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7篇
  免费   2096篇
  国内免费   980篇
测绘学   2813篇
大气科学   852篇
地球物理   1531篇
地质学   3409篇
海洋学   459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1183篇
自然地理   4029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781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hazards faced by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during earthqu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occupant behavior as a factor that contributes to casualty during earthquakes. A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tudy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33 disabled residents, none of whom sustained injury, during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of 17 October 1989. An occupant risk analysis methodology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sequence of activities of the disabled people. Severe restrictions in the physical capabilities of the respondents did not appear to increase their exposure to hazards. Overall,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occupants did not think of themselves as vulnerable, and those who felt vulnerable initiated self-protective a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hazards present in thei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相似文献   
82.
以全球年度城市动态数据(GAUD)和全球地表水动态数据集(GSW)为基础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解析了1986—2015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永久性和季节性水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30 a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直接占用水体的面积为1 033.2 km2,其中包括季节性水体711.7 km2和永久性水体321.5 km2,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亚洲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大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799.4 km2、122.5 km2和61.1 km2。欧洲是唯一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大洲。陆地面积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国家,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573.1 km2、109.6 km2和24 km2。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国家是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尽管世界各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需防控更多的水体因城镇用地扩张而消失。  相似文献   
83.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change in Bangladesh over a 59‐year period (1948–2006) and examines how these have impacted crop diversity, productivity, food avail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key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are: first, land use intensity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is period, mainly from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a rice‐based Green Revolution technology package beginning in the early 1960s; second,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crop diversity too has increased; third, although land productivity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eclin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raise doubts over sustaining agricultural growth; fourth, food availability has improved, with a reversal in the dietary energy imbalance in recent years despite a high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finally,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has suffered with widespread soil nutrient depletion experienced in many agroecological regions. The policy implication points towards crop diversification as a desired strategy for agricultural growth to improve resource economy,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farming in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84.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2016,36(10):1522-1530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5.
根据影像中地物光谱曲线的小波特征点确定地物识别的合适光谱分辨率,通过融合原先若干窄波段生成具有适合地物识别光谱分辨率的宽波段数据,达到降维高光谱数据的目的。文中对hyperion影像进行坏线和Smile效应去除,经过FLAASH大气校正,得到155个波段。对提取的八类地物的样本平均光谱进行DB4小波分解,计算小波细节系数方差;以小波细节系数信息熵作为特征点,得出不可渗透表面、居民地、水田、裸土4类地物识别适宜光谱分辨率为80nm,其余地物识别适宜光谱分辨率为160nm。以窄波段间的活跃度为指标进行融合,生成降维后的宽波段分别是21个波段和11个波段。8类地物在3尺度和4尺度下的分类结果说明降维影像能满足应用需求,提出的降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6.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市地价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城市地价的时空变化日趋复杂。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上讲,地价时间上演变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大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对地价变化影响显著。从中观上讲,地价空间上演变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规划、公用设施状况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上述两者共同作用于地价的变化,并且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通过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期快速、直观、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为城市地价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在分布式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 ,承载数据以及进行运算的最小单元 ,即基本地块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模拟精度和运算数据量。目前大多数分布式模型都采用平均布设矩形网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基本网格的大小选取上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统一性。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 ,利用GIS和SPSS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性均一的基本地块在面积上的统计规律 ,给出了基本地块选取的合理依据 ,以促进建立更好的分布式模型  相似文献   
88.
俞跃平 《矿产与地质》2000,14(2):119-123
针对浙江省奉化市粮食局米厂大米车间、粮库基础托换和锅炉房基础加固工程 ,成功地应用树根桩基础托换技术 ,使沉降和裂缝得到有效控制 ,危房再现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在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的寻优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单方向搜索处理的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该方法可以对极值点为非零非负的非线性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将其应用于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实例表明,IFOA方法在参数估计精度上优于线性近似法与非线性迭代方法;与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智能搜索方法相比,其估计精度相当,并具有参数设置少、寻优过程简单、易于程序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刘成武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6,61(2):139-145
依托1980~2002年的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从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三个方面,对中国1980年以来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西部地区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具有强劲的上升态势,而东、中部地区在1992~1993年时集约度下降显著,在1997年以后,集约度具有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② 东部地区农地利用的总播种面积显著下降,而西部地区却有相当稳定的扩大趋势;③ 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三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均经历了一个“三缩二扩”的变化过程:“缩小 (1980~1985)-扩大 (1985~1991)-缩小 (1991~1994)-扩大 (1994~1999)-再缩小 (1999~ 2002)”;但在变化幅度与发展态势上,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播种面积有显著的下降态势,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在1999年以前,其总的态势是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此后播种面积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小于东部地区;④ 中部地区耕地撂荒案例最多,涉及地域最广,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东部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主要出现在1992~1995年,而中部地区高度集中在1998~2002年,西部地区耕地撂荒的时间分布较为均匀,没有高度集中出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