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534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The stability of end-bearing piles that are supported laterally along their entire length by an elastic Winkler foundation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case when the coefficient of horizontal subgrade reaction varies linearly with depth. A pattern of clustering of buckling modes is shown to occur and the approximate modelling of the elastic foundation by averaging the stiffness of the subgrade is discussed.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2.
为了充分考虑桩间距范围内滑体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从单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角度出发,在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指定设计安全系数情况下抗滑桩的内力时,提出对一个桩间距范围内的加固坡体进行整体分析,将抗滑桩所在部位单独划分条块,该条块包括桩体受荷段及其两侧桩间距范围内的滑体。推导了与此分析模型相应的桩体受荷段底端内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在滑坡推力线性分布条件下作用于受荷段的净滑坡推力计算表达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与完全考虑受荷段两侧桩间距范围内滑体抗力作用时,得到是桩体内力及位移的上、下边界值。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3.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74.
地震力作用下土质边坡动态稳定性研究对实际边坡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拟动力法结合简化毕肖普法研究坡顶抗滑桩加固土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态稳定性。尽管拟静力法是目前处理地震力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考虑地震力随时间变化且忽略了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而拟动力法采用正弦波模拟地震波在土中传播,并考虑地震波从坡脚传递到坡顶的相位差以及阻尼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揭示土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将得到的结果与拟静力法进行对比,突出了拟动力法的优势。最后,考虑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以及土体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对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5.
王玲玲  李国强 《地震学刊》2013,(6):637-643,650
介绍了火灾下轴压钢柱的破坏准则。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破坏准则计算火灾下轴压钢柱的临界温度。火灾下钢材的力学性能分别参照EC3和CECS选取。通过对临界温度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①2个变形准则给出的结果基本相同,但以变形准则为判断依据往往会高估构件的临界温度;②应用变形准则需具备一定条件,即火灾下构件的破坏形式为整体失稳或截面强度破坏,若构件发生局部屈曲,变形准则不适用;③同一破坏准则下,火灾下钢材性能分别按照EC3和CECS选取,临界温度计算结果相差超过200℃。最后,给出临界温度设计曲线的上、下限,以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6.
杨明辉  冯超博  赵明华  罗宏 《岩土力学》2018,39(4):1271-1280
由于坡度效应的存在,常规方法并不适用于斜坡上水平受荷桩的计算,首先开展了斜坡上基桩的横向加载破坏试验,以确定斜坡上基桩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沿坡体方向对破坏土楔体进行斜向单元划分,提出了考虑坡度效应的土体应变楔模型,对于其中的关键参数应变楔深度与应变楔土体应变采用迭代求解。迭代过程中,建立基桩横向受荷的桩-土相互作用方程并用有限杆单元法求解,当求解得到的桩身地面处位移与应变楔模型中地面处土体位移之差小于某一允许值时,得到的基桩的水平位移及内力即为最终解答。通过与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将土体破坏深度与边坡斜率的比值定义为陡坡效应影响范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陡坡效应的影响范围受土体强度参数及基桩尺寸等多因素影响,其随着桩径的增加而减小,且随土体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77.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prestressed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floating piles subjected to uplift force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First, parameters of the modified BPE model (bond–slip model at the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oncrete interface) were calibrated using existing pullout testing data 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rebars embedded in concrete. Nonlinear spring elements were used in numerical modeling to characterize the bond–slip behavior at the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oncrete interface. A para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rebar diameter,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material, embedment length, and concrete strength on the mobilized bond stress. Upon the successful modeling of the pullout performance of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rebars in concrete, numer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uplift performance of floating piles on the prestress level, uplift force,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typ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相似文献   
78.
梁鑫  程谦恭  陈建明  李良广 《岩土力学》2015,36(7):1865-1876
目前有关采空区桥梁群桩基础的受力机制和沉降特性的研究成果还十分匮乏。以合肥-福州高速铁路官山底特大桥采空区群桩基础为原型进行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根据相似理论计算出模型相似常数,试验确定相似材料后进行模型制作,通过多级荷载试验获取了桩的内力,桩间土的应力,桩、承台、土和采空巷道顶板的沉降3大类数据,得出了模型中桩和桩间土的荷载特性和基础沉降规律。研究表明:采空区对桩承载力的影响与荷载大小成反比关系;所有桩均未出现桩侧负摩阻力,穿过采空区的桩的侧摩阻力分布重心下移程度较正常地层桩明显;采空区群桩不均匀沉降存在临界荷载值,超过此值后,采空区顶板岩土层与基础下正常岩土层的差异沉降不再增加。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建立了以现有规范为基础的采空区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和采空区群桩沉降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9.
肖荣军  何广  史宏彦 《岩土力学》2015,36(Z2):459-468
选取某一支护面上的任意一根桩为研究对象,设置一道支撑(或锚索或锚杆)及开挖至坑底,建立其受力平衡方程和位移协调方程。通过圈梁的协调作用,将研究对象扩大到整个支护面,推导出能够同时考虑开挖过程、支撑设置以及桩-土-圈梁共同作用的支护面位移和受力方程组,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程序求解,可计算出开挖至坑底工况下圈梁、桩身任一截面的内力、水平位移。通过算例计算圈梁(桩顶)的位移与监测位移及部分桩的内力,与文献[1]方法计算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The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role of battered pil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iled foundations has not been yet fully elucidated. In order to shed more light on this aspect, kinematic interaction factors of deep foundations with inclined piles, are provided for single‐battered piles, as well as for 2 × 2 and 3 × 3 groups of piles subjected to vertically incident plane shear S waves. Piles are modelled as linear‐elastic Bernoulli beams, whereas soil is assumed to be a linear, isotropic, homogeneous viscoelastic half‐space. Different pile group configurations, pile‐soil stiffness ratios, and rake angles are considered. The relevance and main trends observed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rake angle on the kinematic interaction factors of the analysed foundations are inferred from the presented results. An important dependence of the kinematic interaction factors on the rake angle is observed together with the existence of an inclination angle at which cap rotation and excitation become out of phase in the low‐to‐mid frequency range. The existence of a small batter angle that provides minimum cap rotation is also show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