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619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书桐 《矿物岩石》1993,13(1):14-17
绝大多数的金矿化作用都是在非平衡的开放体系中完成的,再加上硫化物在结晶过程中生长速度过快,因此难免产生一些异常特征:晶格金在硫化物中大量出现、含金硫化物单晶中主元素含量变化很大以及主族元素Si加入硫化物晶格等。这些异常特征在皖南东至金矿化区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其成因是不能用经典的平衡态热力学和晶体化学理论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92.
A horizontal saltation layer of glass particles in air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over a flat bed and also over a triangular ridge in a wind tunnel.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re measured by light scattering diffusion (LSD)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velocities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ll the statistical moments of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re determined such as mean concentration, root mean square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s, skewness and flatness coefficients. Over the flat bed,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mean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height, the mean dispersion height being a significant length scale.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follows quite well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ver the ridg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the top of the ridge and in the cavity region and are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without the ridge. On the hill crest, particles are retarded, the saltation layer decreases in thickness and concentration is increased. Downwind of the ridge, particle flow behaves like a jet, in particular no particle return flow is observe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
C18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2种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利用C18固相萃取膜提取水样,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饮用水中12种有机氯农药。对洗脱液、水样pH值、萃取压力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并与液-液萃取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液-液萃取相比,固相膜萃取具有操作简单、富集倍数高、节省溶剂和耗时短等优点,是萃取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有效方法。12种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为85.97%~127.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74%~12.2%,方法检出限为0.014~0.047μg/L。  相似文献   
94.
Euphotic depth can be defined as the portion of wa- ter column that supports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ts lower end is the critical depth, namely, the depth measured when the dail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s zero[1]. In the ecosystems of oceans, lakes and rivers, phytoplankton live in the euphotic depth and euphotic depth is usually taken as the lower boundary, when studying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t…  相似文献   
95.
辽宁深井承压水位潮汐响应函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宁省地震水动态监测网19口井固体潮汐响应函数的计算结果,基于M2波潮汐因子及其月离散相对误差,分析了各观测井潮汐响应函数对地壳应变的响应灵敏度、潮汐因子的动态稳定性和监测效能。结果表明:在所列19口观测井中,如果以M2波潮汐因子0.2m/10-9作为潮汐响应幅值的下限,则除甘沟子以外的18口井可用于潮汐响应函数的研究;如果以M2波潮汐因子的月离散相对误差20%作为选择观测井的上限,则除瓦房店楼房井、岫岩1井、周家井、丹东变电所井、牛四井、容2井和阜新市甘沟子等井以外的12口井可用于潮汐参数的动态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96.
宁波地震台数字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EW、NS向固体潮在同一数量级,与理论固体潮有较大的差异,且与浙江省其它地区地震台的记录迥然不同。该台倾斜资料与海水潮汐关系密切,用其分钟值绘出的矢量图日规律性较强。本文对此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7.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自隆  阮明德 《地质论评》2006,52(4):501-509
近来发现四川彭州(原称彭县)、什邡一带的飞来峰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笔者等在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的底界及周边,多次发现飞来峰是压在早更新世的冰水堆积层之上。葛仙山北寨门、丁家湾,什邡大垭口等剖面的地质现象,充分说明塘坝子、葛仙山等飞来峰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时“飞”来,压盖上去的。同时可见飞来峰与第四系之间是“冷接触”,找不到确切的断层证据。笔者等还用现有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新的地质成果,编制了1:10万更新世时的彭县至汶川的地质剖面图,并设想了冰雪层掩盖情况。那时岷江尚未剥蚀下切,按现在标高计的5000m处,即在光光山、太子城之上约1000m的“天”上。当时应在该处出露的石炭系-二叠系石灰岩,就是塘坝子、葛仙山飞来峰的根部。塘坝子、葛仙山就是从那里被冰川作用剪切、从母体分离的石灰岩,滑动、随冰川固体流,滑移到彭县来的。笔者还从理论上阐述了塘坝子、尖峰顶、天台山等如此巨大的山体,能被冰川作用拔起、挖掉、推走的原因和根据。从而解释了飞来峰“飞”行的过程。顺理成章,合乎自然,揭开了飞来峰之迷。  相似文献   
98.
Windos XP版储量计算程序是作者90年代DOS版的全面升级。该程序按照目前地质工作普遍采用的公式和做法,符合现行规范规定和要求。程序对储量计算中矿体圈定等难点解决较好。该程序已经多个矿区应用检验,最近又为南非英铂公司采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
GDX-502树脂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淼  饶竹  苏劲  黄毅 《岩矿测试》2007,26(2):101-104
采用自制GDX-502固相萃取小柱萃取水中苯酚、对硝基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等6种酚类化合物,以乙腈作为洗脱剂,选择280nm和290nm双波长紫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0.05mg/L,IL水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5%-95.0%,精密度(RSD,n=7)为3.6%-9.2%。方法用于实际地表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操作简单,有机溶剂用量少,分析效率高;萃取小柱可多次重复使用,分析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0.
滇西玉龙县小桥头硅化霓辉正长斑岩中,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经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和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主要由微晶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组成。本文研究认为,硅酸盐矿物与磁铁矿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表现为熔离特征,这种在透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微晶固体,是引发交代蚀变、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一种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