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974篇
地质学   1253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50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地壳平均速度较高(6.5km/s). 向南进入西昆仑,地壳明显增厚,厚度可达0km左右,且地壳平均速度偏低(6.0-6.2km/s),偏低的地壳平均速度主要来源于相对低速度的下地壳结构,反映了西昆仑褶皱系下地壳介质的特征. 向北进入天山后,地壳同样明显增厚,但增厚的程度低于西昆仑下,约为50-55km. 天山地壳同样具有明显低的平均速度(6.2km/s),显示了天山地壳相对"软"的特征,但天山地壳偏低的平均速度来源于广泛分布于中地壳的低速度层和速度偏低的下地壳. 在印度块体向北强烈推挤的作用下,该区地壳遭受强烈的不均匀变形,塔里木块体向南插入西昆仑下,向北插入天山下,形成了该区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92.
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对群体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分蘖角度对群体温度、群体相对湿度、群体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选用2006年水稻有关研究数据,分析水稻分蘖角度对群体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群体温度在07:00-19:00处理大于CK。分蘖高峰期到孕穗期CK白天群体相对湿度大于处理,齐穗期到灌浆期处理群体相对湿度大于CK。群体CO2浓度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为处理大于CK,其他生育期差异不显著。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是处理前期和后期上层截获的光能均小于CK,群体内消光系数小。控制分蘖角度形成了有较高温度、较低湿度、高CO2浓度和适宜光分布的群体,可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3.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双侧破裂特征,主破裂过程在前13 s基本完成,最大滑动量为63 cm,破裂面上起始破裂点两侧的滑动矢量方向不同.2003年2月24日Ms6.8地震的破裂过程最为复杂,震源时间函数由两次上升时间组成,破裂一共持续了32 s,最大滑动量为32 cm.研究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破裂图像中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后短期内发生的余震震源机制解也与破裂面上断层的错动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位置和机制与主震破裂所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94.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9,31(6):699-701
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7月15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并于震后4小时内得出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 矩震级约为MW7.8;② 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s;③ 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简单,整个地震破裂只包含一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 这次地震基本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主要朝向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495.
We show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induced earthquake and the reservoir storage and dam height based on the global catalog from 1967 to 1989 compiled by Ding Yuanzhang (1989). By multiplying reservoir storage with dam height, we introduced a new parameter named EE. We found that the cases with specific EE and magnitude do not exceed a limi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its physics, we called EE the equivalent energy. We considered this limit as the upper limit of magnitude for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The result was proved by the recent cases occurring in China. This size limitation can be used as a helpful consideration for reservoir design.  相似文献   
496.
Based on the discrete wavenumber method, we calculate the fields of dynamic Coulomb rupture stress changes and static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M6.5 earthquake in Wuding, and stud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sequent after- sh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ositive region of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static stress peak value are similarly asymmetric, which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with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ftershock. The dynamic stress peak value and the stati...  相似文献   
497.
A rectangular flume with dimensions of length 180 cm, height 60 cm and width 20 c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ntry angle (i.e. angle between the interface and the centerline of the slot) of a two-layer flow withdrawal by a line sink. Saline water was used to form a bottom density current and red dye was appli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e could see that the dimensionless discharge is more influential on the entry angle than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of the lower-layer flow. Thus, the influence of concentration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s negligible for evaluation of the entry angle. The absolute values of entry angles increase with the absolute values of the dimensionless discharge. Almost all absolute values of the theoretical angle are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measured angle with a deviation bounded within 0.15 rad. The influence on the entry angle from the dimensionless discharge is symmetrical between the drawdown curve (interface above the slot) and the suck-up curve (interface below the slot). This phenomenon can be seen from a simplified form of a theoretical formula.  相似文献   
498.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海昆  黎明晓  吴琼  宋金 《地震地质》2008,30(3):746-758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序列特征,也成为汶川序列较大余震的主体活动区域。序列较强余震活动明显受引潮力调制,大多数较强余震发生在固体潮大、小潮时段,并且16时前后是较强余震的优势发震时段。序列衰减系数p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基本稳定在1附近变化。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序列类型及最大强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初步的统计结果还显示,8级左右强震序列中主震与最大余震之间的震级差正比于主震破裂尺度,这意味着当震级大体接近时,较大的破裂尺度与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相对应  相似文献   
499.
T-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者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激发,并在海洋低速层中传播的声波.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东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MW=9.3级大地震,其产生的能量在印度洋中激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到了世界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台站(PALK)及台站(DGAR)记录到的地震的信号中,提取出了清晰的高频T-波,并在频率域内分析,最终得到了T-波的频谱已及频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另外,通过对大地震时间域和频率域内T-波信号的分析,了解到此次大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持续的时间大致为500 s,其间伴随有两次明显的能量释放过程.分析数据表明两次能量释放过程的间隔大致为80~100 s.T-波分析将为推断海洋地震以及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的特征,提供一种独立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00.
推导了后张顶底角钢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及极限承载力的一般公式,并利用ANSYS建立了其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该节点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特征.分析表明,后张顶底梁柱节点具有与传统焊接刚性节点相近的刚度,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构件的性能,且残余变形较小.对比证明,角钢厚度和后张力大小是影响节点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后张节点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适合应用的改进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