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974篇
地质学   1253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断层自发破裂动力过程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自发破裂动力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地震过程及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为合理地模拟断层的自发破裂过程,本文首先对经典的滑移弱化摩擦关系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有限单元方法对破裂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摩擦关系能够产生脉冲型(pulse-like)破裂模式,而经典的滑移弱化摩擦关系不能产生这种破裂形态.模拟结果还显示,断层自发破裂过程受初始应力场及摩擦关系影响,当初始应力场中剪应力水平较低时,容易产生脉冲型破裂;但当初始剪应力较高时,会产生裂纹型(crack-like)破裂.这个现象与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岩石破裂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在相同的初始应力情况下,若滑移弱化摩擦本构关系中的动摩擦系数较大,断层将易于产生脉冲型破裂;若动摩擦系数较小,将倾向于产生裂纹型破裂.此外,本文也采用速率弱化摩擦关系对断层自发破裂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初始场及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摩擦关系中的b-a值较小,容易产生脉冲型破裂;如果b-a值较大,会产生裂纹型破裂.  相似文献   
362.
鲁甸6.5级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南南东向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华南地块相互作用边界变形带上发生的一次中等强度地震.尽管野外应急科学考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但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局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条带状分布、震后科学考察获得的地震烈度长轴方位和极震区地震裂缝等显示出发震断层为NW向包谷垴-小河断裂,左旋走滑性质,属大凉山断裂南端部组成部分;库仑应力计算表明,鲁甸地震可对周边活动断层系历史地震空段产生应力加载作用,其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63.
王明  吕建永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804-3811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MHD)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太阳风压力系数与上游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相关性.在识别出日下点附近磁层顶位置后,通过拟合得到日下点附近的磁层顶张角.在考虑上游太阳风中的磁压和热压以及磁层顶外侧的太阳风动压的情况下,计算了太阳风压力系数.通过分析行星际磁场不同方向时太阳风动压在日地连线上与磁压和热压的转化关系,详细研究了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对太阳风压力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 在北向行星际磁场较大(Bz≥5 nT)时,磁层顶外侧磁压占主导,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磁层顶外侧热压占主导;(2) 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行星际磁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行星际磁场时钟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行星际磁场大小和其他太阳风条件相同时,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太阳风压力系数要大于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减小,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增大;以上结论是对观测结果的扩展;(3) 最后,我们还发现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64.
地震破裂区是地震时沿发震断裂带的同震错动面或破裂面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区域,指示了震源断层/破裂的位置与尺度。确定过去长期的强震/大地震破裂区是鉴别地震空区、研究与预测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强震,破裂区可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方法确定,但对于历史强震,破裂区确定的方法需要探索与发展。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利用烈度/等震线资料、结合地震构造与震区地表地质环境等信息确定历史强震破裂区的方法,并开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现代地震破裂区延伸的烈度区间与极震区烈度、震区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建立了2条经验准则,可分别用于根据烈度分布确定华北2类震区环境(基岩区和厚层第四纪松散堆积覆盖区)历史强震破裂区的位置与延伸。文中还提出通过综合地震构造、现代小震/余震分布等信息,辅助确定历史强震破裂区横向宽度的思路与途径。作为应用试验,文中确定了5次历史地震的破裂区,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经验准则及相应方法适用于华北地区历史强震破裂区的确定。  相似文献   
365.
Contact angle is a principal control of the flow of multiple fluid phases through porous media; however its measurement on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remains a challenge.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immiscible fluids at the pore scale at reservoir conditions (10 MPa and 50 °C) inside a quarry limestone through the use of X-ray microtomography. It is applied to a super-critical CO2–brine–carbonate system by resampling the micro-CT data onto planes orthogonal to the contact lines, allowing for vectors to be traced along the grain surface and the CO2–brine interface. A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angles ranging from 35° to 55° i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the CO2–brine–carbonate system is weakly water-wet. This range of contact angles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result of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and surface heterogeneity on a range of length scales. Surface heterogeneity is examined by comparison of micro-CT results with optical thin sections and SEM images.  相似文献   
366.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方法在共偏移距剖面上识别、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折射波走时的横向连续变化数据,利用不同共偏移距同一折射波层位的到达时差计算该折射层位的速度结构.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某区域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新生界地层层速度的整体结构,反映了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的速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折射层速度资料探讨南海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与常规初至折射波法相比,远偏移距折射波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该方法的初步应用能够对远偏移距折射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视角.  相似文献   
367.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rithm, we relocated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M S 7.0), and its 4,567 aftershock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 April and May 3, 2013.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aftershocks are relocated between 10 and 20 km depths, but some large aftershocks were relocated around 30 km depth and small events extended upward near the surface.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illustrate a shovel-shaped fault plane with a variable dip angle from the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long the fault. Furthermore, the dip angle of the fault plane is smaller around the mainshock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long the faul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easy to generate the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place having a small dip angle of the fault, which is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genesi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Lushan mainshock is underlain by the seismically anomalous layers with low-VP, low-VS, and high-Poisson’s ratio anomalies, possibly suggesting that the fluid-filled fractured rock matrices migh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ffective normal stress on the fault plane to bring the brittle failure.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Lushan and Wenchuan aftershocks is suspected to be vulnerable to future seismic risks at greater depths, if any.  相似文献   
368.
边界识别是重磁数据解释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其结果可划分出地质体的水平范围。边界识别结果受地质体埋深及导数计算误差的影响所识别边界与真实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边界识别法无法直观地给出地质体的深度信息。为了获得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本文提出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其对不同深度的边界识别函数进行归一化计算,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的最大值对应于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常规边界识别结果的误差随理深的减小而减小,而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是通过最大值来判断地质体的位置,最大值是在地质体处获得,因此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计算,所获得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为下一步的勘探计划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断裂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369.
胡凯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14,36(5):1199-1204
对含盐冻结粉质砂土进行温度-2 ℃、-4 ℃、-6 ℃和围压0.3~16 MPa的三轴强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盐冻结粉质砂土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围压和高围压表现为应变软化特征, 中围压为理想塑性变形特性; 随着围压的增大, 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围压小范围内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 并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随围压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 针对强度随围压的变化, 提出非线性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370.
方宏伟  李长洪  李波 《岩土力学》2014,35(Z1):156-164
基于滑移线场理论,按边坡坡面变形量评价其稳定性,提出均质边坡极限曲线法。该法是求有重边坡极限荷载的逆过程,也是强度折减法的对偶过程。以特征线法差分方程组(SCM)和试验方程近似公式(CCM)求得的极限坡面曲线与坡面线相交为变形破坏准则,定义了安全度(DOS)和破坏度(DOF)2个评价指标。该方法不必假设和搜索临界滑动面。经典考题和典型算例的验算表明,随着节点的增加SCM法计算精度增加,边界步长不变时,3次样条插值求得的变形破坏准则判断值不变,说明SCM算法稳定。典型算例的计算数据和图例表明,边坡角变大时边坡稳定性降低,极限坡面曲线与坡面由无交点变为有交点,证明了变形破坏准则的正确性。由2个例题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安全系数较大时,SCM法、CCM法计算结果与其具有可比性,相对于原边界条件增加了外荷载;安全系数变小时,SCM法、CCM法偏于保守。34个样本计算正确率为安全系数法67.7%,应力状态法73.5%,CCM法79.4%,SCM法70.6%,表明SCM法和CCM法正确率较高,计算结果可靠,SCM法、CCM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论与安全系数法完全一致。在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和最终边坡角的分析与计算中,SCM法、CCM法结论与原报告相同,当参数变小时CCM法更有利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