征的波,但分解后的波究竟属于P波还是S波,甚至面波,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23.
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的配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2,22(4):504-507
提出了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配置的概念,在每一次巨洪发生之前,影响巨洪的主要物理因子之间一般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出现一些固有的配置,这些配置正是长江发生巨洪的强信号,对长江巨洪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4.
图像处理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微位移监测技术是一种对地质灾害进行长期监测的新方法。该技术用激光作为光源,用CCD摄像器作为镜头,通过图象采集卡把视频信号采入计算机中,用与该仪器配套的专门软件对采集到的光斑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光斑的三维中心坐标值,把该值和原点坐标值进行比较,就可以算出灾害体滑动的距离。该系统可以对灾害体进行长期、非接触监测,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可以任意设定。文章概括介绍该监测的原理,各个组成部分,重点介绍软件部分,即采集的视频信号进入计算机后的图像处理过程和数据库结构。该监测系统已在三块地区试运行了3个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地震信号传输的常用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设计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实际应用表明,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是符合要求的,提出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号传输方式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6.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27.
基于小波变换的GPS周跳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GPS周跳产生的原因及其探测周跳的重要性,总结了用来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重点讨论了用小波分析来检查周跳的基本思想。并用实际的工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在所有的物理量中时间与频率标准的物理实现具有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它们的发展不但在计量技术中,而且在几乎整个高科技领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发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近年来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和了解的情况,对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9.
Using analytic signal method, interpretation of pole-pole secondary electric potentials due to 2D conductive/resistive prisms is presented.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are the location, lateral extent or width and depth to top surface of the prism. Forward modelling is attempted by 2D-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proposed stabilised analytic signal algorithm (RES2AS) uses Tikhonov’s regularization scheme and FFT routines.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on three theoretical examples and field data from the campus of Roorkee University. The stability of RES2AS is also tested on synthetic error prone secondary pole-pole potential data.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Magnetotelluric (MT)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Muine volcano, Hokkaido, Japan, wher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heat and metal source forming the polymetallic Ag-Pb-Zn-Cu-In Toyoha deposit is present at depth.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20 sites, 18 of which were located along a WSW-ENE profile traversing the north ridge of Mt. Muine. A resistivity model obtained from 2D inversion of the MT data shows subsurface specific conductive and resistive features. Conductive layers are present at the surface of Mt. Muine. The low resistivity is probably due to the clay-rich r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 high resistivity laye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re-Tertiary Usubetsu Formation, crops out east of Mt. Muine and dips westward. At the west foot of Mt. Muine, relatively high resistive layers are widely exposed. The resistivity increases with depth and exceeds 1000 ohm-m.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this region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recent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 extremely conductive zone about 3–6 km wide and 6–9 km thick exists at a depth of 2 km below Mt. Muine. This zone mostly corresponds to an elastic wave attenuation zone detected by a seismic survey. It is interpreted as a large hydrothermal reservoir or melted magma, which is a heat source of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