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与土地空间资源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仁忠  罗平  罗婷文 《地理研究》2018,37(4):649-658
基于城市发展的三维理念轨迹及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剖析土地管理重视三维思维的原因,辨析土地的空间特质,提出土地空间资源的概念内涵,初探土地空间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以促进土地领域实践问题解决。结果显示:①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符合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趋势,是基于土地管理实践而衍生的创新需求。② 土地作为资源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空间性,具备三维空间特质;土地空间资源是土地资源概念的外延,是以土地表层为基底或脱离土地表层的可利用的三维空间存在。③ 土地空间资源的提出,能引发土地管理领域在理念、制度和技术上进行三维思维化的重构与创新,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2.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和RS技术,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土壤环境质量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生态用地分级保护提供引导和理论依据。将生态用地划分为3个类型区,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其中,特殊保护区/禁止建设区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62%,大部分为湿地;重点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占41.29%,主要为耕地;一般保护区/有条件建设区占24.09%,以盐田为主。  相似文献   
43.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aSiM-ETH) was applied to a mesoscale catchment to investigate natural flood management as a nonstructural approach to tackle flood risks from climate change. Peak flows were modelled using climate projections (UKCP09) combined with afforestation-based land-use change option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ak flows was modelled from climate change. Afforestation could reduce some of the increased flow, with greatest benefit from coniferous afforestation, especially replacing lowland farmland. Nevertheless, large-scale woodland expansion was required to maintain peak flows similar to present and beneficial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r larger “winter-type” extreme floods. Afforestation was also modelled to increase low-flow risks. Land-use scenarios showed catchment-scale trade-offs across multiple objectives meant “optimal” flood risk solutions were unlikely, especially for afforestation replacing lowland farmland. Hence, combined structural/nonstructural measures may be required in such situations, with 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 to synergize multiple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44.
基于MapGIS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土地利用数据管理需要,本文着重利用国产GIS软件MapGIS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构建,对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相关的应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的效率和技术应用层次。  相似文献   
45.
为揭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类型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出发,构建了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计算模型,并对其2种变化进行了分析。置换变化是2种类型之间以相同面积发生空间位置的置换过程,且各种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代换变化则是所研究类型的数量结构保持不变,而与之转换的其他类型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将单一类型的总变化进一步细分为置换变化、代换变化与净变化。以晋江流域1985年与2006年2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5-2006年间,晋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园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呈现扩张态势,草地与旱地呈现萎缩变化,水域变化不大;这6种地类的交换变化面积相对较少,以置换变化为主。水田与林地则主要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交换变化,其中,水田呈现出与林地、旱地2种类型之间的置换变化,而林地则主要是园地-林地与林地-草地这2对类型间的代换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置换变化与代换变化的分析,更细化了各种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four scenarios combining possible changes in climat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land use and water use by 2050, on the specific set of ecologically relevant flow regime indicators that define environmental flow requirements in a semi-natural river basin in Poland. This aim is presented through a modelling case study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Indicators show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to future changes. Warm projections from the IPSL-CM4 global climate model combined with sustainable land- and water-use projections (SuE) produce the most negative changes, while warm and wet projections from the MIROC3.2 model combined with market-driven projections (EcF) gave the most positive changes. Climate change overshadows land- and water-use change in terms of the magnitude of projected flow alterations. 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water quantity is brighter under the market-driven rather than the sustainability-driven scenario, which shows that sustainability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e.g. more forests and grasslands) can be at variance with sustainability for riverine and riparian ecosystems (requiring sufficient amount and proper timing of river flows).
Editor D. Koutsoyiannis

Citation Piniewski, M., Okruszko, T., and Acreman, M.C., 2014. Environmental water quantity projections under market-driven and sustainability-driven future scenarios in the Narew basin, Poland.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9 (3–4), 916–934.  相似文献   
47.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RS)监测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黄河源区在1975、1990、和200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转移特征. 此外,通过县级行政区对源区各县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在1975-2005年间,黄河源区的环境退化非常明显,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沙地、滩地和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沼泽地面积减小;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小,中、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 从县级行政区划上来看,耕地的增加主要分布于贵南、同德和泽库三个县;林地面积在玛沁和甘德两县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新增的沙地主要分布在玛多、共和、曲麻莱和若尔盖县;新增水库、坑塘则主要分布于共和、和贵南两县;沼泽地面积的减少绝大部分发生在若尔盖县;高覆盖度草地在甘德和玛沁两县增加非常明显,但在玛曲、玛多、达日、兴海、阿坝、若尔盖、红原等县均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 因此,在黄河源区开展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工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8.
中国省域耕地集约利用态势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理性小农”、超边际经济学等理论,建立了农户耕地集约利用解释的理论框架。构建了集约利用度指数 (CII) 和驱动力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省域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大幅度提高,但地域差异明显,初步形成了第一阶梯较高集约度、第二三阶梯较低集约度的空间格局;耕地集约利用的首要贡献来自于化肥、机械、农药等省工性劳动的大量使用,其次是资本投入和劳动力;耕地自然本底条件、耕地经济收益和劳动力生产率,与耕地集约度呈正相关,而耕地非农化效益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负相关。基于研究结论的政策引申:加强政策引导,科学合理使用非可再生能源等省工性劳动;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综合生产力;提高耕地经营性经济补贴标准,激励农户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9.
使用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集与同期的CI、K、Pa、SPI、Z、PDSI等干旱指数做了对比分析, 讨论了河南省植被状态指数VCI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效应及干旱监测能力. 结果表明: VCI指数与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较大, 农地的VCI与气象干旱指数相关性要明显高于林地, 农地VCI与气象干旱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河南省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 VCI对气象干旱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 其中, 3-5月份冬小麦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3个月, 7、9月份夏玉米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月. 总体上看, 结合前期的气象数据, VCI对河南省气象干旱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0.
民勤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唐嘉琪  石培基 《中国沙漠》2013,33(3):928-936
应用1987年和2010年两期TM遥感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撑下,解译提取民勤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信息,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斑块类型和景观两个层次的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民勤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转化特点和质心转移趋势。结果表明:(1)23年间,民勤县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明显,戈壁、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部分退化。(2)土地类型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聚集度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对民勤县土地利用影响大,土地利用结构受个别土地类型影响程度加深、稳定性下降。(3)民勤县土地利用质心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沙漠、耕地质心向西南方向偏移明显,沙进人退的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