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8篇 |
免费 | 554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3篇 |
大气科学 | 218篇 |
地球物理 | 505篇 |
地质学 | 1424篇 |
海洋学 | 298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117篇 |
自然地理 | 1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基于有关粗糙界面的Rayleigh假设,讨论了平面声波按余弦规律快速变化的小尺度粗糙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界面与位于该位置的一个过渡地层的作用相当.该过渡层的厚度为粗糙界面的起伏幅度,速度和密度为上下两层介质相应量的平均值.研究了埋藏很深的微粗糙界面所引起的地震反射(绕射)波的频散特性和走时的构成,即包含零炮检距反射时间、正常时差和界面粗糙时差三部分内容.该粗糙时差与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无关,与绕射波的阶次有关,绕射波尾随在反射波之后以某一固定的时差出现.且只有当界面的粗糙波长与地震波的波长相当时,才能观测到这类绕射波.该结论为粗糙界面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2.
储液池的抗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体固体动力耦合统一分析模型的有限元法,进行了储液池的抗震分析。分别探讨了储液池内液体的液面大幅波动、池壁刚度变化、池的深宽比等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液池壁刚度是比较敏感的物理量,弹性比刚性池壁与液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行为强,池壁所受流体的作用力大;液面波的影响也有同样规律,刚性池壁情况下考虑面波与否影响不太大,但弹性池壁却有较大影响;另外宽池比窄池的响应强。 相似文献
943.
珊瑚礁支持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部分特征地貌是海面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目前,无论是对珊瑚礁现代地貌还是埋藏古地貌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匮乏.基于2017年8~9月采集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遥感影像研究显示,道明群礁目前是发育有1个岛、4个沙洲、7个干出礁和若干座暗礁的典型珊瑚群礁,其形... 相似文献
944.
应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盘等传统和现代富集技术,对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提取,建立了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测定地下水中毒杀芬的方法。对性能较好的自制GDX-502固相萃取柱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填制的GDX-502固相萃取柱富集地下水中的毒杀芬,基体加标回收率为92.3%~98.5%,优于商品固相苯取柱LC-C18、ENVITM-C18以及固相萃取盘(92.8%~96.8%)和液液萃取(80.3%~88.5%);GDX-502固相萃取柱富集速度低于固相萃取盘,但远高于LC-C18和ENVITM-C18;GDX-502固相萃取柱的批量处理样品能力(12个)高于固相萃取盘(6个);同时所使用的有机试剂量远低于液液萃取。GDX-502固相萃取柱的萃取效率、分析通量、经济性和环保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5.
Thomas Kalbacher Wenqing Wang Chris McDermott Olaf Kolditz Takeo Taniguchi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5,47(7):1017-1027
946.
本文将氚的测定方法应用于察尔汗盐湖抽卤过程中晶间卤水氖含量变化趋势的研究,以多次的测试数据研究和探讨了大气降水、周边水、地下水对察尔汗盐湖晶间卤水的影响,特别是开渠后湖水对晶间卤水的影响,从水平和垂直两个面讨论察尔汗首采区晶间卤水氚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47.
Boninitic rocks and associated high-magnesian basalt and high-iron tholeiite in the Xiangcheng area constitute the basal horizon of the arc volcanic sequence in the Triassic Yidun Island-Arc, southwestern China. The boninite occurs as pillow, massive and ocellar lavas; the last one possesses well-developed globular structure and alternates with the former two. The bonini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phenocrysts of olivine and low-Ca pyroxenes and by low CaO/Al2O3 ratios (<0.67) and high Cr (>1000 ppm) and Ni (>250 ppm). The normalized abundance patterns (NAP) of trace elements to primitive mantle are similar to the NAP of low-Ca modern boninites and SHMB in the Archaean and Proterozoic.As a mechanism of ocellar texture, liquid immiscibility in boninite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lines of evidence: (a) sharp contact between ocelli and matrix, (b) constant volumetric ratios of ocelli/matrix and common coalescence of ocelli in ocellar rocks, (c) identical micro-spinifex textures and mineral asse 相似文献
948.
总结了衬垫材料、结构、渗滤液运移规律、污染质与岩土体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城市卫生填埋衬垫系统在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衬垫系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思路,将垃圾体、衬垫作为统一的人工地质体系统,利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这一人工地质体系统在渗滤液、填埋气体等作用下的工程地质规律与特征及其与天然地质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49.
平面应变状态下岩石剪切带网络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围压、端面约束、试件高度及界面特性对剪切带网络形成的影响。首先对影响剪切带网络形成的因素(包括试件高度、围压及温度、试件端部轴向应变大小的计算方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FLAC 3D对平面剪切带网络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摩擦角及内聚力为应变软化。探讨了倾向于出现剪切带网络的若干条件。若端面缚束较强且存在一定的侧压力,试件中部出现多重剪切带。若端面缚束较弱,试件端部易于形成剪切带网络,且随试件高度的增加剪切带条数增加。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越大,剪切带穿越断层并按其固有方向延伸能力越强,剪切带网络格局越明显。获得的数值结果可在实验中找到佐证,并且可以用来解释地震中的一些剪切应变局部化现象。 相似文献
950.
基于PRB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开始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全国区调中全面推广应用,运用数字地质填图过程中获取的PRB数据直接构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是三维地质界面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了断层面、第四系界面、地层面、岩体界面、残留顶盖界面、俘虏体界面等6种主要地质界面的构建流程与方法。面的构建时应先创建模型的边界面(DEM面、模型的底界面、模型的四周边界面),再建断层面,最后按地质体新老顺序依次构建其他地质界面,构建地质界面时应遵循"野外路线数据为主要数据,地下地质数据为约束数据"的原则。该方法建立的地质界面与地表填图数据和地下地质数据都能够完全吻合,建立的地质界面精度高且美观,但受地表产状可推测深度的限制,该方法仅适用于浅部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但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参考与约束。建模单元可以与地表填图单元相同,也可以进行少量的合并,模型可达到的精度较高,模型的精度取决于野外填图路线数据的精度和数量,尤其是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和有效产状的精度和数量。为了保证模型的精度,在野外路线填图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每条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B)都具有有效产状,在地质界线产状变化较大的部位需要适量增加产状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