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103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InSAR识别与监测黑方台黄土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永靖县的黑方台地区滑坡不断对当地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现状,该文选取高分辨率的升降轨TerraSAR数据、3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3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利用InSAR技术对该地区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主要结果如下:用Stacking技术获取了黑方台的形变速率图,识别出14处不稳定滑坡体;用SBAS-InSAR技术对典型滑坡体进行时间序列监测,将InSAR结果投影到滑坡方向与已有的GPS结果进行比较,最大较差为6mm,最大中误差为3mm。结果表明,InSAR技术用来识别与监测黄土滑坡方便可靠,并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2.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vegetative covers on soil quality attributes, a loess hill slope was selected in eastern Golestan Province, Ghapan watershed, Iran. Four profiles in four land uses, including Quercus natural forest; Pinus artificial forest; Cupressus artificial forest and a cultivated land,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MW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tudied land uses, and it varied between 1.6 mm in Quercus natural forest and o.31 mm in cultivated land use. The lowest CEC, microbial respiration rate and organic carbon were 28.4 cmol·kg^1, 177 μgCO2·g^-1·day^-1 and 1.32 % found in cultivated land use, respectively. The organic matter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content in the forest areas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he studies on soil profile development revealed that the natural forest soils were highly developed. The soils of the Quercus natural forest were classified as Calcic Haploxeralfs with a well developed argillie horizon unlike the cultivated soils which showed the minimum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ed as Typic Xerorthents. The soils of the artificial forests had both mollic epipedons and were classified as Typic Calcixerolls with moderate profile development.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argillic horizons had speckled and partly crystallitic b-fabric in the natural forest indicating the high landscape stability. In contrast, the crystallitic b-fabric of other land uses shows the absence of enough leaching of carbonate and the subsequent migration of clay particles indicating the unstable conditions and high soil erosion. Intense erosion of the surface horizon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has resulted in the outcropping of the subsurface carbonate rich horizons preventing so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63.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SL)的年龄偏小或与蓝光释光(BLSL)的年龄基本一致,应用IRSL和BLSL信号测定的OSL年龄整体偏小可能与测定样品中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有关,而[post—IR]OSL信号由于很少发生异常衰退问题,使得其年龄可靠性更高。基于测定的[post-IR]OSL年龄,结合该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进一步探讨了渭河流域东部自全新世以来发生的两期土壤侵蚀事件,第1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12.40~9.34 kaBP,即全新世大暧期来临之前的气候转暖期间;第2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4.60~3.76 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出现恶化、黄河中游地区夏文化发展的时期,这为深入探索夏代发生的大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区两期显著的土壤侵蚀事件的发现,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千年到百年尺度上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64.
盐酸羟胺-盐酸体系提取黄土中游离氧化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中游离氧化铁是指示夏季风的替代性气候指标之一。使用经典的CBD法提取游离氧化铁实验过程烦琐,而且实验条件不同对浸提结果影响很大。本实验采用盐酸羟胺-盐酸体系在不同的温度下浸提黄土中的游离氧化铁。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盐酸浓度次之。与经典的CBD法进行对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代替CBD法,从而简化试验。  相似文献   
65.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肮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口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导春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一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批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和蔼的改造。粘土矿物总  相似文献   
66.
从距今 18 0 0 0年的最后冰期最盛时期到距今 10 0 0 0年开始的全新世海侵 ,全球气侯发生过急剧的变化。位于亚洲东部的古季风活动也经历了盛衰变化。大量的钻孔及浅地层剖面分析资料已经证实 ,冰期最盛时期陆架区古季风活动加强 ,陆架出现了沙漠环境与黄土沉积。当冰期结束 ,气候转暖 ,冬季风减弱之际 ,南黄海陆架及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沙漠与黄土分布范围也随之缩小 ,原先的沙漠活动区变成了黄土分布区 ,也就是所谓硬粘土沉积区。随着古季风活动的进一步衰退和海面的不断升高 ,来自陆架区的东北风变为冷湿气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陆架上出现了有利于沼泽发育的环境 ,全新世海侵把泥炭层淹没。陆架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层中出现沙层、硬粘土和泥炭层的沉积序列 ,即“三元沉积结构”,是古冬季风盛衰过程的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67.
文章以风尘沉积的粗粒和细粒组分与季风和西风环流的联系为基础,利用黄土高原中部的洛川剖面、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的粒度和沉积速率记录,讨论了晚新生代中国北方季风环流和西风环流的演变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大气环流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大气环流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自8~7Ma风尘沉积发育至5Ma左右,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有减弱的趋势;自5Ma以来,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强度都在逐步加强;与此同步,季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增加,而西风环流对风尘的贡献逐渐减小,这一逐渐发展的大气环流趋势与北半球高纬冰盖的逐步发展有关;大气环流的这种趋势变化在8~7Ma,3.4Ma和1.2~0.9Ma这几个时期存在着突变,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中国北方季风环流演化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西风环流结构和强度的重要影响.中国北方大气环流在轨道尺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低空季风环流在冰期加强,在间冰期减弱.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在冰期和间冰期的强度和格局可能主要与全球冰量的基本状况和青藏高原原面的性质有关.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在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上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区域差异,可能主要与局部地形的大气环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8.
风尘堆积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候代用指标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野外、微形态等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我国北方新近纪风尘堆积中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形成过程及环境意义进行研究.由于一些特征在黄土堆积中具有普遍性,可作为识别风成堆积的标志和环境事件研究的指标,并有助于全面理解常用的替代指标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9.
无定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水沙过程对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随继 《地理研究》2007,26(3):508-517
为了查明人为影响程度较低时期无定河流域内不同地貌区的水沙过程及其变化规律,选取1970年以前一段时期该流域内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的有关水文站的水文泥沙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沙区河流的流量变率较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小;风沙区河流的含沙量远小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的含沙量。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具有极高的输沙率,而风沙区河流的输沙率微不足道。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的产流模数基本相近,但产沙模数非常悬殊,前者的产沙模数很小,为118.58~725.38t /km2 · a,而后者的达到1879.36~25112.15t /km2 · a。显然,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河流是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区,因而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0.
末次间冰期以来对宁黄土剖面的热释光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细颗粒热释光技术对陇西黄土高原会宁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的8个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线性内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了会宁剖面深度-年代时间模式,以2种模式计算的S0/L1、L1/S1、S1/L2界线年龄与SPECMAP深海氧同位素1/2、4/5、5/6阶段的界线年龄可较好对比,这为末次间冰期以来会宁地区古气候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本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