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则木河断裂带南北分别与安宁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相接,自中更新世复活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并成为一条重要的地震断层。据TL和ESR 测年分析,则木河谷地广泛存在的最低一级冲积扇为10 000 ~15 000 年以来形成。切割这些冲积扇的冲沟被则木河断裂带错断,其发生时间与冲积扇相当或者更新,平均位移值测量为86m 。据此计算,则木河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5-8 ~8-6m m/a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埕岛海域水深及地形特征,简述了埕岛海域经历的快速冲刷、缓慢冲刷及冲淤调整的3个阶段,探讨了位于局部高部位、平坦海底及过渡地带3种井场的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83.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地貌的专题地图集空缺的现状,《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地貌图集》的编制填补了这一空白,该图集是以表达我国西部地区十省(市、自治区)典型地貌形态特征为主题的区域性专题地图集,是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成果之一。该文阐述了该地图集的概况,重点从图集编制原则、内容结构、表达方法、装帧设计等各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地图集的内容设计与编制特色。地图集为地学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测绘部门地貌表达以及相关院校科研教学等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84.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85.
对比黄圃镇海蚀遗迹与其它非海蚀成因相似地形,得出其形态特征差异:海蚀槽穴同时切过软硬相间的岩石,仅出现在某一水平面;片流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凹槽与结构面或岩层完全平行而且连续延伸,出现在整个山坡面上,凹槽前无平台;河流侧蚀作用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同时形成凹槽和平台;河流溶蚀作用也是水平的,在石灰岩河岸侧壁形成凹槽,槽上有突出屋檐,无平台;波浪作用不强的石灰岩海岸也可形成凹槽和突出屋檐,但无海蚀平台;只有波浪作用才能同时形成(海蚀)平台和(海蚀)凹穴.  相似文献   
86.
姜伟  巩鑫  梁琼  袁睿  张世帆 《贵州地质》2019,36(3):274-279
荔波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且降雨量丰富,具有形成地质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地质及外部条件。荔波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特别丰富。通过贵州省荔波县旅游资源大普查,对荔波县下属8乡镇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全方面、全领域调查和研究,共新发现单体1 106个,其中入级单体856个,涵盖除康体养生旅游类的11个主类。优良级(三级及以上)资源单体共132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15. 42%,主要为地文景观、建筑设施、水域风光、乡村旅游及生物景观等大类。其中地文景观及水域风光入级资源单体共计381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44. 51%;优良级资源单体79个,占优良级单体总量的59. 85%。本文以大普查成果为基础,重点对荔波县地质景观资源单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后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实事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Developments in dating techniques applicable to the late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are giving us the ability to date past land surfaces. Where reasonable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such past surfaces and their partial preservation may be made, they can be reconstructed. This permits the contouring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ubsequent dissection, allowing not only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rate of erosion over the elapsed time, but also information on the pattern of incision. Two examples where this has been attempted are present; both are dissected till surfaces in eastern England, one of Anglian and the other of Devensian age. The approach quantifies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incision of valleys and the general denudational lowering of the surface which characterizes many landscapes. The technique is not only of academic interest, but potentially forms a useful line of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the burying toxic wastes.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8.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鹏飞 《地理学报》1996,51(6):535-542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是海原地震区最严重的地形变特征。本文在分析区域滑坡呈 或团块状密集独特分布及其严重灾害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表明滑坡地形奕的分布规律不仅受地震烈度的影响,而且还受诸如黄土的自然特征,地质构造,地貌结构和区域新构造运行等自然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89.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landform mapping, particularly with the growing availability of national and global datase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hat can visualize a DEM. We then compare five techniques to ascertain which performs the most complete and unbiased visualization. We assess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by comparing landforms mapped from them against a detailed morphological map (derived from mapping of multi‐azimuth relief‐shaded DEMs cross‐checked with stereo aerial photographs). Results show that no single visualization method provides complete and unbiased mapping. The relief‐shaded visualizations are particularly prone to azimuth biasing, although they can highlight subtle landforms. We recommend curvature visualization for initial mapping as this provides a non‐illuminated (and therefore unbiased) image. Initial mapping can then be supplemented with data from relief‐shaded visualization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了解洞穴生长环境,定量统计分析其形态特征,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探讨洞穴形成与盐风化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蜂窝状洞穴所在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渗透性较好;洞穴开口均向下朝向锦江,有利于来自锦江河流的湿润水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小洞内部;洞穴开口基本服从泰森多边形分布。因此,碎屑颗粒相对比较均匀的风成砂岩为丹霞山蜂窝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基础,锦江河流为盐风化提供了必要的湿润水汽和盐分。在初始发育阶段,从岩壁上最适合盐风化作用的若干个点开始形成细小的坑洼,逐步向同层位扩张。单个小洞穴由于盐风化作用,洞穴内部风化速率大于洞穴开口边缘,导致蜂窝状洞穴内部空间扩大较快。然后,蜂窝状洞穴的发育突破纹层的限制,逐步加大、变深而呈泰森多边形规则分布。最终,随着洞穴加深,在重力、风力的影响下,蜂窝状洞穴隔壁减薄失稳,洞穴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