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8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2446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610篇
地球物理   1601篇
地质学   3863篇
海洋学   623篇
天文学   992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制成的微加速度三分量数字地震检波器。集数据采集、处理及传输功能干一体,在结构模型、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控制等方面不同于常规检波器,其信号幅值在低于自然频率范围内没有衰减。因其独特的制造技术,MEMS检波器具有超低噪声,大动态范围和极高的向量保真度性能。  相似文献   
102.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carbon (OC), turbidity, faecal indicator bacteria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as studied in a karst system near Yverdon, Switzerland. Online measurements and sampling were done at a swallow hole draining an agricultural surface (the input), and two groups of springs (the outputs) that often show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 fluorescent tracer that was injected into the swallow hole during low-flow conditions first arrived at the springs 10–12 days after injection;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29%. Previous tracer tests during high-flow conditions gave shorter travel times. After a major rainfall event, a primary turbidity peak was observed at the springs. It coincides with the rising limb of the hydrograph, indicating remobilisation of aut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aquifer. A secondary turbidity peak occurs several days later, suggesting the arrival of all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swallow hole. Wider peaks of OC and bacteria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methods from molecular microbiology (PCR-DGGE) allowe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t the swallow hole and the spr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wallow hol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hile its contribution to aquifer recharge is insignificant. OC appears to be a better indicator for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than turbidity.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室内大型三轴实验,研究了吉林台水库爆破料在不同级配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了在一定击实功下爆破料的最大干密度随细料含量变化的规律,分析了爆破料在不同级配和不同围压下应力与应变的变化规律、轴向应变与体积应变的关系及抗剪强度变化特性.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变化规律产生的原因,得出爆破料的抗剪强度随级配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4.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5,21(5):257-267
在湖南及邻区,无论从地表的地质构造还是地球物理场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布特征。这种特征可能是地壳的旋转运动所造成,它对湖南及邻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大规模成矿作用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这种旋转运动的可能成因,以及所伴随的一系列地质作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以山东省济宁市太平煤矿为例,采用煤柱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煤柱的应力应变状态、煤柱强度结构及煤柱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煤柱稳定性及煤柱应力分布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郭建新 《地下水》2005,27(5):405-407
利用浸出试验方法,对火电厂粉煤灰进行浸出特性的测定,对其有害特性进行鉴别并分析其浸出规律,从而为地下水受粉煤灰排水影响后的水质预测、堆灰场选址、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Ⅰ):试验结果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绿片岩的流变力学特性,采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对绿片岩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绿片岩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轴向应变以及侧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流变特性对岩石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轴向以及侧向流变速率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围压下流变的破裂机制,掌握了绿片岩三轴流变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该水电站工程流变数值分析时参数的辨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9.
盾构法施工的要点是需要在井下布设高精度的控制支导线,当我们根据盾构推进进度对导线接测时,由于观测条件、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基本相同,但观测、的成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成果的正确与否,此时,采用测量平差中的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用940 nm通道遥感水汽总量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940 nm水汽弱吸收带和其附近窗区选取若干探测通道, 采取不同通道组合, 模拟计算通道反射率比值, 并建立了该比值与水汽含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用探空观测独立样本检验水汽含量模拟计算结果, 相对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