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4篇
  免费   1913篇
  国内免费   1646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827篇
地质学   5886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234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404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62.
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了典型的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土壤层夹古风成沙层剖面—北桑峪剖面(BSY)。结合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磁化率、粒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确定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BSY剖面中所夹古风成沙层的性质为中沙质细沙,是在干旱多风环境下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其沉积年代为12.5-11.6 ka,记录了黄河中游发生在末次冰消期的极端干旱事件,其与相邻区域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和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该剖面中古风成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黄河晋陕峡谷的古河床相沙层物质。这是因为该河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在新仙女木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处于极端干冷的环境之中,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弱,黄河水位下降明显,河漫滩和江心洲将大面积出露,大量的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输移,成为河谷两侧缓坡台地上古风成沙沉积层出现的主要沙源地。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中游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规律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由于较低的钾元素含量以及过剩氩的存在,长期以来对硅质岩的40Ar/39Ar定年一直存在较大难度。近年来,由于仪器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特别是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技术的应用,40Ar/39Ar定年方法具有了足够高的测试精度和稳定的低本底水平,可以满足测试极低钾元素含量的硅质岩样品的要求。利用多组矿物颗粒测试数据计算等时线年龄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去除过剩氩对硅质岩年龄的影响。本文利用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两个硅质岩样品进行了定年研究。采自白碱滩地区的08BJT-3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94±14Ma,该年龄结果与硅质岩样品所处的晚石炭世地层沉积年代基本一致。采自卡拉麦里地区的KML-2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为266±14Ma,该年龄结果与强烈变形改造硅质岩样品的卡拉麦里构造变形带活动年代十分一致,表明激光全熔40Ar/39Ar定年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硅质岩进行定年。  相似文献   
65.
北阿尔金恰什坎萨伊沟红柳泉以南早古生代蛇绿岩剖面发育两段玄武岩岩片.北段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前人对南段玄武岩定年结果(晚奥陶世)相近,表明该玄武岩形成于中—晚奥陶世;样品TR050-10-1锆石热干扰年龄为421~412 Ma、395~388 Ma和283~228Ma,TR050-13-1锆石热干扰年龄为442~434Ma、415Ma和241~221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北段玄武岩和南段玄武岩的岩浆演化过程中均以单斜辉石结晶分异为主,仅表现极轻微地壳物质混染;二者均来自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前者源区为原始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后者源区为原始—亏损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过渡相,前者的部分熔融程度更高.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构造判别图解指示其为形成于聚合背景下的E-MORB型拉斑玄武岩,具弧后盆地性质.结合区域资料,提出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盆4阶段闭合模式:①早期俯冲阶段(∈2~O1),②晚期俯冲阶段(O1~O3),③俯冲-碰撞转换阶段(O3~S2),④后碰撞造山阶段(S3~D2).  相似文献   
66.
A. H. N. Rice  W. Frank 《Tectonophysics》2003,374(3-4):219-236
The relative significance of early (Finnmarkian) and late (Scandian) Caledonian deformation in N. Norway is uncertain. Early studies suggested pervasive Finnmarkian deformation whilst later results indicated a restricted Finnmarkian domain. The present work suggests it was more widespread than accepted and that inter Finnmarkian–Scandian deformation occurred. 40Ar/39Ar dating of 2–6 and 6–11 μm pelitic fractions from the lower to mid-greenschist facies Tanahorn Nappe (five samples; base Middle Allochthon) and the epizone Løkvikfjellet and Barents Sea Groups (three samples; North Varanger Region) in the north Scandinavian Caledonides show slightly discordant spectra. Most spectra from the Tanahorn Nappe preserve possible evidence of an early Caledonian event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steps, with recoil/excess Ar effects in the low temperature steps; no pre-Caledonian relict component has been recorded. The results indicate Finnmarkian deformation continued to 460 Ma, with Scandian reactivation at 425–415 Ma. From the North Varanger Region, a strongly crenulated sample yielded plateau ages (444–442 Ma); means of combined young steps from weakly to uncrenulated samples gave 470–450 Ma, suggesting penetrativ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late Finnmarkian to inter-Finnmarkian–Scandian period. No Scandian ages were recorded in the North Varanger Region. Reassessment of published data from the Laksefjord Nappe and Gaissa Thrust Belt suggests they were affected by Finnmarkian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67.
K-Ar法地质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ZBH-25黑云母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ZBH-25黑云母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阶段加热实验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6%,40K-40Ar*同位素体系封闭良好,证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坪年龄为133.0±0.3 Ma,总气体年龄为132.1±0.6 Ma;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133.1±1.3 Ma,40Ar/36Ar初始值为293.5±1.6,与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激光显微探针单颗粒坪年龄为132.8±0.2Ma,年龄谱和K/Ca谱线平坦,激光熔样总气体年龄为131.3±0.2Ma(图6).这几个Ar-Ar年龄的一致性,说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理想的K-Ar和Ar-Ar法年龄标准物质.对均匀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检验,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证明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样品是均匀的.国内外14个实验室参加了K含量的定值分析,15个实验室参加了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在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0.5%.两个特性量值定值分析结果的一致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1.817±0.013×10-9 mol/g,K=7.60±0.02%,K-Ar年龄(标准值)=132.9±1.3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为98.8%,粒度为0.25-0.63 mm,总重量为5800 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共400瓶,每瓶重量为14.5 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使用120年.  相似文献   
68.
69.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驱龙斑岩铜(钼)矿是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之一,由于其被发现较晚、海拔高、工作条件差,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野外工作和对岩心样品分析,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采用离子探针(SHRIMP)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驱龙矿区的成矿和成岩年龄。选择两种方法测定了驱龙斑岩铜矿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成岩与成矿年龄,其中两个样品的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6.35±0.40Ma和16.38±0.46Ma;4个样品中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15.82~16.85Ma。获得的结果与已有定年结果一致。综合分析表明,驱龙矿床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作用过程,整个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成矿时间介于12~17Ma,成矿时间持续大约5Ma。  相似文献   
70.
山东沂水杂岩由新太古代岩浆杂岩和中太古代的变质杂岩组成,其后者中的变基性岩石,特别是基性麻粒岩,常与紫苏花岗岩紧密伴生,而且多呈大小不等的包体或呈层状体产出。本文主要对变基性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根据岩石学特征,可将变基性岩分为三类: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含石榴子石角闪二辉斜长麻粒岩和含尖晶石—石榴子石的角闪二辉麻粒岩。它们原岩分别为安山质玄武岩、高铁镁质玄武岩和玄武质科马提岩(?)。三类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有一定差别:第一类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后二类麻粒岩相变质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近平坦型或轻稀土略为富集, K、Rb、Ba等元素也轻微富集,其他元素与MORB的比值接近于1。变基性岩中锆石定年结果显示有四组年龄值,其中2719Ma和2560~2607Ma分别代表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年龄下限和上限;2509~2522Ma代表另一期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发生在沂水岩浆杂岩侵入之后;2485Ma和2497Ma代表与流体作用有关的变质作用和新生锆石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