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5篇
  免费   2617篇
  国内免费   1251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028篇
地质学   5348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煤炭地质钻探技术发展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要介绍了煤田钻探技术五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82.
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时记录网页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在开发网络数据库时,利用Excel组件作输入界面,实现查询界面上表格的表头和表尾不动、而中间行可以滚动,实现回次滚动查询和界面实时刷新。  相似文献   
83.
赵大军  郭威  于萍  计胜利 《世界地质》2003,22(3):309-312
导/定向钻进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对环境无害的地下管线铺设技术。通过综合经济比较分析,说明了导/定向钻进技术在管径大、埋深大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明显经济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在该技术发展规模、工程应用领域、新型高技术含量、钻机的工作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认为我国应在钻机的机电液一体化、施工过程自动化控制、配套泵组及泥浆系统、钻进规划软件开发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4.
含水量很高的饱和软土在外荷载作用下沉降很大,小变形分析误差太大,必须通过大变形非线性固结计算来模拟。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和搜索的仿生算法。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中复杂的大规模非线性系统的出现,遗传算法日益得到青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本文对遗传算法做了改进,主要体现在杂交算子的选取和轮盘赌模型的模拟退火拉伸,并将其用于饱和软土的大变形固结分析,解决其中的关键参数识别问题。研究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5.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冲击旋转钻进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击旋转钻进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碎岩方法,近年来随着施工领域的拓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简要阐述了冲击旋转钻进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一些冲击器新品种及其相关的钻进新工艺,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7.
分析了天水台数字深井水温资料在陕西石泉ML4.7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在震前5天内深井水温发生大幅度的降升变化,呈负脉冲形态,表现为典型的脉冲型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8.
非开挖导向钻进实际轨迹的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开挖导向钻进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钻进中,由于钻进在地下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导向钻进的顺利进行。到得钻进中当前点的顶角、方位角和孔深,通过均角全距法原理,可以近似地描绘出当前钻孔的空间实际轨迹,并确定钻头的位置。应用这一原理,同时运用VisualBasic语言和AutoCAD绘图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一套应用程序,可以直接绘制出当前钻孔轨迹,并可实现对钻孔轨迹的调控,从而保证导向钻进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9.
许静  宫延宏  黄启海  许刚 《地下水》2003,25(2):124-124,128
针对目前冠县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机井发展不平衡、机井退化、老化、成井质量差等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今后灌区发展机井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0.
Eighty-two cor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pring Valley #1 well which penetrates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Late Devonian–Early Permian Maritimes Basin. The strata consist of alternating sandstones and mudstones deposited in a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ship of sandstone porosity with depth,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porosity evolution. Porosity values estimated from point counting range from 0% to 27.8%, but are mostly between 5% and 20%. Except sample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cemented by calcite, porosity values clearly decrease with depth. Two phases of calcite cement we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Cathodoluminescence, with the early phase being largely dissolved and preserved as minor relicts in the later phase. Feldspar dissolution was extensive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porosity. Quartz cementation was widespread and increased with depth. Fluid inclusions recorded in calcite and quartz cements indicate that interstitial fluid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 were dominated by waters with salinity lower than that of seawater, the middle part was first dominated by low-salinity waters, then invaded by brines, and the lower part was dominated by brine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generally increase with depth and suggest a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of 25 °C/km, which is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at indicated by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An erosion of 1.1–2.4 (mean 1.75) km of strata is inferred to have taken place above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 δ18O values of calcite cements (mainly from the late phase) decrease with depth, implying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of formation, as also suggested by fluid-inclusion data. δ13C values of calcite cements range from −13.4‰ to −5.7‰, suggesting that organic matter was an important carbon source for calcite cem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porosity data with a theoretical compaction curve indicates that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 show higher-than-normal porosity values, which are related to significant calcite and feldspar dissolution. Meteoric incursion and carboxylic acids generated from organic maturation were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the abundant dissolution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