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GIS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小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洛带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2.
针对规划公示信息的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利用本体思想解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构建有向图为框架的信息重构模型;设计模型要素的关系数据结构,实现基于图遍历的信息检索与语义表达算法。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2006~2020年)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总体技术体系、软件架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开发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经验。本系统通过引入GIS思想和技术,提高了土地规划业务工作的效率,简化了业务工作流程。土地规划信息支持系统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下一步建设土地规划的辅助...  相似文献   
74.
利用方式对东北黑土粘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粘土矿物是土壤重要的活泼物质,会受利用方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为了揭示利用方式对土壤粘土矿物的影响,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东北黑土进行土壤理化特性及粘粒XRD分析。结果表明:荒地、旱田(大豆)、旱田(玉米)、水田利用的土壤矿物颗粒的风化依次增强,伊利石的含量和结晶度也依次降低。经水田利用后的黑土,粘土矿物的演变过程为:云母→伊利石→蛭石和绿泥石。定量结果表明黑土水田利用会出现蛭石绿泥石化现象。综合说明旱田利用会使土壤结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加剧,而水田利用则能较好的协调土壤理化性质,可较大程度的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75.
贺艳华  周国华  唐凯 《地理研究》2011,30(10):1795-1804
利用湖南益阳市2008年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益阳市域土地利用空间梯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益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梯度特征明显,呈现出"平湖—丘岗—山地"地域梯度、"中心—外围"城乡梯度、道路两侧轴带梯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等人为活动因...  相似文献   
76.
Beijing is facing a huge challenge to manage the growth of its built-up area whilst also retaining both productive arable land and land for conservation purposes 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realize the three ai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tecting arable land and generat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Meanwhile, London, as a world city with more than 200 year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accumulated ric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for land use planning in a major urban area,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Garden Cities, a designated Green Belt and New Town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built-up area, arable land and conservation land in Beijing. Then, some of the key aspects of urban fringe planning in the London region are examined. Lastly, sever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ondon are provided with respect to land-use planning for Beijing, concentrating on a re-appraisal of land-use functions around Beij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green bel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to house rural-urban migrants and urban overspill,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and-use planning.  相似文献   
77.
重庆市岩溶区县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及土壤侵蚀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月  王建力  魏虹  李清 《中国岩溶》2008,27(3):246-254
根据重庆岩溶区县土地利用景观破碎情况,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对研究区县及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排序,揭示其空间分布的景观生态学意义及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 可将研究区22种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未利用地、平原耕地、山地耕地和灌草地4大类;可将研究区25个区县样方可分为低脆弱剧烈破碎区;低脆弱极强破碎区;低脆弱强破碎区;中脆弱中强破碎区;重脆弱中破碎区;重脆弱轻破碎区;中脆弱微破碎区7个样方群,空间上它们分属于渝东部、渝中部和渝西部3个区域,其土壤侵蚀性从东往西逐渐减弱。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较强的土壤侵蚀会加剧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化,加剧破碎化的强度同土壤侵蚀等级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蒙海花  王腊春 《中国岩溶》2009,28(3):227-234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岩溶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现代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后寨河流域的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流域产汇流参数对比关系。结果表明:生态建设后除最大土壤蓄水量增大外,其它产流参数变化不大;汇流参数基本小于生态建设前,但相差不大;在降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后的产流量小于生态建设前的产流量,生态建设前土地覆被下的流量在低水位时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高,而在高水位时生态建设前流量比生态建设后的流量稍低。   相似文献   
79.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占用耕地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亟需寻求有效的耕地占补途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投资拉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着力点。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及其后续的土地整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探索总结村庄整治建设的优化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亚市为例,提出了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需要遵循的8项原则:依据村庄发展演变的主导驱动力差异,提出三亚市村庄整治建设的4种模式,即城镇扩展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和移民拆建模式。为推动各种模式顺利实施,从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多元融资渠道以及土地利用机制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村庄整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村庄整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0.
为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的卫星遥感研究,须建立时间序列完整的空间型遥感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为探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研究的方法论,采用陆地卫星TM分层抽样方法,对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组合、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