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91.
纳米比亚奥姆博姆博地区ΔT航磁化极异常以正异常为主,反映了朝斯组的分布范围。磁铁矿露头是找矿直接标志,一般分布在磁异常梯度带上。朝斯组高磁异常带是寻找磁铁矿床的优选目标靶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揭露,在高磁异常带上发现了较好的磁铁矿体,预测该地区具有较大磁铁矿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92.
在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区,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准确圈定矿体的分布范围,通过剖面数据的反演解释,推断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经钻孔验证,配合物探测井,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93.
新疆塔什库尔干陆块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乔普卡里莫、老并、吉尔铁克沟等一系列大型一超大型磁铁矿床,在一直未有找矿突破的达布达尔以南至岔河口地段,又新发现了乌如克铁矿及新的磁铁矿点。该类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为一种特殊的膏铁建造,具有明显的区域高磁和化探异常。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后期受区域变质作用叠加改造。该成果对丰富世界沉积铁矿床的类型和指导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4.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磁铁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其二矿区的磁铁富矿达大型规模,属国内之最.为探讨弓长岭铁矿床铁矿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和富矿成因,本文以二矿区六个铁矿体的贫铁矿石和富铁矿石中磁铁矿单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磁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REEs)和Y具有非常一致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Y/Ho比值较高;经太古界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 PAAS)标准化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分馏模式,大部分呈现La正异常,所有样品都有明显的Eu和Y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的磁铁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高温热液和海水;虽然磁铁矿的Ce/Ce*为0.69~ 0.97,但大多数样品缺乏真正意义的Ce负异常,这暗示其沉积于还原的海水环境;富铁矿石磁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和Eu含量明显高于贫铁矿石的磁铁矿,而且含富矿的上含铁带Eu异常明显较高,表明富铁矿石磁铁矿具有更明显的热液特征,是在贫铁矿石的基础上受热液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95.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Fe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研究了四川攀枝花含钒钛磁铁矿层状岩体全岩和矿石矿物磁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获得全岩δ57Fe的范围为0.02‰~0.25‰, 平均值为0.17‰, 磁铁矿的δ57Fe范围为0.05‰~0.61‰, 平均值为0.36‰。相对于磁铁矿单矿物, 全岩Fe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相对于全岩, 磁铁矿具有相对重的Fe同位素组成, 并且其相对偏重程度与样品中磁铁矿的含量呈反相关关系。磁铁矿Fe同位素组成与形成环境氧逸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磁铁矿从岩浆中结晶出来之后没有发生重力分异, 赋存于岩体和矿体中的磁铁矿是原位结晶的。磁铁矿的Fe同位素特征表明攀枝花岩体是多次岩浆补充和分离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 形成下部岩相带过程中, 玄武质岩浆补充频繁, 形成巨厚的块状磁铁矿层, 其中的磁铁矿的δ57Fe值变化较小; 而形成中部岩相带过程中, 玄武质岩浆补充的频率逐渐降低, 形成多个旋回以及交替产生的磁铁辉长岩和辉长岩。同时, 形成攀枝花岩体和矿体的初始岩浆的氧逸度很高, 在高氧逸度环境下富集成矿, 演化过程中岩浆体系氧逸度逐渐降低, 很好地解释了攀枝花V-Ti磁铁矿主矿体赋存在含矿岩体下部的辉长岩中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96.
辽宁凤城翁泉沟硼铁矿床磁铁矿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媛  彭晓蕾 《中国地质》2008,35(6):1299-1306
辽宁凤城翁泉沟硼铁矿床产于卉元古代辽吉裂谷带,赋存于下辽河群的含硼岩系里尔峪组中。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硼镁铁矿、磁铁矿和硼镁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白云石、金云母等。翁泉沟硼铁矿床中的磁铁矿分为3种类型:变质形成的粗粒磁铁矿(I型)、热液蚀变而成的细粒磁铁矿(Ⅱ型)和网脉状磁铁矿(Ⅲ型),其中,I型显示均质性,Ⅱ、Ⅲ型显示非均质性。均质性磁铁矿的镁、铝元素含量高于非均质性磁铁矿,硅含量低于非均质性磁铁矿,导致前者硬度高于后者。元素含量差异可能是磁铁矿发生非均质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翁泉沟矿床的成矿过程包括了沉积变质和后期热液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297.
Hydrothermal iron ores at Divri?i, east Central Anatolia, are contained in two orebodies, the magnetite-rich A-kafa and the limonitic B-kafa (resources of 133.8 Mt with 56% Fe and 0.5% Cu). The magnetite ores are hosted in serpentinites of the Divri?i ophiolite at the contact with plutons of the Murmano complex. Hydrothermal biotite from the Divri?i A-kafa yield identical weighted mean plateau ages of 73.75?±?0.62 and 74.34?±?0.83 Ma (2σ). This biotite represents a late alteration phase, and its age is a minimum age for the magnetite ore. Similar magnetite ores occur at Hasançelebi and Karakuz, south of Divri?i. There, the iron ores are hosted in volcanic or subvolcanic rocks, respectivel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 voluminous scapolite ± amphibole ± biotite alteration. At Hasançelebi, biotite is intergrown with parts of the magnetite, and both minerals formed coevally. The weighted mean plateau ages of hydrothermal biotite of 73.43?±?0.41 and 74.92?±?0.39 Ma (2σ), therefore, represent mineralization ages. Hydrothermal biotite from a vein cutting the scapolitized host rocks south of the Hasançelebi prospect has a weighted mean plateau age of 73.12?±?0.75 Ma (2σ). This age, together with the two biotite ages from the Hasançelebi ores, constrains the minimum age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syenitic porphyry dikes therein, and the scapolite alteration affecting both rock types. Pyrite and calcite also represent late hydrothermal stages in all of these magnetite deposits. Th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of pyrite between 11.5 and 17.4‰ δ34S(VCDT) points towards a non-magmatic sulfur source of probably evaporitic origin. Calcite from the Divri?i deposit has δ18O(VSMOV) values between +15.1 and +26.5‰ and δ13C(VPDB) values between ?2.5 and +2.0‰,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an involvement of modified marine evaporitic fluids during the late hydrothermal stages, assuming calcite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about 300°C. The presence of evaporite-derived brines also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is corroborated by the pre-magnetite scapolite alteration at Divri?i, and Hasançelebi-Karakuz, and with paleogeographic and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The data are compatible with a previously proposed genetic model for the Divri?i deposit in which hydrothermal fluids leach and redistribute iron from ophiolitic rocks concomitant with the cooling of the nearby plutons.  相似文献   
298.
大别山含霓辉碱性花岗片麻岩主要表现为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之后的退变质组合,具有特征的浅色体、暗色体两部分,在浅色体中含有磁铁矿自形晶。而且,随着后期变形-变质改造程度的增大,可以形成碱长片麻岩、甚至石榴云母片岩,这种变化同时表现在矿物组合和多种矿物的成分方面:霓辉石趋于消失、斜长石An牌号逐步升高、云母和磷灰石的成分逐渐调整。榴辉岩相花岗片麻岩的退变至少可划分出两个阶段:早期"干"退变形成霓辉石和随后磁铁矿的产出,磁铁矿的形成与相对弱应变体系中特殊的流体成分造成的退变改造有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大和以水为主的流体挥发分的介入,逐步形成普通的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299.
李俊  丁俊  牛浩斌  宁括步  王鹏  任飞 《矿床地质》2016,35(2):395-413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具有紧密成因联系的典型矿床代表。文章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基础上,将北衙矿床中铁矿的成矿作用划分为早期气液交代阶段和晚期富铁质流体贯入充填阶段。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表明,磁铁矿主量元素具有富Si,贫Ti、V、Mn、Mg的特征;微量元素Th、Sr、Zr含量较低,Cs、U相对富集,一致的高场强元素(Zr、Hf、Nb、Ta)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磁铁矿与区域内基性-超基性岩浆无关,其形成与矿区中酸性富碱岩浆密切相关。矿区中的铁矿床存在早期气液交代型和晚期贯入充填型2种矿化类型。早期交代成矿作用并不是北衙矿床中铁的唯一供给机制,还存在岩浆演化后期富铁流体贯入充填的成矿方式。  相似文献   
300.
鄂东南程潮铁矿多世代叠加成矿作用:磁铁矿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程潮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大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产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三叠系地层的接触带上。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富铁矿的形成机制,本文对该矿床中不同产状的磁铁矿和不同岩性侵入岩中的副矿物磁铁矿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在多数磁铁矿矿石和矿化矽卡岩中均存在多世代磁铁矿矿化叠加现象。根据显微观察和BSE图像特征,程潮铁矿中热液期磁铁矿可以划分为四个世代,即Mt1、Mt2、Mt3、Mt4,其中Mt1颗粒表面不均匀,溶解-再沉淀现象明显;Mt2沿Mt1边缘生长,颗粒表面均匀,环带发育;Mt3沿Mt2边缘生长,颗粒表面均匀,环带不发育;Mt4多呈板条状或他形粒状,环带不发育。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世代不同产状或同一产状不同世代磁铁矿之间具有明显的成分差异,其中以Si、Al、Ca、Mg等含量较高的元素差异最为明显,而Ti、Cr、V、Zn、Ni等含量较低的元素差异则相对较小。这些差异性可能与磁铁矿结晶时成矿流体氧逸度、温度、元素浓度和水岩反应比例密切相关。不同世代热液磁铁矿与矿区岩体副矿物磁铁矿对比发现,二者在矿物结构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以微量元素Ti含量差异最大。程潮铁矿与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的磁铁矿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进一步暗示出程潮铁矿中的磁铁矿为接触交代成因,并非矿浆成因。半定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Mt1、Mt2、Mt3在整个成矿过程中贡献了至少96%的铁质,对成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多世代磁铁矿矿化叠加过程不仅为揭示程潮大型铁矿的富集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矽卡岩型富铁矿的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