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10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71.
结合上海软土地基广泛分布的特点,以开挖深度达18.5m的M8线某深基坑监测为例,分析和讨论深基坑开挖施工对周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与大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72.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73.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山地的顶级捕食者,其中段的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雪豹的重要栖息地之一。随着保护区内外几十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雪豹面临许多人为干扰和栖息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区域雪豹的栖息地利用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雪豹栖息地利用的影响,我们采用景观生态学动态视角,基于多尺度和占域模型开展了本研究。首先,我们在面积 825 km2的样地系统布设 118 台红外相机开展野外调查。进而依据雪豹生态学特性和当地环境特征,选取若干自然环境与人为干扰因子,并利用各因子间的组合构建栖息地利用模型,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分别对雪豹栖息地利用进行了冬夏两个不同季节(共计 180 天)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夏两季的最佳模型分别是栖息地(HABITAT)模型和人为影响(ANTHROPOGENIC INFLUENCE)模型(AICcw≤2)。就模型总体表现而言,冬季优于夏季,表明夏季雪豹栖息地利用存在有未被探测到的变量的可能性;单变量模型表明雪豹在冬季倾向于利用较高崎岖度和更大尺度的栖息地(多尺度焦点...  相似文献   
774.
干旱区山地典型流域不同景观结构的水文调节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对祁连山中段典型流域不同景观结构的水文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低海拔乔木林占优势的大野口河流域可对其年降水量的36.45%进行调节,雨季径流深是旱季径流深的8.43倍;以较高海拔灌丛占优势的海潮坝河流域可对其年降水量的24.96%进行调节,雨季径流深是旱季径流深的11.8倍.大野口河流域对降水的调控能力强于海潮坝河流域.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域森林面积每增加1 km2,流域对降水的综合调节能力将提高0.35 t.100 m-2(即3.5mm).  相似文献   
775.
旅游景区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旅游景区的三维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三维表现,包括地面三维信息与地下三维体、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三维显示;提出三维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建模规范,并以浙江省温州市江心屿景区为例,实现了该旅游景区的三维场景构建。  相似文献   
776.
尚义县景观生态分类和生态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礼  唐冲 《地理研究》2008,27(2):266-274
依据尚义县地貌、气候、土壤与植被等自然要素与土地利用等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和变化表现出的整体分异,选取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标志,划分出了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将全县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分为8类,分别为:Ⅰ河、湖滩地牧农景观、Ⅱ低缓丘陵农牧林景观、Ⅲ高原平地牧农林景观、Ⅳ坝缘山地牧林农景观、Ⅴ河川沟谷农牧林景观、Ⅵ石质低山牧林农景观、Ⅶ黄土台地牧农景观、Ⅷ浅切割中山林牧农景观;第二级对应分为23个亚类。针对各景观生态类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问题,以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为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寻求切实可行的生态工程途径,并对各景观生态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777.
GIS技术在景观视觉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通过三维数字高程模型修正模拟规划在建大型建筑群的“地形”表面,并对观察点和目标点之间视觉的通视、可视域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形象直观分析评价未来重庆科技馆的景观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78.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与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如何协调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极 具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 的功能视作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应于人类社会需求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功能的类型、特征与结 构,总结了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强调促进要素协调与优化空间配置是实现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的 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9.
1989-2003年中国北方土地覆被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1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northern China are located in latitude 31°-54°N and longitude 73°-136°E including Beijing, Tianjin, Hebei, Shanxi, Inner Mongolia, Jilin, Liaoning, Heilongjiang, Shaanxi, Gansu, Ningxia, Qinghai, and Xinjiang, where environments are fragile. In recent years, the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vegetation destruc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etc. become serious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and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in northern China from 1989 to 2003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S and GI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 Land use/cover maps of the study area in 1989, 1999 and 2003 were produced by using 1 km monthly NOAA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and SPOTNGT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set from national climate bureau of China which were geo-registered to Lambert azimuthal equal-area map projection and were used in the paper. Landscape evolution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was investigated by two methods: (a) the changes of various landscape metric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alysis program FRAGSTATS; (b) the transition matrix of landscape patch types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RS and GI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89 to 2003, the landscape within the study area had undertaken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i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which means that the landscape pattern tended to be diversified and even. The fragmentation index of grassland, forestland and water are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forestland, grassland and water areas had been changed greatly during the period, especially grassland which became more and more fragmentized, and its fragmentation index increased from 19.23% to 88.72%. The transi  相似文献   
780.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及其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第六批以来,我国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独特的景观资源、提供良好的旅游活动场所、建立稳定的科教活动基地等.统计分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域分布上的数量特征,并总结出东、中、西部的景观分布类型,认为我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区域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