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0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1868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902篇
地质学   5190篇
海洋学   774篇
天文学   2153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地理   125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利用重力资料和GPS数据研究伽师及邻近地区地壳运动特征,首先对2005~2009年该区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绘制出以1年为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的等值线图.分析表明,伽师及邻近地区近年来重力场变化相对活跃,且有一定的规律,最大重力异常值达到150×10 -8m·s-2.其次,利用2005 ~2009年该区域G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进行重新解算,并利用理论计算得到该地区每年的面膨胀值.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壳面压缩、面膨胀交替出现,正负交界处往往是剪应变值增大的地区,即地震易孕育区域.最后探讨了重力与GPS(面膨胀)二者在地壳形变、地球动力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震前伽师及邻区重力值主要显示正变化,震后则呈现出大面积负值区域,说明压陷(面收缩)和向北扩张(面膨胀)作用交替进行,这与GPS计算出的面膨胀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2.
马锋  张光亚  刘祚冬  梁英波  张磊  杨柳明  许岩  毛祖臣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9-67050009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演化和油气富集规律异同。研究表明: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控制了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区域构造分带、盆地演化、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根据古洋壳缝合线可分为北、中、南3个构造带,古生代以来多期微板块的拼贴,导致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含油气盆地演化分为3个演化阶段,早古生代伸展、晚古生代挤压、早中生代伸展和新生代挤压构造作用控制了研究区盆地的叠合演化,发育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3套区域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4套储盖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3.
何明明  李宁  陈蕴生  朱才辉 《岩土力学》2015,36(10):2907-2913
利用WDT-1500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对砂岩、砾岩和砂砾岩进行了分级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了岩石的动弹性模量对应力幅值和应力水平的响应特性,得到了动弹性模量和耗散能随应力幅值、应力水平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循环荷载下岩石的能量耗散越多,动弹性模量越小;应力水平越高,动弹性模量和耗散能越大;含水率和应力幅值越大,动弹性模量越小,耗散能越大。讨论了邓肯-张模型能够描述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构建了动弹性模量随应力水平、应力幅值及含水率变化的演化模型,探讨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能量耗散的经验法则,建立了耗散能演化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分级循环荷载过程中能量耗散行为。  相似文献   
994.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形成演化的重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区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和上三叠统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定位的基础上,论证了T_3x~2水起源于35 g/kg的海相同生沉积盐水,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构造热液3个"期"的浓缩盐化正向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60 g/kg的海相后生沉积孔隙裂隙卤水、浓卤水;T_3x~4、T_3x~6水均起源于陆相同生沉积淡水,T_3x~4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淋滤、沉压埋藏、构造热液4个"期".主要是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00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T_3x~6与T_3x~2经历的期相同,经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84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  相似文献   
995.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fabrics to the critical states of granular aggregates,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fabrics of virtual granular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2D elongated particles. Specimens with a great variety of initial fabrics in terms of void ratios, preferred particle orientations, and intensities of fabric anisotropy were fabricated and tested with direct shear and b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During loading of a typical specimen, deformation naturally localizes within shear bands while the remaining of the sample stops deforming. Thus,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fabric requires performing continuous local fabric measurements inside these bands, a suitable task for the proposed DEM methodology. It is found that a common ultimate/critical state is eventually reached by all specimens regardless of their initial states. The ultimate/critical state is characterized by a critical void ratio e which depends on the mean stress p, while the other critical state fabric variables related to particle orientations are largely independent of p.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uniqueness of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in the e ? p space, and show that the critical state itself is necessarily anisotropic. Additional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shear band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critical states exist only in a statistical sense; (2) critical states can only be reached at very large local shear deformations, which are not always obtained by b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both physical and numerical); (3) the fabric evolution processes are very complex and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fabric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6.
在重点梳理兴蒙造山区及其相邻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分布与沉积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特征。兴蒙造山区中东部在晚侏罗世巨厚粗碎屑沉积建造之上发育了巨厚的酸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河流-湖泊相沉积岩系,构成中国东北部巨型NE向火山岩-沉积岩带。兴蒙造山区中东部早白垩世早中期以断陷(裂谷)盆地为主,古地貌以高地、河流和湖泊共存为特征,气候温湿且炎热,热河生物群萌生;早白垩世中晚期,北东向地壳强烈伸展并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展,沉积盆地及充填建造和热河生物群也相应地向更广泛区域辐射发展。兴安岭-燕山沉积-火山岩带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板内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性伸展是其主要的成因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中晚期更大规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序幕。兴蒙东部早白垩世晚期沉积盆地发育和古地理格局受Izanagi板块向亚洲大陆东部俯冲弧后伸展构造机制约束。  相似文献   
997.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西的推覆体之上为广海陆架相的细碎屑岩沉积、远源浊积岩,以东为局限环境下的细碎屑岩沉积夹浊积岩;诺利期晚期为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下超的复合体,古地理格局继续保持东西向分带,呈对称分布,盆地西部为陆相、海陆过渡相,盆地中部为海相沉积。瑞替期在原形盆地中形成舍资组的河流-滨岸沉积,在推覆体上形成白土田组的冲洪积物。总之,表现古地理变迁为一个由西东逐渐超覆、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由海相变为陆相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9.
着重介绍了目前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在变质作用温压确定、变质作用不同阶段时间标定、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程的组构标志、变质作用演化热模拟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石林地区土壤侵蚀的石笋记录与现代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云南乃古石林地区的洞穴沉积物———石笋,结合土壤侵蚀观测结果,发现石笋中的每一个夹泥层代表一次地表快速剥蚀事件,进而讨论了土壤侵蚀事件在石林发育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石林发育的自然过程之一是土体较长时期稳定、实现土下溶蚀,协同土壤阶段性的快速剥蚀过程,脉动式相对向上“生长”。石林地区全新世曾经历过数次快速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