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04篇 |
免费 | 1973篇 |
国内免费 | 25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5篇 |
大气科学 | 1550篇 |
地球物理 | 1785篇 |
地质学 | 5454篇 |
海洋学 | 849篇 |
天文学 | 75篇 |
综合类 | 1074篇 |
自然地理 | 1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331篇 |
2020年 | 309篇 |
2019年 | 380篇 |
2018年 | 327篇 |
2017年 | 394篇 |
2016年 | 396篇 |
2015年 | 427篇 |
2014年 | 528篇 |
2013年 | 499篇 |
2012年 | 611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572篇 |
2009年 | 560篇 |
2008年 | 525篇 |
2007年 | 585篇 |
2006年 | 585篇 |
2005年 | 505篇 |
2004年 | 424篇 |
2003年 | 377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62篇 |
2000年 | 287篇 |
1999年 | 304篇 |
1998年 | 243篇 |
1997年 | 220篇 |
1996年 | 189篇 |
1995年 | 166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1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文中取“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的16站来代表华南地区,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同期的环流特征。研究发现:华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华南前汛期近50年的总的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1950年代前期和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为相对多雨期,而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为相对少雨期,1990年代为正常波动期。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3 a、5 a、7 a、14 a的周期。在分析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时发现:华南前汛期多雨年时南亚高压和副高都偏弱,华南地区低层的水汽通量辐合加强,而且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气流上升运动加强,容易形成降水;而少雨年的情况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02.
203.
南冈底斯岩浆岩带出露的一套早—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建造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致使这套火山-沉积层序发生了强烈的面理置换,形成了典型的构造-岩石地层。依据造山带地层划分方法将叶巴火山弧厘定为叶巴岩群,并根据内部岩性组合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邦堆岩组、叶巴岩组、甲玛岩组。运用构造解析原理划分了3期构造变形事件。第一期构造变形为脆-韧性剪切变形,剪切方式为纯剪占优的一般剪切变形,透入性面理S1普遍置换层理S0(S1∥S0),伴生倾伏向85°~100°陡倾的拉伸线理,运动学指示顶面朝西运动,存在左行和右行两个方向的剪切旋转碎斑共存的现象;EBSD实验结果显示变形的温度≤380 ℃,石英颗粒细粒化明显,重结晶方式为亚颗粒旋转重结晶;40Ar-39Ar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期构造变形时代约为79 Ma,其可能代表新特提斯洋板片低角度(平板式)俯冲引起在弧后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挤出构造。第二期构造变形表现为S1面理发生纵弯褶皱变形形成的轴面劈理S2,轴面产状倾向北或南,倾角40°~70°,枢纽向西或北西西倾伏;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其可能是在晚白垩世(79~68 Ma)南北向持续的挤压应力条件下,南冈底斯弧后盆地整体向上挤出,引发上地壳缩短、加厚进而导致褶皱作用的发生。第三期主要为浅层次膝折构造和近东西向正断层,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铅直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伸展方向)为近南北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期变形可能代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期(23.74~21.1 Ma),印度岩石圈或青藏高原岩石圈或两者组合的拆沉作用引起冈底斯岩基隆升(主要动力学机制)和GCT活动并共同作用导致近南北向伸展滑覆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4.
本文介绍由重磁资料计算上海地区居里面、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及地幔流应力场的方法和成果,并在对成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居里面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5.
牙形石微量元素对生物绝灭事件的响应: 以二叠-三叠系全球层型剖面第一幕绝灭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系统地利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化石,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获取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含量信息.结果显示, 牙形石的Ce异常和稀土总量出现快速的波动, 它们均反映出P/T之交环境(氧化-还原、生态条件等) 的不稳定性.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很好地与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绝灭事件耦合.这一研究将为系统探索全球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时限与古海洋化学及古生态变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并有望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6.
研究利用边界积分方程进行电阻率Zohdy反演的有关技术,结果表明在探测区域划分为数千个单元的情况下,为节省正、反演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内存和 CPU时间,可采取以下措施:(1)假定电位分块线性变化,可以使节点数目显著减少,这里每一块都包含若干个单元;(2)利用边界积分方程的特点,可事先计算并存储所有必要的边界积分值,供每一步迭代中调用;(3)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所特有的数值延拓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节点数目.为了说明这些手段的有效性,先给出了一个数值模拟成像结果,它清楚地表明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电阻率 Zohdy反演是快速而有效的,然后给出一个实测剖面的成像实例,成像结果经钻孔检验正确. 相似文献
207.
重金属元素以大气颗粒物为载体,最终以沉降的方式进入湖泊水体,会引起湖泊的重金属污染.为调查大气沉降对乌梁素海重金属污染的贡献,于2013年7月1日至30日围绕乌梁素海进行大气沉降样品采集,分别测定Cu、Zn、Pb、Cd、Cr、Hg、As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7月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及入湖量.结果表明,乌梁素海重金属元素大气沉降通量大小依次为:ZnPbCuCrAsHgCd.结合社会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显示,大气微粒携带重金属借助风力迁移,较大的沉降通量出现在主风向的下风向区域,说明风向是影响乌梁素海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排干输入与大气沉降方式下的乌梁素海重金属入湖量比较发现,大气沉降是除排干输入外湖泊的另一重要重金属污染源.Zn、Pb、Cu、Cr、As、Hg、Cd等重金属元素月入湖量分别为10.6、1.04、1.02、0.833、0.342、0.00514、0.00281t/月.通过估算底泥重金属增量来评价大气沉降对湖泊重金属的贡献表明,大气Hg、Zn、Pb、Cu、As、Cd、Cr等重金属沉降对湖泊贡献率分别为46.4%、44.7%、14.1%、12.0%、8.48%、4.75%、4.03%. 相似文献
208.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位置及其相关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人们对于导航定位技术的需求将是快速、高精度、高动态和无缝的。未来的综合导航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单点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特殊地区导航定位技术两大类。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类导航定位技术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9.
地球深部物质的某些物性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介绍了地球深部物质实验室近 2 0年来开展高温高压下地球深部物质物性实验研究过程中 ,在测量方法方面的进步和应用情况。这些测量方法包括了高温、高压下弹性的超声测量方法、高温高压下电性的测量方法、高压差热分析法和高压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诟呶赂哐瓜卵沂涂笪锏牡猿饬恐?,我们由超声脉冲透射方法改进为超声脉冲透射反射法 ,克服了样品室中压力和温度梯度对样品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和矿物的电学性质测量中 ,我们由直流法发展为阻抗谱法 ,不仅克服了样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还可以获得离子在溶液中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 ,以及监测含水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动力学特征。在固体传压介质中建立的高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 ,由于升压速率比较小且叶蜡石在高压下的热导系数增大 ,其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校正 ,其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10.
曲潭测区内地形较平坦,多为第四系覆盖,表层土质较均匀,接地条件较好,选择五极纵轴电测深法在区内寻找岩溶地下水,通过视电阻率及激电二次场的测量,对物探异常的解译和深部钻孔验证,成功找到日出水量达千吨以上的岩溶地下水,为今后在灰岩地区寻找岩溶地下水提供借鉴意义。采用物探方法寻找岩溶地下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查方法,可以减少单纯钻探成井的盲目性,提高找水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