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71篇
地质学   1586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根据野外剖面观测及古地磁资料,将会宁黄土地层与兰州、洛川黄土地层进行对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把该区约66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变历史划分为13个阶段,并将其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阶段及冰期旋回进行了对比。约66万年以来,该地植被变化于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与荒漠草原之间,气候变化于温暖半湿润-寒冷干旱之间。  相似文献   
162.
我国南方岩溶区和北方黄土区的大气CO2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南方岩溶区与北方黄土区都是巨大的碳库。碳酸盐的溶蚀及再结晶是两个碳库与大气CO2交换的重要过程。碳的区域平衡是评价化学风化消耗或逸散CO2的基础。岩溶区与黄土区在地球化学风化的环境背景、溶蚀过程、产物运移和归宿等差异很大。黄土区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通量较岩溶区小。目前评价两类地区土壤与大气CO2的源汇关系尚不成熟,需要定量认识土壤CO2与下伏碳酸盐岩溶蚀或与下伏黄土次生碳酸盐化作用。岩溶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产生的HCO3-制约外源及内生碳酸盐溶解和自生碳酸盐形成。  相似文献   
163.
黄土和沉积岩中分离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方法实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盛雪芬  杨杰东 《岩矿测试》2000,19(4):264-267
采用不同浓度的HCl、HAc、NH4Ac及NH4Ac-HAc缓冲深液对典型黄土剖面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浸取实验,结果表明,稀HAc是分离方解石与白云石的最佳深剂,在浸取实验中对14种不同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多数元素的含量有变化,用稀HAc溶液浸取所得的浸取注中^87Sr/^86Sr的测定结果与使用稀HCl浸取的浸取液中^87Sr/^86Sr测定值有一定的差别,方法可满足在古气候研究中对不同成因碳酸盐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4.
刘晓磊  贾永刚  郑杰文 《岩土力学》2015,36(11):3055-3062
黄河口海床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复杂的工程动力稳定性问题,均与海床沉积物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动力响应密切相关。在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潮间带岸滩选择4个典型研究点,现场模拟波浪作用对原状海床沉积物实施循环加载,利用孔隙水压力观测、沉积物强度测试、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土工测试等方法手段,测定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不同阶段的孔压响应与强度变化。研究发现,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经历循环加载过程中,典型的超孔压响应可分为逐渐累积、部分消散、快速累积、累积液化和完全消散5个阶段,分别对应沉积物强度的衰减、增大、衰减、丧失和恢复过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与结构性强弱决定了超孔压的具体响应模式。波浪导致原状海床液化深度受沉积物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初始物理性质影响显著,细颗粒组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沉积物的液化特性。  相似文献   
165.
陈敏 《地质论评》1995,41(6):571-576
本文根据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基底黄土的粘土矿物组成的微结构及其在分级荷载下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论述了排土场基底黄土内弱层的形成机理,提出弱层是在上覆排土压力下由于黄土的微结构变化而形成的演化弱层。并指出弱层的形成是导致排土场失稳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这种弱层在新排土场设计时期并不存在,极具隐蔽性,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排土增至一定高度后,弱层的形成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否则必将会存在重大滑坡隐患。  相似文献   
166.
杨生彬  刘志伟  李灿 《岩土力学》2009,30(Z2):430-433
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大厚度的饱和砂土液化地基,通过采用大直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了大厚度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桩施工结束后,通过采用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及液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甘肃永靖黑方台4·29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5年4月29日上午,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滑坡高频发区的党川村罗家坡同一斜坡处连续发生了2次大规模黄土滑坡,总体积约65×10~4m~3,最大滑距630 m,摧毁14户居民房屋和3家工厂.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取样试验、1∶500地形测量、滑坡影像、视频等资料分析,对灌溉引发的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滑动过程、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第1次滑坡经过近2 a变形过程,整体突然失稳,高速远程滑动;第2次滑坡变形时间仅3 h,分块逐步滑动,滑动历时长而过程复杂,总体为低速远程滑动.高陡的地形和强度低、水敏感性强的土体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黄土台塬区长期农业灌溉是引发因素,大量水体入渗形成了20余米厚的饱和软弱基座,使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斜坡失稳滑动.黄土滑坡高速远程滑动的主要原因是滑坡剪出口位置高,滑动势能大,释放条件好,剪出口下部陡坡段为主要加速段;前方有开阔的滑动空间且有一定坡度、平缓的滑道;滑体底部饱和软弱黏性土在滑道上持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液化等低摩阻效应,是远程滑动的润滑剂.同时,两次滑体间还存在冲击加速和能量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68.
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桩基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依据负摩擦产生的机理——中性点理论,论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基设计应考虑中性点,而不应全部计入负摩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9.
胡再强  张腾  朱轶韵  陈存礼 《岩土力学》2006,27(Z1):1103-1106
通过对陕西杨陵地区的非饱和黄土进行等应力比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在对试验结果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由试验结果直接确定屈服函数,根据Drucker公设,即相适应的流动法则,选择合适的硬化参数,建立了非饱和黄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非饱和黄土与固结应力有关的应变软化现象,计算的变形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0.
公路黄土崩塌灾害在陕北黄土地区多发、易发,给当地公路交通建设和运营造成严重危害。结合陕北$302(榆林至佳县)沿线典型路段黄土边坡的现场调研,研究公路崩塌灾害简易快速评价方法,对灾害科学评判及减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首先,分析了影响黄土崩塌灾害的因素,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和相对比较评分法提取了4个关键因子作为识别指标,即破坏阶段、坡度、崩塌规模和坡高;其次,给各个识别指标赋以相应权重,对公路黄土崩塌危险性进行初步综合评价,并以K66+100~K66+650路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为快速识别评价公路黄土崩塌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