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808篇
测绘学   254篇
大气科学   411篇
地球物理   382篇
地质学   2256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背景像素的移动,提出了SURF特征稳像和光流法向量相结合的新方法来解决低空视频的道路车辆检测。首先,检测两帧图像的SURF特征;再用最近邻匹配得到两幅图像的匹配点对;随后结合RANSAC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全局运动参数向量,获得稳定的帧;最后,根据稳定的帧计算光流法向量,并检测出运动车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URF算子的图像稳像算法在不损失稳像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图像稳像算法的速度,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运动车辆。  相似文献   
952.
李强  张景发 《遥感学报》2019,23(5):883-891
基于光学遥感影像的区域滑坡普查易受云雾天气的影响,存在滑坡体调查不全面的问题,无法满足震后应急调查与恢复重建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卫星数据滑坡普查方法,采用高分三号全极化SAR卫星影像数据,以九寨沟地震震区为实验区,在深入分析滑坡体和其他地物类型散射特征的基础上,融合极化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等多维特征信息,结合高分二号影像获取的训练样本,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全极化SAR数据滑坡自动识别模型,实现滑坡体的自动快速识别。与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与无人机航空影像目视解译结果相比较,总体识别精度为92.8%,Kappa系数为0.715,识别准确度满足地震应急实际应用的需求。研究成果可用于震区大区域滑坡体的普查,为后续开展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滑坡体详查、灾后应急与景区恢复提供辅助信息支撑,并促进国产高分SAR卫星数据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3.

2015年尼泊尔Mw 7.8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对尼泊尔境内与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选取离震中较近的辛杜帕尔乔克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L波段ALOS-2和C波段Sentinel-1A两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堆叠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开展震后滑坡的探测与识别,结合光学影像圈定出滑坡隐患点14处。在此基础上,联合升降轨数据和多维小基线集(multidimensional small baseline subset,M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典型滑坡的二维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滑坡的主要形变发生在水平东西向,最大形变速率为-69 mm/a。同时,通过对该典型滑坡时间序列中的趋势项与周期项形变信号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对于滑坡运动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且降雨量的增加使得滑坡位移在每年的8月-11月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可为震后滑坡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地震及降雨等因素对于滑坡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有效地将地表地形与滑坡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进行了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在GIS中了实现对滑坡快速有效的分析、预测,并建立了滑坡稳定的综合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55.
通过突变理论进行土体稳定性分析,运用苏(州)嘉(兴)杭(州)具体的高速公路高填筑路堤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观察的结果相一致,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适当提高控制沉降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6.
针对高铁余票的时间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提出在特定时间点上利用相邻高铁站点间余票量不受其他高铁站点购票影响的特点,建立了高铁站点的上下净客流量分析模型。重点阐述了模型实现的5个关键技术:余票抓取规则、大数据量处理、异步访问控制、系统容错机制以及数据读取分析。最后,以常州市的几个高铁站为例做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57.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Sicily (Italy) at a 1:100,000 scale using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 a GIS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ArcSDM (Arc Spatial Data Modeller) module, modified to develop spatial prediction through regional data sets. A newly developed algorithm was used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the detachment area from mapped landslide polygons.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selec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lope gradient, lithology, land cover, a curve number derived index and a pluviometric anomaly index. The above-described configuration has been verified to be the best one among others employing from three to eight factors. All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using selected landslide training data set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were validated using an independent landslide data set. On an average, 82%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instability and 79% of the not affected area were correctly classified by the model, which proved to be a useful tool for planners and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958.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研究了茂汶-汶川段岷江两岸滑坡的发育及分布规律,重点突出了控制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三大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详实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9.
为查明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中印边界附近发生的滑坡堰塞湖溃坝灾害,采用高分辨率为主的多时相卫星图像和“数字滑坡”技术对帕里河中段从形成堰寒湖到溃坝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帕里湖为高原山地萎缩湖盆,滑坡筑坝形成堰塞湖至溃坝可分为4个阶段,估算溃坝前湖面的最大高程、最大面积和最大水繁分别达3907m、1.75km^2和6144×10^4 m^3,2005-06-26溃坝的下泄洪水量为3738×10^4 m^3。预测未来汛期帕里湖下游仍然存在崩塌滑坡活动及短暂堵江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但其规模将大多小于2004-2005年的灾害。在本次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定期进行遥感监测,当帕里湖水面面积≥1.6km^2时,即通知下游作好撤离等避灾准备,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预警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960.
This paper presents methods for monitoring frost heave, device requirements, testing principals, and data analysis requirements, such as manual leveling observation, automatic monitoring (frost heave, frost depth, and moisture), track dynamic detection, and track status detection. We focu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ubgrade frost heave monitoring for high speed railway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railway.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of high speed railway subgrade frost heave provide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dynamic design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rai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