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995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新疆及其毗邻地区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与演变是昆虫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对新疆现代荒漠昆虫区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侏罗-白垩纪以来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出现的地质事件、气候变迁、植被演替等研究资料分析表明,荒漠昆虫的祖先主要是中生型昆虫。我国塔里木盆地、东疆诸盆地、贺兰山以西及蒙古等地,被称为中央亚细亚的地区,荒漠昆虫的起源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交替时期,其区系形成是在白垩纪末至早第三纪的古新世;而准噶尔盆地、中亚细亚东部地区等的被称为中亚细亚的地区,荒漠昆虫的起源较中央亚细亚为晚,是在白垩纪,区系形成是在早第三纪的始新世。土著种的特化是区系形成的基本途径,物种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主要为由东到西的迁移。早第三纪末期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环境走向极度干旱荒漠化,带来了古荒漠昆虫区系的解体和现代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随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古地中海的干涸,物种的迁移逐渐变为由西向东。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促使中亚细亚成为强大的物种形成中心,从而给新疆荒漠昆虫区系带来重大影响,致使中亚细亚成分常常占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912.
Recent field survey in the eastern Dabieshan Mountains has revealed extensive occurrences of pseudotachylite. The pseudotachylite tends to occur as simple veins and injected networks along the NE-SW-trending fracture zones or shear zones, which are parallel to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cut all the pre-Cretaceous geological 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microstructures gained by the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EM imaging and the geochemistry between the pseudotachylites and their host rocks show that the pseudotachylites were formed mainly by ultracataclasis of their wall rocks in which they occur. The bulk K-Ar ages of the pseudotachylites yielded a narrow range of 81 -93 Ma, and moreover the laser-probe 40Ar/39Ar dating of phengite overprinting on the pseudotachylite gave a weighted mean age of 78.9 Ma.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tachylites from the eastern Dabieshan Mountains formed along the NE-SW-trending fault zone during the uplifting of the orogenic belt at 80-90 Ma, which places impor  相似文献   
913.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成岩与储渗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储层物性与粘土矿物演化、有机质成熟过程、油气生成、新生矿物形成、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等沉积成岩演化的关系;分析了储层孔隙的成因与分布;根据储层岩性、成岩结构与储层物性特征建立了贝尔凹陷5种储层的储渗结构类型,对研究区的油气运移与富集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14.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来自南方化石地点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冠军 《地学前缘》2004,11(2):543-548
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当前古人类学研究和争议的热点。文中评述了 2 0多年来第四纪测年技术取得的进展及其对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影响。基于新生碳酸盐岩铀系测年 ,研究了中国南方柳江人洞等多个晚期人类化石地点的年代 ,结果远大于原认为的 2 0~ 30ka。晚期智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 ,中国 4 0~ 1 0 0ka间人类化石的“缺环” ,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上述年代学新证据不支持中国现代人类全部来自非洲的假说。对岩溶洞穴遗址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有可能为破解有关现代人类起源的诸多疑点提供重要的以至一锤定音的证据  相似文献   
915.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盐的沉积机理研究,主要有“深水成盐”和“浅水成盐”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深水成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论据,认为其盐是在一定的水深条件下形成的,分层卤水是成盐的基本形式;“浅水成盐”论者主要依据沉积学的论据,认为其盐是湖水持续蒸发浓缩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盐岩物质来源的研究,主要有海水侵入来源、地下深部热卤水来源和地表径流来源3种观点。海水侵入来源论者的主要依据是古生物化石,而其他两种来源论者则主要依据地球化学分析和推测。分析了盐岩研究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深水成盐”论者的卤水分层成盐模式对东濮凹陷还只是一种假说,“浅水成盐”论者的论据不够全面,两种成盐论者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存在较大分歧,测试样品的数量、分布及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考虑,海相化石尚需进一步厘定,海侵通道尚不明确。提出可利用双扩散对流数值模拟、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的综合研究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成因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16.
地球发电机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地磁场起源的研究依赖于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等四个方面的工作:理论研究给出物理框架,提出物理思想;实验室实验检验理论预言,发现新现象;数值模拟可以对很大参数空间的复杂过程和对象给出多方面的过程描述;而实地观测不仅仅是上述三方面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且也是对研究结果的最终检验.本文介绍地球发电机过程实验研究的主要结果,特别是2000年后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大多数实验研究还停留在运动学发电机水平,相对于数值模拟的巨大成就来说,实验研究需要大力发展,这就是正在发展中的第二代实验发电机.  相似文献   
917.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发育暗色泥岩与盐岩和膏盐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暗色泥岩为深水成因。根椐盐岩和膏盐岩的沉积序列特点、与盐岩和膏盐岩互层的泥岩和砂岩的沉积特点,沙三段沉积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和膏盐岩是浅水蒸发成因的。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或膏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也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沉积中心的周围主要物源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低水位期的砂体。这些低水位期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918.
黄土高原西部秦安新近纪风尘堆积的蜗牛化石证据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西部秦安地区晚新近纪甘肃群中的一套黄土-古土壤序列以20cm间距采集的310个蜗牛化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层与古土壤层中的蜗牛化石全部为陆生种类,以Gastrocopta,Pupilla,Vallonia,Metodontia,Cathaica和Punctum等占优势,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蜗牛化石的种属组成基本一致,这表明研究剖面是一套陆生成因的地层,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有着相似的沉积环境。上述结果为提取古环境信息从生物学角度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19.
在详细查明挡墙所处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挡墙开裂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挡墙及其上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20.
对岩矿石和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湖南沃溪钨-锑-金建造矿床系海底同生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矿石与围岩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关系,反映了一种复杂的热液、海水以及陆源碎屑的联合影响。矿石及其中矿物(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与许多沉积喷流型(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石及其共生的喷流岩相对比,暗示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矿石的硫同位素资料显示,生物成因硫与热液成因硫(下伏沉积柱中硫化物的溶解和/或部分海水硫酸盐的还原)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