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33篇 |
免费 | 847篇 |
国内免费 | 8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89篇 |
大气科学 | 649篇 |
地球物理 | 731篇 |
地质学 | 2187篇 |
海洋学 | 478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140篇 |
自然地理 | 45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329篇 |
2021年 | 414篇 |
2020年 | 391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329篇 |
2017年 | 520篇 |
2016年 | 497篇 |
2015年 | 510篇 |
2014年 | 606篇 |
2013年 | 794篇 |
2012年 | 666篇 |
2011年 | 691篇 |
2010年 | 579篇 |
2009年 | 520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552篇 |
2006年 | 557篇 |
2005年 | 462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6~2007年快速发展时期为研究时段,对这一特定时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文章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信息熵和均衡度。1996年以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用地结构调整即以趋向均衡的速度逐渐变缓。从2004年开始,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用地结构趋向合理、均衡化发展。文章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农业集约化因素、城市化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这五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2.
城市化和退耕还林草对中国耕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1999 年开始启动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耕地的分布与生产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应用由TM 遥感影像获取的1980s-2000 年与2000-2005 年两个时间段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耕地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估算两个研究时段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比较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主导下两个时期耕地转移对各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因城市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占土地利用变化(LUCC) 导致的耕地生产力减少总量比例均在60%以上。在20 世纪90 年代,全国新增耕地生产力总量比被占用耕地生产力高87%,耕地转移使中国耕地生产力增加。2000-2005 年间,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启动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持续占用导致耕地生产力占补正平衡指数由前一时段的正平衡变为负平衡,转出耕地生产力总量比新增耕地生产力高31%,耕地转为林草地和建设占用损失的耕地生产力分别较前一时段提高57%和85%。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等驱动因素作用下耕地开垦区与占用区的空间分布差异使得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态和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93.
滨海城市社区的空间形态及其海岸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发展量化描述方法对于其可发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以滨海城市厦门的高浦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盒法对该滨海社区空间形态和边界进行复杂性分析和分形维计算,研究社区空间形态复杂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典型海湾渔村的高浦社区空间形态具有分数维,呈现分形结构特性。自1989年至今,该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呈现增长态势;社区边界的分形维数呈现下降态势。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与社区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都表现出相关性。这表明滨海社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规模急剧扩张可能会导致空间形态和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4.
Judit Rubio-Delgado Susanne Schnabel Álvaro Gómez-Gutiérrez Joaquín Francisco Lavado-Contador 《地球表面变化过程与地形》2019,44(11):2141-2155
Changes in land use are common in Mediterranean areas and are reported as having produced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Dehesas are rangelands with a disperse tree cover, widesprea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and similar ecosystems are also common in other areas with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nalys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erosion rates estimated along three hillsides, located in two farms (Buitrera and Parapuños) in southwest Spain. To understand the temporal variation, soil erosion rates were studied in light of land use-management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st few centuries. Results indicate very low erosion rates prior to the 18th century in both farms. In Buitrera, a first increase of soil loss rates was identified during the period 1831-1897, amounting to 7.4 t ha-1 y-1. A further increase took place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reaching a mean erosion rate of 29.1 t ha-1 y-1. In Parapuños, data points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1881 onwards, with an estimated mean erosion rate of 18.5 t ha-1 y-1. Those increases were presumably connected with an intensification of land use, such as cultivation and excessive livestock populations. Regarding spatial variation, the bare surface and the erosive power of run-off along the hillsides accounts for 76% of the soil erosion rates dispersion. At a local scale, the variability of erosion rates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ecause of (i) uncertainty related to the micromorphology of the past soil surface and (ii) the role of tillage erosion in the past. However, the results obtained offer valuable data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rosion rates in dehesas at the hillslope scale and a similar approach could be used for other rangelands with a disperse tree cover. © 201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
96.
为完善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实施水平,促进其在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乃至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应有作用,文章对我国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法律地位高、管控范围广,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以来,通过建立定量目标管控体系、协调保障行业用海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应扩大海洋保护区的规模和种类、提高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加强公众实质性参与以及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7.
98.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为人类提供多种海产食物、净化海洋环境和提供宜人景观及发展空间等。随着工程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MEBM),在海洋生态系统的框架下规范和管理开发活动,特别是在解决区域性海洋管理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我们借鉴。概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回顾了海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MEBM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MEBM的原则和措施,剖析了国内外MEBM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在中国实施MEBM的必要性和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来管理海洋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建议以此为基础,强化相关生态科学研究及相应技术和法规支撑,从而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9.
张艳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8)
加快棚户区改造是落实国务院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最大民生工程。通过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影像对荣成市2015年度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进行甄别排查,经实地核查后获取不合格项目的具体范围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影像可以有效地提高棚户区改造资金监管中对于项目定性效率,并推进资源共享共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