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01.
广西武宣县盘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永恩 《地质与资源》2009,18(3):183-188,196
盘龙铅锌矿位于广西大瑶山西侧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南段,是广西近10年来发现的中型沉积-热卤水改造型铅锌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下统上伦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为主,具有多层特点,围岩蚀变较弱.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与黄铁矿、重晶石等共生.泥盆系上伦白云岩渗透性较好,铅锌丰度值较高,是矿区最有利的赋矿层位.矿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一定关联.矿床明显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的联合控制,是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2.
云南金顶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飞  许东  尹光候 《现代地质》2014,28(4):701-710
金顶铅锌矿位于兰坪盆地中部,控矿构造为金顶逆冲推覆构造。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区中的硫属于正常沉积系统,并具有有机生物成因的特点;成矿流体均一温度72.9~490 ℃,盐度为7.4%~16.9%,成矿压力85~230 MPa,成矿流体pH值5.36~7.09,Eh值为-0.44~1.17 V。矿床形成于新生代陆内汇聚构造背景,沘江断裂的长期活动与输送含矿物质热卤水,贯入到金顶穹隆构造,形成“金顶式”Pb-Zn矿床。  相似文献   
203.
王勇  张洋  包峻帆 《江苏地质》2019,43(2):208-221
河南固始地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为小型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花园墙组地层中,主要受地层控制,区内龟(山)—梅(山)断裂带、杨山背斜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次侵入,与围岩下石炭统花园墙组的石英砂岩、钙硅质石英砂岩、钙硅质粉砂岩的“硅钙面”发生交代作用,从而富集成矿,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矿区主要的物质来源和热源,矿体形成受构造影响显著,矿体规模与构造附近的侵入体规模成正比。矿区内物化探对矿体均有良好的指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4.
黔西北矿集区亮岩铅锌矿区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亮岩铅锌矿是川滇黔接壤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之一。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该矿床三个中段出露的垭都—蟒硐断裂带结构进行精细解析,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认为该区至少历经了三期构造成生发展过程,相应的主压应力方向依次变化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其中在成矿期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为北东构造带。因该断裂带走向变化,在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相应发生改变,导致矿体赋存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合黔西北矿集区内其它典型矿床控矿构造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控矿规律,而且与滇东北矿集区会泽型(HZT)铅锌矿均受到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不同于垭都—蟒硐成矿带在成矿期受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控制的传统观点,该新认识认为燕山期北东—西南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为成矿后构造(破矿构造)。这些认识为该区乃至黔西北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5.
依据研究区震旦系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并结合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划分出的地层格架,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震旦系灯影期岩相古地理图。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东高西低、北浅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自南西向北东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灯影组以发育大套白云岩为特征,纵向上构成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同时反映了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空间上从北西至南东发育从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台地边缘斜坡到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岩相古地理对层控铅锌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台地边缘浅滩相与局限台地潮下过渡部位。  相似文献   
206.
张文瑞 《福建地质》2009,28(3):181-187
湖屯铅锌矿主要产于中-晚元古代变质岩基底与火山岩接触部位或“天窗”内外,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受变质岩层位与后期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硫化物矿床。区内异常范围大,浓度高,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207.
西藏亚贵拉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贵拉铅锌矿床形成于裂谷盆地断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通过对矿床的成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特征,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属热水沉积与岩浆热液渗滤交代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8.
金顶铅锌矿床是一个以沉积岩(灰岩与砂岩)为寄主岩石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在对矿区构造和矿床基本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砂岩型和灰岩型)的构造类型、矿石显微构造及矿石组构的特点。本文研究表明,极其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是兰坪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在盆地边缘、盆地内部普遍发育了具有薄皮式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组合特点的成矿前断裂,它们造成矿区内大规模地层倒转与堆叠现象;盆地中发育了由构造角砾岩与透镜体带构成、宽度达近3km的NE-NNE向成矿期中轴断裂,它控制着矿体或矿床的发育与分布;近SN方向的成矿后地堑构造对于矿床具有破坏作用,并使之剥露于地表。金顶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即板状或层状砂岩型矿床和角砾状灰岩型矿床,它们分别位于白垩系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与三叠系沥青质灰岩构成的两个逆冲席体内。以凤凰山矿区为典型,金顶铅锌矿床具有3层结构:上部的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岩盖,中部的砂岩型矿体和下部的灰岩型矿体,三者之间被两条作为圈闭存在的重要逆冲断层带间隔。砂岩型矿体与灰岩型矿体之间由几个角砾岩筒连接,作为成矿时期的矿液运移通道存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块状构造、对生脉状构造及假晶构造等是最常见的显微构造型式,它们的存在揭示出破裂与碎裂、充填和交代作用过程在铅锌矿化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就位,直接受构造作用控制。成矿前的逆冲推覆作用为高压成矿流体的形成以及成矿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成矿期中轴断裂的活动性促使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而灰岩与砂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力学属性)则制约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的出现。致密的灰岩渗透率较低,含矿流体加热了灰岩并使之软化,同时高流体压力使得围岩易碎,形成由早期到晚期的细角砾岩、粗角砾岩和破裂,成矿物质同时沉淀结晶,胶结围岩角砾形成角砾型灰岩矿体。高压流体通过流体通道进入低孔隙度的砂岩后,便迅速弥散于其中,沿着颗粒边界或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中的钾长石碎屑及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块状的砂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209.
吴越  孔志岗  陈懋弘  张长青  曹亮  唐友军  袁鑫  张沛 《岩石学报》2019,35(11):3443-3460
扬子板块周缘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分布着数以百计的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床,它们不仅是我国主要的铅锌矿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稀散元素(Ge、Ga等)生产基地。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技术分别测定了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会泽铅锌矿床、金沙厂铅锌矿床、大梁子铅锌矿床,扬子板块北缘的马元铅锌矿床以及扬子板块东南缘的凤凰茶田锌(铅)汞矿床中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以揭示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稀散元素)的富集规律和赋存状态,并为矿床成因类型的厘定及稀散元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更多依据。LA-ICPMS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闪锌矿中不同微量元素(稀散元素)分布不均匀,但这些矿床中闪锌矿总体以富集稀散元素Ge、Ga、Cd,贫In、Se、Tl、Te为特征,其Fe、Mn含量要明显低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高温闪锌矿,指示了扬子板块周缘铅锌矿床可能形成于中-低温成矿流体,而与岩浆热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此外这些矿床中闪锌矿富Ge贫In的特征与其他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一致。同时,本次研究综合分析了闪锌矿中不同微量元素(稀散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与闪锌矿微量元素LA-ICPMS时间分辨率特征相结合,研究表明:这些铅锌矿床中稀散元素Ge可能主要通过3Zn2+?Ge4++2(Cu+,Ag+)和2Zn2+?Ge4++□(晶体空位)的替代方式进入闪锌矿,Ga在闪锌矿中富集机理主要为2Zn2+?(Cu,Ag)++(Ga,As,Sb)3+。此外,为进一步揭示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中稀散元素的富集规律,本文还系统对比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的稀散元素(均为LA-ICPMS数据)组成特征,并初步探讨了造成不同成因闪锌矿中稀散元素(Ge、Ga和In)差异性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 Ge在中低温盆地卤水成矿系统(MVT和SEDEX矿床)和岩浆-火山热液成矿系统(浅成脉状铅锌矿床和VMS矿床)形成的闪锌矿中均可能富集成矿,但中低温浅成脉状矿床中Ge的富集程度要明显高于高温脉状矿床,指示了成矿温度是控制闪锌矿中Ge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2)铅锌矿床闪锌矿中In主要为岩浆来源,In倾向于在成矿温度较高的岩浆及火山热液成因铅锌矿床中富集成矿,而壳源的MVT和SEDEX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均贫In。可见除形成温度外,成矿物质来源是决定闪锌矿是否富In的关键因素。(3)除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外,其他不同成因类型、不同形成温度的铅锌矿床中闪锌矿均可能富Ga。矽卡岩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具有明显的贫Ga、Ge的特征,这可能是由于矽卡岩化过程中稀散元素Ga、Ge大量进入早期矽卡岩矿物,进而导致了成矿流体以及随后形成的闪锌矿中Ga、Ge的贫化。综上所述,闪锌矿中稀散元素富集与否和富集程度受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流体演化过程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4)扬子板块周缘铅锌矿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稀散元素)组成特征指示了它们形成于中低温成矿环境,稀散元素的富集规律与其它MVT型铅锌矿床类似。  相似文献   
210.
针对广西盘龙铅锌矿选矿厂铅浮选指标较差的现状,以现场产出的铅中矿1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解离度统计等技术手段,对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铅中矿1含Pb 2. 03%,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方铅矿整体嵌布粒径细小,经筛分分级后,不同粒径的分级产品中方铅矿的嵌布特征差异性极大,+74μm及-74~+39μm部分含铅矿物颗粒基本为铅-锌-硫复杂连生的集合体,这两个粒级金属总占有率达56%以上,是影响盘龙铅锌矿铅浮选指标的关键所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对铅中矿1进行分级磨矿工艺流程改造,提高铅中矿1中方铅矿的单体解离度,实现铅精矿中铅金属回收率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