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阿克苏河源区的冰川融水和冰湖溃决洪水, 对我国境内阿克苏河乃至整个塔里木河的径流补给及下游的防洪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萨雷扎兹-库玛拉克河的麦茨巴赫冰川湖(Merzbacher Lake)为众多冰川湖中最大的一个, 同时又是频繁发生突发性溃决洪水的冰湖, 在1932-2008年的67 a内发生溃决突发性洪水62次, 其频率高达92.5 %以上. 随着气温的变暖, 冰川减薄后退, 冰川融水增多、 冰湖库容增加, 洪水总量在不断增大. 冰川洪水的总量已经由1960-1970年代的1×10~8m~3左右, 增加到1990年以来的3×10~8~4×1~8m~3 , 最高达5×1~8m~3 多; 年最大流量1990年代较1950年代增多37%, 洪水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库玛拉克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也对冰湖溃决洪水影响很大, 冰川消融的越多, 产生的冰川洪水洪峰也越大. 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将会加大下游的防洪压力. 所以, 要加强冰川消融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 建立预警系统, 进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 为下游的防洪安全和水电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93.
对小兴凯湖内一根长6m的钻孔(XKH1)进行了沉积物颜色、粒度、古地磁和总有机碳、总氮分析。通过与贝加尔湖和琵琶湖沉积岩芯磁倾角记录的对比,建立了该岩芯的时间序列;基于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24ka以来兴凯湖区域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历史,讨论了湖区环境对东亚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响应;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获得的环境敏感粒级组分9.29~63.00μm能作为降水量的指标。末次盛冰期时(24.0~19.5ka B.P.),东亚冬季风盛行,XKH1岩芯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亮度(L*)和磁化率(χ)值高,有机质含量低,反映湖区气候冷湿,湖泊缓慢扩张,湖面比现在低。19.5~18.4ka B.P.,东亚夏季风逐渐减弱,使流域降雨量减少,湖泊收缩,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可能在湖滨区域发育了沼泽沉积。18.4~15.1ka B.P. 沉积物中植物茎碎片含量高,砂含量波动频繁,指示了湖面进一步降低。冰消期(15.1~11.4ka B.P.),沉积物磁化率(χ)升高,色度值(a*)减小,反映东亚夏季风逐渐增强,湖区降雨量增加,湖泊扩张,为高湖面时期,沉积层底部和顶部砂含量增加明显,环境敏感粒级组分9.29~63.00μm的含量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可很好的对应于 OD/B-A/YD气候波动事件。进入全新世,夏季风进一步增强,11.2~10.6ka B.P. 时,XKH1沉积物平均粒径增加,指示降雨量的增加为湖区带来大量沉积物,开始在近岸发育砂坝,大、小兴凯湖被隔开;3.80~0.58ka B.P. 时,色度值(a*)剧烈升高,发育虫穴构造并被黄褐色结核充填,指示湖面变浅,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94.
Moraine chronology is combined with digital topography to model deglacial rates of paleoglacier volumes in both the Huancané Valley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Quelccaya Ice Cap and the Upismayo Valley o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Cordillera Vilcanota. The fastest rates of deglaciation (39×10−5 to 114×10−5 km3 yr−1 and 112×10−5 to 247×10−5 km3 yr−1 for each valley, respectively)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most recent paleoglaci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last few centurie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in the Venezuelan Andes showing high rates of deglaciation since the Little Ice Age. These rates also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20th century rates of deglaciation measured on the Quelccaya Ice Cap (29×10−5 to 220×10−5 km3 yr−1, Brecher and Thompson, 1993; Thompson, 2000).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rates of deglaciation may fluctuate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and that high rates of deglaciation may not be exclusive to the late 20th century.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ELA) depressions for the ice volumes of the last glaciation modeled here were computed as 230 m for the Quelccaya Ice Cap and 170 m for the Cordillera Vilcanota. Maximum ELA depressions are lower than previously published: <500 m for the Cordillera Vilcanota and <400 m for the Quelccaya Ice Cap. These lower values could imply a topographic control over paleoglacier extent.  相似文献   
95.
利用SRTM DEM和ASTER立体像对数据获取的DEM分析了2000—2020年兴都库什东部的冰川物质平衡,并结合CRU TS 4.04气象数据探讨了气温、降水、地形和冰湖对南、北冰川区物质平衡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兴都库什东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02±0.04) m w.e.·a-1,冰川整体呈现微弱的负物质平衡状态。从坡向来看,南坡以正物质平衡冰川居多,北坡以负物质平衡冰川居多。从南、北两个子区域来看,北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07±0.04) m w.e.·a-1,南部冰川区物质平衡为(-0.32±0.04) m w.e.·a-1。北部冰川面积规模大,所处海拔区间高,南部则相反。北部冰川区处于较高的海拔区间且冬季气温较低,导致夏季升温所产生的冰川消融的影响被削弱,冰川物质平衡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南部冰川区出现的强烈物质亏损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的急剧升高和冰川处于较低的海拔区间。南、北区域冰前湖和冰面湖面积不断扩大的空间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6.
普拉姆岛(Plum island)是美国东北部缅因湾最大的障壁海岸,岛内向陆一侧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大潟湖和沼泽区,它们是晚第四纪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和冰后期海岸作用的沉积响应。通过普拉姆岛研究区上更新统—全新统160个钻孔描述,识别出8种沉积物: 泥炭、冰川黏土、黏土、粉砂、细砂、中粗砂、砾、坠石。根据沉积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共划分出8种沉积微相: 障壁沙丘、滨岸沙、水下临滨沙、河道、潮汐水道、潟湖、潮坪、沼泽。研究区在晚第四纪末次冰盛期(MIS2)被劳伦斯蒂德冰盖(Laurentide Ice Sheet)覆盖,发育冰川地貌,冰川泥覆盖在基岩之上,形成底层沉积; 冰后期(MIS1),冰盖消融,海平面发生变化,在冰川地貌鼓丘附近形成沙坝,最终沉积演化为障壁岛—潟湖环境,潟湖通过潮汐水道与广海相连通。  相似文献   
97.
中朝古陆的解体与华北、华泰二克拉通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荃 《地质学报》2012,86(10):1553-1568
半个世纪之前,黄汲清和任纪舜等将华北、东北南部以及西北的阿拉善这类凡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的地区确定为单一的中朝古陆(或准地台).这种观念一直被沿用迄今.近年,构造地层地体的研究发现原称之“中朝古陆”是由华北和华泰两个克拉通构成,计 11个地块或地体.重新厘定的华北克拉通,其范围只限于辽宁省西部和北部、河北省、内蒙古南...  相似文献   
98.
干旱区晚第四纪已有较多高湖面与湖泊演化的报道和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但高湖面出现的时间尚存争议,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记录仍相对缺乏。本文通过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岸地貌考察和AMS 14C 年代学研究,讨论达连海古湖晚第四纪高湖面出现的可能时间; 并通过达连海DLH99孔岩芯年代和高分辨率代用指标,讨论高原东北缘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达连海周围存在6级高湖面岸线或台地,14C 测年结果显示,最低的两级湖岸堤形成于全新世,其余湖岸台地年代均老于44cal.kaB.P.,当时在达连海地区形成一个较大的古湖泊。DLH99孔显示达连海近15cal.kaB.P.沉积了40.92m的湖相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高达2.7mm/a。孢粉资料揭示出,现代干旱的共和盆地在末次冰消期以来存在两个山地针叶林发育阶段,分别位于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全新世早中期是适合山地针叶林植被发育的气候最宜期,而晚全新世山地森林植被整体衰退。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达连海全新世低水位时期对应于岩芯中部山地森林植被发育的晚期,出现较强烈干旱事件(岩芯深13~15m段),这种湖泊水位与植被所指示的气候变化不一致现象(即低水位时期盆地内耐旱植物和山地乔木花粉同时增加),可能揭示出干旱区山地与盆地环境对区域气候不同响应。达连海存在的系列高湖面和冰消期以来的完整气候记录,为理解晚第四纪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