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5篇 |
免费 | 1543篇 |
国内免费 | 35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1篇 |
大气科学 | 259篇 |
地球物理 | 1103篇 |
地质学 | 9821篇 |
海洋学 | 425篇 |
天文学 | 23篇 |
综合类 | 466篇 |
自然地理 | 6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264篇 |
2021年 | 371篇 |
2020年 | 355篇 |
2019年 | 474篇 |
2018年 | 371篇 |
2017年 | 364篇 |
2016年 | 487篇 |
2015年 | 443篇 |
2014年 | 570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606篇 |
2011年 | 598篇 |
2010年 | 477篇 |
2009年 | 598篇 |
2008年 | 518篇 |
2007年 | 596篇 |
2006年 | 599篇 |
2005年 | 475篇 |
2004年 | 448篇 |
2003年 | 406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39篇 |
2000年 | 317篇 |
1999年 | 317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178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44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Caprock ha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 term safety of formation gas storage. The caprocks trap fluid accumulated beneath, contribute to lateral migration of this fluid and impede its upward migration. The rapid upward passage of invasive plumes due to buoyancy pressure is prevented by capillary pressure within these seal rocks.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main seal rocks, from the Zagros basin in the southwest of Iran, a shale core sample of Asmari formation and an anhydrite core sample of Gachsaran formation, were provided. Absolute permeabilities of shale and anhydrite cores, considering the Klinkenberg effect, were measured as 6.09 × 10−18 and 0.89 × 10−18 m2, respectively. Capillary sealing efficiency of the cor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gas breakthrough experiments. To do so, two distinct techniques including step by step and residual capillary pressure approaches were performed, using carbon dioxide, nitrogen and methane gases at temperatures of 70 and 90 °C,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s in the range 24.13–37.92 MPa. In the first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capillary breakthrough pressure of the cores varies in the range from 2.76 to 34.34 MPa. Moreover, the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after capillary breakthrough, gas effective permeabilities lie in range 1.85 × 10−21 – 1.66 × 10−19 m2. In the second technique, the minimum capillary displacement pressure of shale varied from 0.66 to 1.45 MPa with the maximum effective permeability around 7.76 × 10−21 – 6.69 × 10−20 m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hydrite caprock of the Gachsaran formation provides proper capillary sealing efficacy, suitable for long term storage of the injected CO2 plumes, due to its higher capillary breakthrough pressure and lower gas effective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72.
73.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康马岩体位于西藏南部康马县城北侧 ,其内部可划分出 5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1)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2 )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3)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4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5 )变质的暗色辉长辉绿岩。前两类为康马岩体的主体岩石类型 ,侵位时代为加里东早期 (约4 78~ 4 6 1Ma) ;其余均呈脉状产出 ,其中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康马岩体主体岩石类型属于同期产物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早期 ((339.0± 1.2 )Ma) ,暗色辉长辉绿岩的形成时代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其Ar Ar冷却年龄约为 18~ 14Ma。 相似文献
74.
因试样制备、试验操作等限制,获得饱和岩石的直接拉伸强度较为困难。为对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进行合理估算并验证其可靠性,同时分析水对估算误差的影响,设计完成了干燥、饱和状态下两种硬岩的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声发射试验。基于Griffith理论和Hoek-Brown(H-B)强度准则,通过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岩石起裂应力,估算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和H-B强度参数mi。结合声发射波形信号频谱特性,分析两者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Griffith准则并采用起裂应力估算饱和硬岩的直接拉伸强度是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对于干燥硬岩,该方法确定的直接拉伸强度估算值比试验值偏小。饱和硬岩直接拉伸强度估算值与试验值基本接近,这是因为硬岩饱和后,延性和蠕变趋向增强,并发生更多的微观拉破裂。饱和硬岩的mi值增大与增多的微观拉破裂有关,mi值变化可用于描述饱和硬岩的软化程度。基于Griffith准则并采用起裂应力估算的岩石直接拉伸强度和H-B强度参数mi可用于岩体工程的早期设计。 相似文献
75.
切向荷载作用下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变形规律一般呈双曲线形式发展,即峰值后强度衰减速率逐步变小而趋于0,到达残余强度。直剪试验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呈“S”型趋势发展,即强度衰减速率先是逐步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残余强度值。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本构关系并不适合于描述该特征。提出一个新的非线性归一化位移软化本构模型,通过归一化剪切应力R与归一化剪切位移D的指数函数关系体现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的发展趋势,即模型采用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剪切应力R是峰值后强度降? p-? 与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差值? p-? r的比值;归一化位移D是峰值后剪切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 p与残余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r -? p的比值。对含不同起伏角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在常法向荷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相当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6.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样分析结果显示,在红外吸收谱图中缩合芳烃结构及含氧基团吸收明显,有机质热成熟度高,且遭受了氧化蚀变:震旦系以上地层大量暴露,地表水溶蚀下渗深度在黔西南地区可达3000-4000m;作为长期存在的古隆起,经历了多次抬升,直至挽近仍处于严重剥蚀阶段。地腹可能存在酸性岩浆热源使有机质过度热演化、保存条件不佳以及缺少勘探目的层,是黔中隆起油气勘探的三大壁垒。兼谈了碳酸盐岩烃源岩问题.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是从属性的.分布在泥质烃源岩系的边缘或局部范围。 相似文献
77.
通过现场工程试验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水泥粘结基材替代化学粘结基材的岩质边坡绿化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岩质边坡工程绿化应按"循序渐进"来进行植被恢复的理念. 相似文献
78.
高地应力等复杂环境下大跨度地下洞室群开挖容易诱发高边墙的脆性拉裂破坏,在Mohr-Coulomb准则基础之上,基于拉应变准则,提出大型地下厂房高边墙破坏的复合拉剪屈服准则。根据弹塑性理论,张拉和剪切屈服分别采用相关联和非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详细推导了该准则在有限差分法中的计算格式,并对张拉和剪切屈服面的应力空间进行了分界。利用C语言程序编写的动态链接库文件,实现了该准则在通用软件的科学仿真计算。以高应力地区的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为工程实例,与FLAC3D自带的拉剪屈服准则相比,基于拉应变准则的计算结果表明,大跨度高边墙拉破坏明显,塑性区以及应力松弛区的面积更小,能合理描述硬岩高边墙的脆性拉裂破坏特征。大型硬岩地下洞室群的计算分析验证了该准则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模式的测井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构造运动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期次。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发育了加里东中期岩溶和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加里东中期岩溶保留于本区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弱,以发育小的溶孔为特征;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发育于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强,以大型溶洞、地下暗河为特征。各期岩溶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带: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沈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利用各岩溶带自然伽玛测井、井径测井、双侧向电阻率、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声波副井和地层檄电阻率成傈测井的响应特征,对两口典型井岩溶带进行划分。以“双峰灰岩”为标准,对两口井的岩海带进行横向对比,建立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岩溶空间分布与发育强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80.
以下扬子下寒武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岩石微观分析、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在地层对比基础上,开展了下扬子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烃源岩条件评价。结果表明:下扬子下寒武统主要发育硅质岩、硅质泥页岩、碳质泥页岩、灰质泥页岩、泥灰岩、白云岩6种岩石类型;地层可划分为3段,其中安吉-石台-上海地区三段发育齐全,其他地区一段大部分缺失,二段存在不同程度缺失;沉积相主要发育盆地、陆棚、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5种类型;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石台-安吉、滁州-盐城、德兴-桐庐盆地相及周边陆棚相,石台-安吉地区是烃源岩发育最有利区,泥岩厚度300~700m,TOC为3%~9%,平均4.5%~5.76%;德兴-桐庐地区泥岩厚度200~400m,TOC为3%~9%,平均4.96%;滁州-盐城凹陷泥岩厚度50~200m,TOC为2%~4%。下扬子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全部为Ⅰ型,有机质组分主要为腐泥组,以藻类体为主,含少量腐泥无定形体。下扬子下寒武统烃源岩均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总体上由皖南盆地区向两侧台地逐渐降低,九江、景德镇、黄山及开化淳安地区受火山岩影响Ro在4.0%以上;安庆-溧阳-南通以南,湖州-苏州以西处于盆地、陆棚及斜披部位,埋深大,Ro为3.0%~4.0%;潜山、南陵、无为、金坛及苏北中新生代凹陷由于后期埋深较大,Ro在3.0%以上;其他区域Ro为2.0%~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